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英花,溫慧紅,周小平,曾銀苑
(1.佛岡縣中醫院兒科;2.佛岡縣中醫院內科;3.佛岡縣中醫院門急診,廣東 清遠 511600)
過敏性紫癜是一類系統性小血管慢性病變,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對患兒機體多方面造成危害,其中較多患兒可出現腎臟方面的損傷,嚴重者可發展至腎衰竭或終末期腎病。因此,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診治的過程中,腎功能損害的監測與控制是重點之一[1-2]。另外,該類患兒普遍出現免疫失衡的狀態,其中T淋巴細胞亞群的多項指標即呈現出相對異常的狀態,因此對該類患兒治療的過程中,免疫失衡方面的治療、干預與監測是關鍵。近年來,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的效果,雖有相關研究探討清熱消癜湯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應用的療效,但是爭議與差異顯著,且研究涉及面較窄[3]。因此,本研究探究清熱消癜湯聯合甲潑尼龍治療過敏性紫癜對患兒免疫功能及腎功能的影響,以期為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治療措施的制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佛岡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過敏性紫癜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0例,女患兒10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93±1.19)歲;病程5~23 d,平均病程(13.16±3.30)d;疾病分型:單純型22例,其他分型8例。觀察組中男患兒19例,女患兒11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99±1.23)歲;病程5~26 d,平均病程(13.23±3.23)d;疾病分型:單純型23例,其他分型7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佛岡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紫癜性腎炎診治循證指南(2016)解讀》[4]中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5]中血熱夾瘀證的診斷標準[疾病發病迅疾,皮膚出現明顯的瘀斑和(或)瘀點,膚色呈現為紫紅色,且病情反復發作,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痛或腹痛,同時患兒可表現出心煩、口干、齒衄、鼻衄、便秘、便血、小便短赤等情況,舌紅苔黃,脈數有力]。②年齡<14歲。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藥物過敏的患兒;②既往凝血功能異常的患兒;③存在免疫方面的疾病者;④心、肝、腎及其他器官系統存在病變者;⑤入院前接受過敏性紫癜治療者。
1.2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的過敏性紫癜基礎治療,主要為進行針對性的抗感染、抗組胺、解痙、營養支持、止血等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采用單純甲潑尼龍(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234,規格:40 mg)行靜脈滴注治療,2 mg/kg,2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清熱消癜湯治療,湯劑組方:生地黃、紫草、仙鶴草、丹參、藕節炭及白花蛇舌草各15 g,牡丹皮及赤芍各10 g,白茅根20 g。隨癥加減:咽喉腫痛者加蒲公英10 g,板藍根15 g;血瘀嚴重者加桃仁10 g,紅花6 g;濕熱者加金錢草15 g,茯苓10 g;陰虛者加女貞子15 g,墨旱蓮10 g。1劑/d,湯藥加水500 mL煎煮至200 mL,平均分成兩份,100 mL/次,2次/d,早晚服用。兩組患兒均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中醫癥狀量化評分標準對兩組患兒的療效進行有效評估,對患兒的癥狀、體征進行評估,每個方面的評分范圍為0~3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治愈:患兒治療后過敏性紫癜相關的癥狀完全消失,血、尿常規檢查指標及腎功能指標均恢復至正常范圍,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改善95%及以上;顯效:過敏性紫癜相關的癥候顯著緩解,尿紅細胞計數與24 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治療前均改善40%及以上,腎功能指標達到正常范圍,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改善達到70%及以上,但改善幅度不足95%;有效:過敏性紫癜相關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但尿紅細胞計數與24 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改善幅度不足40%,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改善達到30%及以上,但不足70%;無效:過敏性紫癜相關癥狀無明顯變化,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改善不足3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頭暈、腹瀉。總發生率=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統計兩組患兒的各方面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皮膚紫癜消退、腹痛及關節痛消失、腎功能恢復至正常范圍的時間。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周、4周后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4 mL置于抗凝管中,于廣州達安臨床檢驗中心檢測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⑤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4周后分別收集患兒10 mL的中段尿液標本于清潔試管中,顯微鏡(奧林巴斯,型號:CX21)下觀察并對尿紅細胞計數;采用磺基水楊酸法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離心(3 500 r/min 轉速,時間10 min)處理后留沉淀物0.2 mL,混合后制成懸滴于載玻片上,置于顯微鏡下觀察觀察每個高倍視野下的紅細胞個數;采集患兒外周靜脈血2 m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采用免疫熒光層析法測定血清中胱抑素C水平。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不同時間點結果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兒惡心、頭暈及腹瀉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2.3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過敏性紫癜相關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組別 例數 皮膚紫癜消退時間 腹痛消失時間 關節痛消失時間 腎功能恢復時間觀察組 30 5.66±0.73 3.53±0.59 2.96±0.35 7.01±1.33對照組 30 7.91±0.96 4.93±0.65 3.78±0.46 9.35±1.91 t值 10.218 8.735 7.770 5.506 P值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及4周后,兩組患兒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CD3+T淋巴細胞百分比 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0 53.71±5.50 61.91±5.86* 63.62±5.91* 32.77±2.72 37.79±3.06* 39.63±3.13*對照組 30 53.63±5.31 58.02±5.70* 60.03±5.76* 32.63±2.69 34.03±2.90* 35.75±3.11*F時間,P時間 16.210,<0.05 27.888,<0.05 F組間,P組間 25.378,<0.05 72.723,<0.05 F組間×時間,P組間×時間 10.271,<0.05 8.681,<0.05組別 例數 CD4+/CD8+比值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0 1.22±0.13 1.53±0.18* 1.65±0.19*對照組 30 1.21±0.12 1.31±0.15* 1.52±0.16*F時間,P時間 41.411,<0.05 F組間,P組間 51.885,<0.05 F組間×時間,P組間×時間 36.049,<0.05
2.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尿紅細胞計數、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及4周后,兩組患兒尿紅細胞計數、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尿紅細胞計數(個) 24 h尿蛋白定量(g) 血清胱抑素C(mg/L)治療前 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觀察組 30 4.66±0.59 1.53±0.26*1.13±0.20* 0.23±0.06 0.15±0.05*0.11±0.03* 1.53±0.21 0.98±0.15* 0.80±0.11*對照組 30 4.63±0.61 2.09±0.31*1.51±0.22* 0.21±0.05 0.19±0.06*0.15±0.04* 1.51±0.23 1.26±0.19*1.01±0.13*F時間,P時間 596.223,<0.05 10.909,<0.05 87.969,<0.05 F組間,P組間 737.919,<0.05 48.000,<0.05 165.400,<0.05 F組間×時間,P組間×時間479.744,<0.05 5.815,<0.05 53.116,<0.05
過敏性紫癜的臨床危害較大,多發于兒童,可對皮膚、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關節及其他部位造成一定損害,因此臨床對過敏性紫癜患兒的診治重視程度較高。與過敏性紫癜相關的診治研究中,關于免疫功能及腎功能的變化研究相對多見[7-8]。研究認為,免疫失衡在該類患兒中表現突出,其中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等表達水平亟待改善;同時有研究顯示,免疫失衡可對患兒的其他系統器官造成損害,其中腎功能為受影響較為明顯的一個方面[9]。另外,過敏性紫癜對于腎臟的損害是研究較多的方面,其可導致患兒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情況,因此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診治的過程中,上述免疫及腎功能指標的監測與調控均是重點[10-11]。臨床關于過敏性紫癜的中藥輔助診治研究不斷增多,且效果多較為肯定,但是其對患兒上述免疫及腎功能狀態的影響研究不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過敏性紫癜相關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而治療2周后及4周后的上述免疫指標及腎功能指標均大幅度改善,因此認為該類治療方案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基礎上,對患兒的癥狀實現了有效的改善,且對患兒的免疫功能及腎功能等均有更好的調控作用。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屬“紫癜”“葡萄疫”等疾病范疇。患兒的熱與淤存在于整個病變過程,可表現為形體未素、感染熱毒、入血入絡等情況,其機體中熱毒與血相搏,耗損陰津,可出現血脈瘀滯,血行不暢及瘀血內積等情況,且其壅滯情況也較為突出[12],故應針對該方面進行對癥治療。本研究中的清熱消癜湯方對于上述情況可起到有效緩解與改善的作用,方中的生地可起到清熱涼血、滋陰填精等效果,為君藥;而紫草、丹皮、赤芍、仙鶴草等作為臣藥則起到輔助作用,其中的紫草可起到有效清熱解毒及涼血透疹的效果,有助于皮膚紫癜等方面的治療;仙鶴草的收斂止血及補益虛勞等功效也相對突出,丹皮的清熱涼血及活血祛瘀、赤芍的涼血散瘀及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熱毒與血相搏的情況,且對于循環狀態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再者,白花蛇舌草與丹參有助于清熱解毒、除濕利尿、通經活血、止痛涼血及消癥等;藕節炭、白茅根等使藥在清熱涼血、利尿止血及除瘀等方面功效突出;上述諸藥合用對過敏性紫癜具有針對性的改善作用,因此對該病的效果較好,而在此過程中,疾病相關的免疫與腎功能損害得到有效改善[13]。
綜上所述,清熱消癜湯聯合甲潑尼龍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療效較好,且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及腎功能狀態,因此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