朱曉雯
了解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現狀可知,其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在基礎建設、交通產業、生態環保等領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因此可以在我國社會經濟革新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制定了相關工作的發展規劃綱要,現如今不僅在產業轉移、格局利用、資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還為其他地區建設革新提供了更多渠道。尤其是對西青區而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影響下,既充分發揮了中心城區和空間資源豐富的雙重優勢,又堅持了“走出去”和“引進來”雙輪驅動,這不僅能更快構建全新的發展格局,還可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助力。因此,本文研究以西青區為例,深層探索了如何科學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提出的,相關機制和優惠政策可以更好推動市場化發展。現如今,隨著京津冀之間的關系越發融洽,不僅提出了大量有助于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還高效運用了各地的生產要素。比如說,天津和北京在共同規劃合作示范區時,共建了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區;天津濱海高新區和北京中關村在達成合作共識后,積極推進的金融一體化發展進程,這不僅能實現利益共享,還可以加快產業轉移升級步伐。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構建以科技成果共享機制為核心的建設體系,將技術市場看作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渠道,逐步完善相關轉化機制,構建成果轉化和交易服務的共享平臺,形成信息共享和標準統一的交易服務體系,不僅能保障技術要素得到優化配置,還可以推動生產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
在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任務時,更加注重強調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從而為協同發展提供戰略保護。比如說,基于京津冀區域的大氣污染問題,我國在2013年正式啟動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這不僅對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長效機制打開了突破口,還為后續一體化合作制度提供了有效依據。這項保護工作發展到2020年,各地區的PM2.5年平均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40%左右,由此證明協同發展對保障生態環境具有積極影響。
從整體發展角度來看,河北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不管是質量層次還是基礎公共服務水平等,都和京津兩地存在較大差別,因此并不利于低成本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且無法加快產業升級轉移步伐。從當前規劃目標和發展定位來看,盡快改善當地的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不僅能提高河北地區的優質資源要素吸引力,還可以強化他們的產業轉移升級承載力。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提出的內容分析可知,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是目前西青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要求。在十四五時期,西青區在明確自身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資源效力,在產業規劃期間更加重視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不僅改造提升了傳統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依據大項目推動構建了全新的發展格局。比如說,天津南站項目原本是一片黃土裸露的土地,但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集零售、酒店、養老、會議會展等為一體的國際化區域醫療和商業中心,不僅能滿足各種住宿和會展服務需求,還進一步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全新動能。由于西青區具備良好的地理優勢和營商環境,所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等戰略背景下,當地要在加速聚集高端服務業所需資源和需求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更多良好建設項目。如果將京津冀協同發展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那么西青區就是系統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在系統融合中實現自身價值,還可以在轉型升級中發揮社會價值。因此,未來西青區也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理念,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充分展現自身中心城區和空間資源豐富等獨特優勢,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引導下,跟隨京津冀協同發展軌道加速前進。
在統籌布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年度任務時,要在明確各項工作的要點和重點后,嚴格按照協同發展的領導小組要求,制定規范且完善的任務體系。從本質上講,這一任務體系不僅要明確這一階段西青區深度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還要在產業、生態、交通這三個重要領域取得突破,以此全面落實重要事項、重大決策、重點項目等,不斷拓展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確保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戰略突破。除此之外,在明確工作要點后要對所有任務進行細化分解,確定好各項任務目標要求、任務內容、時間節點、責任單位等,以此保障各項任務在真正落到實處時,可以為后續跟蹤調查提供有效依據。
在嚴格按照規劃綱要制定專項規劃方案時,要充分展現其對協同發展的統籌引領作用。京津冀三省和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綱要分工方案,全面落實相關年度工作計劃,細化實化工作任務并逐項落實,并確定好實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要求、重大任務,堅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為西青區提供助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同時,要對水利、能源、農業、土地等專項規劃工作進行深層探討,初步完成衛生、教育、城鄉等方面的專項規劃編制,以此形成目標一致、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綜合規劃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推廣試點示范、體制改革、創新驅動等工作,可以為西青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供有效動力和技術支撐。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有助于展現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建議的積極作用,加快各地區自貿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革新步伐,促使有關領域機構資質互認、檢驗結果互認、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并在合作探究中共建京津冀社會信用體系。雖然西青區深度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難度較大,但由點及面、先易后難,可以進一步帶動協同發展工作不斷深化創新?,F如今,京津冀三省自主加快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式,開始向著協同發展目標穩步前進,不僅加快了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步伐,還從多個高端服務業創新發展中,提高了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由此證明,讓西青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模式,不僅能整合運用自身的產業資源,還可以讓實踐發展呈現出協同性和整體性的特征。
一方面,要真正實現“站產城”一體化發展?,F如今,西青區在加快張家灣鎮和天津南站等區域建設力度的同時,自主參與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并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項目,創造了服務世界級城市群的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F如今,天津南站地區的一體化設計已經開始在全球招標,未來必然可以成為當地站、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新高地,也可以向全球展現我國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而在城市交通樞紐建設工作中,天津南站提出了津雄和津滄兩條城際鐵路,實際站臺規模增加為8臺18線,每年客流量預計會上升到1100余萬。在建設優化現代商務中心區時,會將高端商業、總部經濟、科技研發和創新等項目看作主要支撐,這樣不僅能提高商業區域的產業承載水平,還可以為當地城市發展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功能。
另一方面,創造國際消費型中心城市。西青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助力下,開始創造地標商圈,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強化聚集品牌首店。比如說,大悅春風里、杉杉奧萊等項目建設,都可以進一步提高商圈的品質,加快當地商業經濟升級步伐。同時,高標準建設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旅圈、天津南站商圈、北京城市商圈這三個消費地標,能為國內外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另外,西青區還增加了多元文旅休閑業態的培育力度,積極開展了郊野公園、生態六埠等項目開發力度工作,擴大了夜間消費規模,這樣不僅能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商業消費圈,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當地經濟發展范圍。
現如今,西青區已經如期完成了新型城鎮化階段性發展目標,在數字化管理、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城鄉融合、城鎮化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因此要想建設現代化活力新城,要在整合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和高質量發展原則,在持續優化城鎮化布局的同時,改善各地區的生活品質,并提出更加完善且規范的管理體制。同時,要更加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注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強化自身的承接疏解能力,對周邊資源要素進行聚集輻射,以此掌握更多發展機遇。另外,要不斷提高人口增長規模,持續擴大流動人口和戶籍遷入人口規模,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積極構建國際化優質城市的示范區,改善當地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水平,將綠色低碳和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落實到實踐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在協同發展中真正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
西青區在深度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要科學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既要整合以往發展累積經驗提出適宜的解決對策,又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入手持續優化相關政策和機制。同時,要加強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成果,注重優化所處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以此在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為未來城市建設革新提供更多機遇,充分展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