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新生兒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新生兒黃疸是在肝腎功能及代謝酶系統未發育完整的情況下,由于膽紅素的積累而導致的病理性或生理性黃疸,早期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若治療不及時可造成代謝紊亂和呼吸衰竭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害生命[1]。藍光照射光療通過光照增加患兒對膽紅素的吸收,以達到消除黃疸的目的。既往對比研究已證實,光療能改善膽紅素水平,進而改善預后[2]。因此,藍光光療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另外,藥棒穴位按摩是基于中醫經絡腧穴原理提出的治療新生兒黃疸新型輔助醫療技術,近年來已被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獲得顯著療效,因此也越來越受到關注[3-4]。近年來,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將藍光光療與中藥藥棒穴位按摩用于新生兒黃疸,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探討藥棒穴位按摩聯合藍光光療用于新生兒黃疸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診治的6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0、14例;日齡2~15 d,平均日齡(6.58±2.14)d。觀察組中男、女患兒均17例;日齡2~17 d,平均日齡(6.11±2.78)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張家港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5]中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②均為單胎妊娠;③均在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接受規范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新生兒窒息、先天性疾病者;②正在參與其他項目研究者。
1.2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藍光光療干預,具體方法:采用藍光治療儀[寧波戴維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260988號,型號:XHZ-90L]配合LED燈進行治療。參數設置:波長450~480 nm、功率75 VA、光照輻射值>600 μW/cm2。照射前,用黑布遮蓋住嬰兒雙眼、會陰、肛門部位,每次連續照射8 h之后,定期幫助新生兒翻身,間隔8~12 h后才可照射下一次,連續照射5 d。觀察組患兒在藍光光療基礎上進行藥棒穴位按摩治療:首先制作藥棒,茵陳蒿10 g,焦山楂10 g,熟大黃3 g,枳實10 g,丁香3 g,將其混勻后碾碎成粉,加入紫草油,再搓成棒子狀即可。按照步驟,每次先在穴位處的皮膚上涂抹適量75%乙醇,待其風干后,再刺激3個固定有效穴位,分別是:足三里、膽俞、陽陵泉。每個穴位5~10 min,2次/d,連續按摩5 d。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手法用力程度以及藥棒移動速度,手法須輕柔,速度須緩和,同時也要時刻觀察嬰兒的反應,若出現哭鬧、臉色急劇變化、肌張力改變則立即停止操作。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療效。在治療5 d后觀察患兒治療情況。顯效:新生兒血膽紅素低于90 μmol/L,黃疸癥狀完全好轉;有效:新生兒血膽紅素下降值超過100 μmol/L,黃疸改善明顯;無效:新生兒血膽紅素下降不明顯,黃疸沒有改善[6]??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患兒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上海天美生化儀器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型號:CT14DⅡ]速度為2 000 r/min,共處理10 min,得血清,以氧化酶法檢測血清膽紅素水平。采用經皮黃疸儀(濟南來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21152,型號:JH20-1B)檢測膽紅素水平。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身長、體質量及頭圍。④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皮疹、發熱及腹瀉。
1.4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算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療效比較兩組患兒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兒膽紅素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

表2 兩組患兒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5 d觀察組 34 244.43±63.12 131.05±28.24*對照組 34 247.52±60.29 150.26±32.17*t值 0.206 2.617 P值 0.837 0.011
2.3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身長、體質量及頭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體質量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身長(cm) 體質量(kg) 頭圍(c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4 50.12±2.89 51.60±3.63 3.29±0.58 4.25±0.29* 32.19±1.66 33.18±2.82對照組 34 49.75±2.50 50.52±3.02 3.13±0.61 3.83±0.24* 32.25±2.32 32.87±2.61 t值 0.565 1.334 1.108 6.506 0.123 0.4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患兒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黃疸好發于新生兒,是因膽紅素代謝異常誘發。一方面是因缺氧或感染后肝功能降低,肝臟代謝膽紅素能力下降,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水平異常。另一方面患兒可能因紅細胞增多癥、腸肝循環增加使膽紅素生成增多所致。若治療效果不好則會影響新生兒智力、聽力發育,并可導致運動障礙。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黃疸在新生兒早期,即多發生于出生后14 d內,在足月后膽紅素緩慢下降,新生兒逐步形成完整的免疫系統,黃疸逐漸消退[7]。而病理性黃疸,是在新生兒腦部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如果血膽紅素含量過高,就會直接影響到大腦,繼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誘因,嚴重影響患兒預后[8]。與生理性黃疸相比,病理性黃疸可在分娩后24 h內出現,發生時間更早,進展速度更快,預后更差。因此,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備受臨床關注,尤其是早產兒,因免疫系統較低,抵抗力差,病理性黃疸發生概率更大。
藍光光療可直接作用于患兒病變皮膚黏膜組織,誘導皮下非結合膽紅素發生光異構化,從而促進膽紅素的代謝,縮短退黃時間。蘭婷婷等[9]還認為藍光光療可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在藍光的照射下轉變為異構型體,經膽汁排泄到腸腔或經排尿管以尿液排出,這不僅可以降低血膽紅素的含量,還可以避免異構型體彌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對患兒的大腦造成影響。目前,臨床對光療方案還存在一定爭議。間歇光療可減少治療絕對時間,防止核黃素減少,避免長時間光療所致的貧血和腦細胞損傷,減輕患兒治療期間的痛苦[10]。因此,本研究采用間歇治療方案。但臨床也有報道顯示,接受藍光光療干預后仍有部分患兒難以達到理想療效[11]。聯合治療便成為優化治療方案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醫因其安全性高、效果顯著的特點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具有顯著優勢。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多因感受濕熱邪氣,濕邪淤阻于皮膚而發病,其病機多為肝氣瘀滯、膽汁外溢[12]。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理論,通過穴位按摩可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陽膀胱經從而調理臟腑,促進肝氣運行,糾正淤積狀態,減輕黃疸癥狀。本研究采用藥棒穴位按摩,即可發揮穴位按摩的作用,同時利用藥棒使中藥直達穴位,與穴位按摩相結合,促進機體對中藥的吸收,提高藥物有效利用率。另外,藥棒按摩綜合藥敷法、棒擊法及按摩法的特點,利用藥棒在肌膚上滾動,不僅可以開啟毛竅,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還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提高疼痛閾值。此外,中醫藥棒按摩還可起到擴張局部毛細血管,調節血管壁通透性,減輕肌肉緊張,改善局部新陳代謝作用,利于消除黃疸、排除毒素,改善細胞營養。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膽紅素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與繆彩華等[13]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藥棒穴位按摩結合藍光光療可降低新生兒的血膽紅素,使黃疸癥狀明顯減輕。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兒體質量生長發育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藥棒穴位按摩有助于促進患兒正常發育,獲得更好預后。這可能與藥棒穴位按摩促進退黃,防止病情惡化有關[14]。因此,兩者結合治療對新生兒的黃疸更有實際性作用,不僅可以加快新生兒恢復速度,還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但藥棒穴位按摩對醫者按摩技術有較高要求,同時也耗時耗力,導致住院時間也延長,增加對醫師的專業要求[1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兒均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藥棒穴位按摩具有較高安全性。在實際治療中,醫護人員要定期幫助新生兒翻身,并適當幫助新生兒補充維生素B、鈣劑及水分[16-17],以減少新生兒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藥棒穴位按摩聯合藍光光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膽紅素水平,促進患兒生長發育,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