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明,李瑞寶,曾麗婷,李碧君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湛江 524000)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多發于男性[1]。復雜性腎結石包括孤獨腎結石、多發性結石、鹿角形結石等,相較于普通腎結石,復雜性腎結石治療難度更大,手術并發癥發生風險更高,是臨床治療的難點[2]。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作為一種新型輸尿管鏡,其獨特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控性,使手術操作更為便利[3-4]。本研究分析復雜性腎結石采用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接收的60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3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12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6.24±8.85)歲;結石直徑2.50~4.20 cm,平均結石直徑(3.24±0.45)cm;病程6~31個月,平均病程(24.24±5.45)個月;結石部位:左側腎17例,右側腎13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9、11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5.83±8.68)歲;結石直徑2.50~4.36 cm,平均結石直徑(3.26±0.46)cm;病程6~30個月,平均病程(24.01±4.86)個月;結石部位:左側腎16例,右側腎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5]中復雜性腎結石的診斷標準,結石直徑>25 mm,且經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②單側腎結石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②合并高血糖、高血壓等嚴重基礎疾病者;③伴有先天性腎臟疾病、尿道或輸尿管畸形者;④合并泌尿系統感染者。
1.2手術方法術前準備:術前完善CT尿路造影等檢查,明確結石大小和位置。對照組患者于超聲監測下穿刺腎盂,置入導絲,建立腎鏡取石通道,并置入腎鏡(德國wolf,型號:8964),予以持續沖水,利用氣壓彈道碎石系統擊碎結石,并通過灌注泵脈沖水流往返沖洗,使用鉗夾將碎石取出,術后常規留置腎造瘺管和雙J管,術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觀察組患者于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SN-V)觀察下采取硬鏡模式進入輸尿管,送至腎盂輸尿管連接部后,退出外鞘。當軟鏡進入腎臟集合系統后,檢查腎上中下盞、腎盂,明確結石位置后置入200 μm鈥激光光纖,以鈥激光小心沿結石邊緣蠶食碎石,術后常規留置腎造瘺管和雙J管,術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排氣及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結石排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日本日立公司,型號:HITACHI 7170A型)以免疫比濁法檢測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酸(UA)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緊張素Ⅰ(AngⅠ)、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血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ngⅠ、AngⅡ、hs-CRP及TNF-α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血尿、尿路感染、尿瘺及腎絞痛。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結石排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Cys-C、NGAL、β2-MG水平高于治療前UA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ys-C、NGAL、β2-MG、U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Cys-C:胱抑素C;NGAL: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UA:尿酸。
組別 例數 Cys-C(μg/L) NGAL(μg/L) β2-MG(mg/L) UA(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521.59±18.76 576.45±20.62* 3.68±0.48 4.26±0.34* 2.40±0.54 2.89±0.55* 486.35±42.31 358.64±32.15*對照組 30 520.61±17.74 624.71±18.61* 3.46±0.45 5.38±0.33* 2.52±0.62 3.02±0.60* 484.69±38.46 423.65±35.95*t值 0.401 4.758 0.320 7.408 0.162 10.471 0.760 3.4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ngⅠ、AngⅡ、hs-CRP及TNF-α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AngⅠ、AngⅡ、hs-CRP及TNF-α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ngⅠ、AngⅡ、hs-CRP及TNF-α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ngⅠ、AngⅡ、hs-CRP及TNF-α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AngⅠ:血管緊張素Ⅰ;AngⅡ:血管緊張素Ⅱ;hs-CRP:超敏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AngⅠ(pg/mL) AngⅡ(pg/mL) hs-CRP(mg/L)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3.68±0.85 5.36±0.62* 5.02±1.02 9.68±1.23* 5.36±1.24 12.34±1.85* 1.65±0.56 9.65±2.30*對照組 30 3.62±0.81 8.64±1.10* 4.96±1.06 14.05±1.58* 5.34±1.32 15.42±2.03* 1.74±0.62 14.62±2.67*t值 0.747 3.936 0.417 2.485 0.760 7.762 0.149 2.2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復雜性腎結石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泌尿系結石,由于其解剖位置及形態異常,常導致取石困難[6]。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對消除復雜性腎結石的致病微生物、快速有效地解除尿路梗阻、最大程度保護腎功能至關重要[7]。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主要手術方式,其可有效清除腎結石,改善尿路感染,但該術式存在對腎臟過度損傷、價格昂貴等缺點,基層醫院難以普及[8-9]。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是一種新型軟硬一體的輸尿管鏡,其結合了軟鏡和硬鏡的優點,顯著提高了操作的可控性[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結石排凈率比對照組高,表明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可有效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手術操作便利,可提高結石排凈率。黎志輝等[11]研究也顯示,孫氏鏡可有效治療腎結石,創傷小、效率高。孫氏鏡實現軟硬鏡并存,避免了傳統軟鏡操作內外旋轉不一致的情況,提高了手術的可操作性[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血Cys-C、NGAL、β2-MG及AngⅠ、AngⅡ、hs-CRP、TNF-α水平高于治療前,血U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Cys-C、NGAL、β2-MG、UA及AngⅠ、AngⅡ、hs-CRP、TNF-α水平均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這表明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較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對腎臟的損傷小,可更好地保護患者腎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恢復有益。本研究結果顯示,孫氏鏡對機體創傷明顯小于微創經皮腎鏡,孫氏鏡通過自然腔進入腎盂,與微創經皮腎鏡小創口、大風險的手術模式相比,更符合無創治療理念[13]。孫氏鏡治療腎結石對患者造成的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程度更低[14]。孫氏鏡具有伸縮性的外鞘,與內部具有鋼性金屬結構的硬鏡主體能夠同軸轉動,使手柄轉動能1∶1傳遞到鏡頭,從而精準定位結石[15]。此外,當孫氏鏡鏡體在鞘內時可以當硬鏡使用,從輸尿管開口進入輸尿管無需軟鏡輸送鞘,顯著降低對輸尿管的損傷[16]。
綜上所述,孫氏末段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可有效治療復雜性腎結石,具有較高的結石排凈率,且對腎功能損傷較小,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低,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