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溫迪



摘要:隨著新型旅游產品的出現,海島游成為越來越多內陸游客的追求。南澳縣作為廣東唯一的一個海島縣,集旅游、觀光、度假等功能于一身,但在旅游競爭中存在交通條件、知名度、自然環境和資源方面的不足。因此,文章通過對南澳縣旅游現狀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以期為其今后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海島旅游;旅游經濟;發展問題
一、引言
借著開放政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的東風,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消費者從最初的觀光旅游到現今的體驗式旅游,對旅游的消費有了較大的轉變,而海島旅游也成為消費者熱捧的旅游產品。我國擁有眾多海島,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大約6500個,而大部分的海島均以旅游作為其支柱產業。汕頭南澳島就是其中之一,旅游經濟平均占總體經濟發展的85%,2020年旅游收入占總收入的77.45%,其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潛力不容忽視。然而,南澳島也受其如知名度不高,人文風俗淡化,旅游產品單一等因素影響,旅游產業出現了瓶頸。當地政府也意識到旅游滯后導致的經濟損失,對此高度重視,旅游發展刻不容緩。
二、南澳島旅游現狀分析
汕頭市南澳縣作為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國家級5A景區,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其中主島約111平方千米,具備年平均氣溫21.5℃,島內無工業污染、空氣負離子含量高等優勢。
(一)主要景區及旅游產品
經過近幾年旅游的大力發展,南澳縣的旅游品質在逐步提高,盡管旅游景點在不斷增加,但大多仍為觀光型產品,特色旅游項目的開發并不完善。其中,新開發的產品包含:魚排垂釣、漁家風情、海上大排檔等項目。
(二)海島旅游接待能力及客源
南澳縣的旅游接待能力逐年在提升,包括海島上的公交線路優化及新能源電動公交車的購置、環島公路觀景平臺的增加、生態旅游區的改造升級以及文化廣場等的建設,特別是以酒店為代表的住宿業的總體水平以及餐館、飯點的接待水平有了極大提升,但交通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往南澳島的方式不外乎只有兩種,一種是經跨海大橋直達,另一種是原始的輪渡跨海方式。跨海大橋為雙向單車道,車流量大時極易造成行駛緩慢乃至擁堵,而傳統的輪渡方式則受到航行速度慢、天氣變化等影響,由此導致節假日進出島需花費1~4個小時不等。
在攜程網上對南澳島內酒店進行搜索,共有34家酒店(包含酒店、公寓),其中五星級酒店為零、四星級酒店僅有4家、三星級酒店7家、二星級及以下酒店公寓23家,其他賓館、客棧、民宿、農家樂等有407家。
根據近12年全年進島游客數平均到每日分析,剔除掉當日上下島的游客數,南澳縣的住宿可以滿足需在島上過夜的游客需求。上島游客于2015年出現跨越式激增,原因是南澳跨海大橋的開通改變游客進島方式,從輪渡改變為汽車直達,使得進島方式更為便利。但海島游更多的時候受到季節以及節假日的影響,其中每年的5~10月份為上島高峰,特別是五一及國慶黃金周。2021年進島游客已經超過802萬人次;2022年中秋進島人數達到10.9萬,國慶假期累計進島人數53.2萬,同比增長7.1%。全年進島游客超90%來自廣東省內,省外游客數占比約10%,境外游客上島游玩人數極少,這是營銷手段較為單一、落后和不具備優勢所致。
(三)旅游收入狀況分析
由圖1中數據可以粗略將近8年分成兩段進行分析,第一段為2011~2015年、第二段為2015~2021年。2015年以前,進出南澳島的方式只能通過輪渡,輪渡班次有限,島內游客數少,旅游總收入低。2015年作為分界點,大橋開通后,進島游客及旅游綜合收入于2015年都有跨越式的增長,其中2015年旅游綜合收入環比2014年增長了187.06%,而后增長速度趨于平穩,保持在19%左右。
進島的游客消費主要有以下六大方面:住宿;餐飲;娛樂;景點旅游;購物,由圖1中數據可知2015年開始的每一年,旅游綜合收入平均占比達到南澳縣GDP的將近85%。南澳縣的GDP一直是保持中低速的穩定增長,其中2015年之后的GDP增長的絕大部分來源是旅游綜合收入的增長,這是由于南澳海島游的服務體系不完善、服務水平不夠高,使得海島經濟發展困于瓶頸。
三、南澳島旅游發展優勢
(一)地理位置獨特
南澳縣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地處粵東海面,位于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是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復合區域。同時也是南澳島由南澳大橋連接大陸(大橋起于澄海萊蕪圍,終于南澳長山尾苦路坪,接環島公路),南澳島海岸線77公里,大小港灣66處,其中如煙墩灣、長山灣和竹棲肚等多處具備興建深水港,辟建萬噸級碼頭,具備發展海洋遠運事業的優越條件。
(二)自然資源豐富
南澳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由南澳島及周邊33個島嶼組成,其中主島111.44平方公里,海域4600平方公里,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海洋資源:已發現有近500種魚類、近100種藻類、近400種貝類等,可開發漁場超過5萬平方公里;鹽業資源:南澳島距離淡水資源較遠,海水鹽度比其他沿海縣高,年平均鹽度31.92‰;礦業資源:南澳花崗巖蘊藏量豐富,同時鎢礦、鐵礦、普通瓷土等也有一定的貯藏量;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南澳島的旅游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優勢條件。
(三)文化底蘊濃厚
南澳縣歷史文化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島上目前還遺留著大量的古跡,宋代、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都有兵駐地。總兵府故址目前已經維護,成為南澳一處重要的文化旅游景點,另外還有長尾山炮臺、宋井等一批古跡也成為旅游景點。這些獨特的文化底蘊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南澳縣旅游發展一個獨特的優勢。
四、南澳島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受其他同類旅游產品影響大
南澳縣的旅游產品比較單調,傳統的海島旅游模式占據了主導地位,大多游客上島的目的不外乎是享受陽光、海浪、沙灘,康體娛樂、會展論壇、教育等其他專項旅游產品的規模較小,極易造成旅游產品構成比例失衡,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市場狹窄,容易受到拘束。
與南澳島競爭的同類旅游產品如表3所示。
表3所示的7個海島的旅游規模及體系都比南澳島要大和齊全。海島游的旅游特色大多為亞熱帶海島風光,游客上島的目的均為旅游觀光,海島游同類旅游產品之間的競爭較為激勵,可替代性強。
(二)旅游項目開發不完善
南澳島上目前還有許多在建項目,如:游客服務中心、環島觀海長廊、青澳灣國家級海洋公園、青澳棧道等,以及部分景區正在進行修繕,如宋井風景區、古城公園。同時,海島上的娛樂項目比其他較成規模的海島少,如:沖浪、水上快艇、駱駝沙灘游、升空傘、沙灘騎馬、沙灘足球、海上水球、沙灘文藝表演、婚紗照拍攝地建設等項目仍需等待后期開發。
(三)營銷手段較為單一落后
南澳縣的旅游市場營銷較為單一,主要還是以傳統旅游營銷手段為主:廣告宣傳;旅行社宣傳,缺乏對營銷手段的創新,沒能在旅游營銷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不具備優勢的營銷手段會潛移默化地制約南澳旅游業朝著理想發展。
(四)交通要素限制
通向南澳島的方式不外乎只有兩種:一是汽車通過南澳大橋直達,從澄海萊蕪圍上橋至南澳長山尾苦路坪下橋,全長11公里。由于南澳大橋是雙向兩車道,并且全橋限速,所以每逢節假日都處于擁堵狀態,擁堵狀態下過橋耗時最長為4小時。二是傳統的輪渡方式,自從南澳大橋開通后,進出島輪渡縮減為每日各兩班,節假日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班次。但由于輪渡載客、載車的數量有限,以及影響航行速度的因素較多,輪渡方式也不建議首選,并且進到輪渡碼頭位于萊蕪,不管是過橋還是坐船都要經過同一路段,節假日擁堵時,輪渡同樣受到較大影響。
(五)服務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旅游業迅速崛起成為南澳島的經濟發展支柱,但其居住服務配套跟不上其發展的步伐:食宿,島上的住宿基本可以滿足高峰期游客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節假日坐地起價的現象,存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南澳縣的服務行業不夠規范,服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南澳縣小規模的旅館、民宿等有300~400家,均處于底子薄弱、經驗不足的階段,缺乏正規的質量管理標準。
五、南澳島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推出特色旅游項目,豐富旅游產品結構
南澳島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廣闊的海域面積,主島的周邊還有33個小島嶼,可發展高端旅游的島嶼數量可觀,應加強對南澳島旅游項目的建設,將發展民生特色旅游放在特色旅游項目首位,加大投入旅游配套建設,包含高端酒店、會所、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具備南澳特色的村鎮。同時,南澳島可以打造各種主題活動和建設更多的游樂項目,如:海邊戶外拓展、環島徒步、游艇節、海島經濟文化論壇、海島生態攝影大賽、沙灘選美等。“南澳1號”明代古沉船的重大發現,亦可以成為南澳的一大發展特色,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大力發展商業旅游模式。一方面,品牌活動和特色旅游可以帶動營銷,打響海島知名度,增加游客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旅游經濟增長。
(二)加大營銷力度,提高南澳島知名度和影響力
想要提高南澳島的知名度,就要進行目標準確分析,在旅游結構定位、客源市場分布上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電視媒體、政府宣傳、互聯網廣告投放等展開精準營銷,邀請欄目組對南澳島的自然風光、文化特色、美食等進行拍攝錄制,通過不同的宣傳渠道對南澳縣進行營銷傳播,有利于強化南澳縣旅游市場以便提高知名度。當下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旅游業也應基于信息與網絡的時代背景積極改變觀念進行創新,依托旅游公司、旅行社、游客帶動等投身網絡營銷,如:通過微信、抖音等熱門APP,依托公眾號推文和小視頻等進行網絡營銷,突破以往單一的營銷手段。
(三)加強旅游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南澳島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所謂“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了,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要致富先修路”,因此道路的建設即為關鍵,尤其是進出島的交通,包含對萊蕪路段的建設。目前南澳島通過跨海大橋和東部高速通道與汕頭東海岸相連,另外南澳島目前的環島公路建設以及能夠匹配旅游經濟的發展,但縣城內的公路還有可提升空間。
對于環島公路上的觀景平臺,政府可以采取統一管理的模式,此舉可避免每次停車觀景都要收入場停車費,每個觀景平臺之間的距離并不遠,但所能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樣的。目前南澳島上各個設有停車場的觀景平臺進場都要多次收費,假設能夠設置一卡通或者采用限時收費的方式,轉變收費停車場的經營方式,通過雇傭當地無業、待業人員進行有序管理,我想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停車觀景,增加停車收入,同時也能增加海島就業率,提高人均收入。
想要打造國際旅游島,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不妨借鑒、效仿已經相對成旅游規模的海島的發展方式,如海南島、鼓浪嶼等,在旅游住宿、購物消費、旅游市場發展、游客引流等方面發掘更大的潛力,并在此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
(四)注重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南澳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在目前的規劃和土地管理上一定要遵循發展規劃進行管控,保護好南澳的自然生態。近年的南澳游越來越受到游客青睞,但景區出現的燒烤攤亂象一定要得到及時的整治,以破壞生態環境謀求發展后治理的方式是得不償失的。南澳素有“藍色海上花園”和“東方夏威夷”的稱號,還是應將生態環境擺在首位,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實現海島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將南澳島打造成國際旅游島的美好藍圖才能變為現實。
六、結語
在南澳島的經濟發展中,第三產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經可以在逐年的數據中看出,在宏觀布局中,南澳島的經濟發展要適應國家大局,同時,南澳縣政府也應充分認識到南澳縣的經濟發展特點、氣候特點、資源分布優勢、歷史文化底蘊等,做到文化與經濟共同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帶動經濟健康、平衡發展,爭取早日將南澳島打造成國際旅游島。
參考文獻:
[1]Chaperon S,Bramwell B.Dependency and agency in peripheral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3, 40(JAN.):132-154.
[2]Heather L.Clark.Island tourism: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01) :253-254.
[3]B.Seetanah.Assessing the dynamic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for island econom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38(01):291-308.
[4]Kathleen Sullivan Sealey,Jarrell Smith. Recycling for small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s: Food waste composting at Sandals Emerald Bay,Exuma, Bahamas[J].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14,92:25-37.
[5]Albuquerque K D,Mcelroy J L.Carib-bean small-island tourism styles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e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2,16(05):619-632.
[6]李想姣.國內外海島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29(06):50-53.
[7]張瑞霞,江海旭.國內外海島旅游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215-217.
[8]秦偉山,張義豐.國內外海島經濟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09):1401-1412.
[9]趙飛,彭華,李新.海島旅游市場調查分析──以南澳島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5(04):80-84.
[10]林曉燕,薛雄志.基于生態足跡的南澳島生態旅游開發探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4,31(08):100-105.
[11]孫元敏,張悅,黃海萍.南澳島生態旅游環境容量分析[J].生態科學,2015,34(01):158-161.
[12]趙飛,彭華,蘇少敏.粵東南澳縣旅游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06(04):212-213.
[13]陳娟,胡賓.中國海島生態旅游研究[J].漁業經濟研究,2010(02):29-33.
[14]李澤,孫才志,鄒瑋.中國海島縣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J].資源科學,2011,33(07):1408-1417.
[15]馬翔.“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島經濟發展模式及管理經驗研究[J].生態經濟,2018,34(03):103-106+111.
*本文受2020年韓山師范學院校級青年項目(理科)“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虛擬社區發展研究”(XN202037)資助。
(作者單位:韓山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