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霏 周琳 景德鎮陶瓷大學
高校學生是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引路人,是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是民族復興國家振興偉業的肩負者。新時期的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為了能使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擔,如何培養出具有真材實料,身心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是高等教育建設的重中之重。衡量應用型人才的其中一個標準是看其德智體美勞的發展,這也是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以來高等院校發展規劃的重要一環,高校階段是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關鍵階段,高校大學生在發展自我,茁壯成長的同時必須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發展準則,只有在發展中從德智體美勞出發,才能將自己發展成現今社會需要的人才,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的繼任者,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加強高校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必定途徑。
高校建設是貫徹立德養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途徑,所有的高校課程都應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高校體育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體育舞蹈作為體育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其獨特魅力頗受廣大高校學生的喜愛,現已成為高校體育課程和高校體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舞蹈是一項活力熱情、風格獨特的運動項目。在隨著我國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西方體育舞蹈文化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20世紀80年代初進入中國后,體育舞蹈開始迅速發展。中國在引進了體育舞蹈項目的同時,還吸引了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體育舞蹈教授和世界頂級舞蹈家來我國進行教學、交流、表演等活動,也進一步的推動了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使其更加規范化、系統化,我國體育舞蹈主要組織為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CDSF)。
體育舞蹈也稱國際標準舞,其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如今在世界上已較為普及。從1920年起,為了促進歐洲舞蹈發展,英國皇家教師舞蹈協會對當時各國較為經典的舞蹈進行整合規范,使其在舞步、舞姿得到進一步的規范,最后將其分為七個舞種,并命名為“國際標準舞”。在二戰結束之后,拉丁舞也納入了國際標準范疇。這也使得國際標準舞內容更加豐富,舞種更加序列化和規范化,如今,國際標準舞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其中摩登舞中有探戈、狐步、華爾茲、快步、維也納華爾茲五個舞種;拉丁舞中有恰恰、倫巴、牛仔、桑巴、斗牛五個舞種,共有10個舞種,自此,經過一系列的整合與納入,國際標準舞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認可,這一具有統一標準的國際交誼舞蹈就在世界范圍內逐漸流行起來[1]。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完善體育舞蹈,先后成立了兩大國際體育舞蹈組織即:世界舞蹈及體育舞蹈理事會(WDDSC)、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IDSF)。
體育精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無論在何處都是極其重要的,從個人角度來說,它體現了個人自身的精神內涵;從國家層面來說,它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部分文化底蘊以及國民素質的反映。從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在培養學生體育精神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其充分體現了體育舞蹈運動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可以培養學生公平競爭、追求卓越、信任包容、求實創新、自信平等、奮斗拼搏和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2]。
競爭性是體育舞蹈的眾多特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即通過公平競爭,取得成績,獲得排名。體育舞蹈作為競技運動,在嚴格的標準下進行,采取公開打分方法來接受評委、觀眾、在場教練和參賽運動員的監督。這種競爭是公平的、公正的、公開的,正常下比賽以外的任何形式取得的成績將不予承認。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建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并使學生學會以正確的態度來應對將來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追求卓越是體育精神的核心,也是體育精神的重要部分。在激烈的體育舞蹈中,比賽的公平性和競爭性,使得運動員下要獲得優異的成績必須要靠自身實力努力爭取。任何參賽運動員只有經過重復枯燥的刻苦練習不斷打磨自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以及技術動作能力,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懷著一顆追求卓越的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勝利。
在體育舞蹈的日常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和日常教育教學和訓練之外,還需運用競賽活動來刺激培養學生奮斗拼搏和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在殘酷的競技賽場中,任何結果都有可能出現,任何一次小的失誤都會對比賽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要使參賽隊員在面對任何情況下,不管比賽的結果如何,在面對后續的比賽都要懷著一顆永不言棄的心,奮斗拼搏,不氣餒不松懈。
中華民族傳統精神、中國體育精神的影響下,團隊精神具有重要地位。體育舞蹈的教學和訓練包括單人,兩人配合和多人合作三種類型。在兩人配合和多人合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團結一心、互相包容。通過在教學評價中,增加雙人配合完成動作的評分比例,在體育舞蹈競賽中加大團體比賽的優勢,促使學生主動去進行團隊協作獲取優異成績。雙人舞不是要求舞伴相互遷就和犧牲,而是允許他們的個性在合作中表達出來,在高度明確意愿上產生真正的內在動力。總之,一支舞隊需要有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全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協作,體現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運行。
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 2018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通知”表明:全國高校體育教育不僅要求突出“健康第一”,還要加強大學生藝術修養、美育教育等素質教育[3]。高校應以此為契機,推進“高雅藝術教育進校園”,發掘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將體育舞蹈中的人體美、文化美、藝術美、服飾美、音樂美[4],充分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審美教育向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融入,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
體育舞蹈進入我國之后得到急速發展,同時也取得許多優異的成績,我國優秀的體育舞蹈運動員在2018年“英國黑池舞蹈節”上獲得了21歲以下組拉丁舞冠軍,這是中國選手在黑池舞蹈節第一次獲得21歲組拉丁舞的世界冠軍;中國體育舞蹈隊在2010年亞運會體育舞蹈項目中奪得全部十枚金牌。這些運動員的優異成績,可以作為榜樣,作為高校體育舞蹈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力量和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優秀,使學生樹立為國爭光的思想意識。
體育舞蹈禮儀既是生活禮儀在舞蹈藝術中的體現,也是競賽規則的行為規范表現,而這一行為規范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禮儀中得到升華。在教育實施活動中運用體育舞蹈禮儀,加強學生的道德和禮儀修養,讓學生提升自身形象氣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特別是在雙人舞中的邀請禮儀可以促進學生自我生活儀態、言談舉止、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素養,培養相互尊重、崇尚禮儀的良好道德素養。
高校體育舞蹈蘊含著公平競爭、追求卓越、信任包容、求實創新、自信平等的體育精神,在教學、訓練、表演、比賽活動中都能看到這些精神的影子,體育精神文化作為高校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可以以體育舞蹈為載體,培養學生體育精神,使學生增強自信和勇氣,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大力弘揚體育精神,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在德、體素質方面得到提高。
高校體育舞蹈社團屬于高校體育舞蹈文化重要部分,高校體育舞蹈社團一般都是學生自主管理運行,學生在提高自身體育舞蹈技能水平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但在學生發揮主動性的同時,也缺失了學校方面的資源支持,社團發展緩慢,高校應對體育舞蹈社團給予重視,在資金、宣傳方面加強支持力度,使得高校體育舞蹈社團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要結合現代科技,運用好信息時代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課程中播放思政教育的視頻資料來直觀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利用“在線課堂、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5],讓大學生運用手機進行網課學習、在線教學,將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更好的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促進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思政建設。
要完善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大綱規劃設計,在總體課程規劃中增加思政教學內容。創新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內容設計,在教學內容中增添思政教育元素,積極探索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融合的切入點與教學模式;多元化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方法,使用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例如微課堂、翻轉課堂、慕課、混合式教學等多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6];完善體育舞蹈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在目前課程思政視域下新的科學評價體系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專項成績和身體素質,更需要合理的道德評價體系,例如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指標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指標評價等[7]。
要重視體育舞蹈在高校體育課程和校園文化中的精神作用,深度發掘體育舞蹈中蘊含的體育精神、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利用體育舞蹈運動蘊含著的體育精神,來強化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調節人體緊張情緒,改善生理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在教學中滲入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組織模擬競賽或者表演,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蘊含的精神文化。
總之,發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重的思政元素,對高校思政教育建設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就高校體育舞蹈在思政教育中能提供哪些價值進行探索,在長期實踐中發現體育舞蹈課程、比賽可以涵養學生品格、培養學生精神。高校以體育舞蹈為載體,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增強大學生美育教育、道德教育、團結協作、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體育舞蹈社團文化提升高校體育舞蹈氛圍,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大學生在優美的舞蹈中提升自我核心素養,為培養新時代所需的全方位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