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楠
(海南大學 海南 海口 570228)
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是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時期波蘭鋼琴家、作曲家,是歷史上最有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他的創(chuàng)作多以鋼琴曲為主,因此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他用不同的音樂體裁來表達他的音樂思想和內心情感。他的鋼琴作品中包括練習曲、夜曲、敘事曲、波羅乃茲、瑪祖卡、詼諧曲、奏鳴曲等。作品數量多且技藝精湛,使他成為浪漫主義時期一名具有獨特創(chuàng)作風格的偉大音樂家、作曲家。
肖邦在1829年開始撰寫練習曲作品Op.10,大家都知道的是,這12首鋼琴練習曲是肖邦獻給李斯特的。在撰寫這部作品時,肖邦經歷了太多人間的大起大落。先是離開故土,告別親朋好友,到后來華沙起義失敗,祖國淪陷,這一系列的悲歡離合造就了肖邦在創(chuàng)作中的思想,成為一名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偉大音樂家。那時的肖邦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并在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抒發(fā)出來,將自己身為波蘭人的那種血液里所流露出的不屈不撓的信念融合在練習曲作品中,那時肖邦所創(chuàng)作的練習曲不再是單一的技巧練習,更多的是刻畫出鮮明的音樂形象,這是一種感情的流露與寄托。
這首練習曲是帶尾聲的復二部曲式,Allego molto agitato(急促的快板),f小調,6/8拍。
曲式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曲式結構
這首練習曲的a和a'兩個段落都由相似的兩個樂句構成,該作品的基本情緒由此定型,b段則是樂曲的對比與展開,寫作手法與之前樂句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該練習曲的b'段則是全曲的結束段,調性不變,著重強調樂曲的終止。尾聲則是該曲終止式的延續(xù),使全曲經過一系列激烈的對比之后,在寧靜的氛圍中結束。
這首《f小調練習曲》是一首難度極大的觸鍵練習曲,有強烈的悲憤之情以及尖銳的對比性,這也是肖邦練習曲中少數幾條訓練左手技巧的作品。它是第一首肖邦在其中大發(fā)脾氣的練習曲,其旋律中也有一些莊嚴的重音,卻始終透著病態(tài),甚至顯得煩躁不安。作品持續(xù)的重復段落預示著作曲家后來的那些更為憂傷的歲月。
肖邦的第九條練習曲是一首難度極大的觸鍵練習曲,有激烈的憤慨之情以及強烈的對比性。它是第一首肖邦在其中大發(fā)脾氣的練習曲,其旋律中也有一些莊嚴的重音,卻始終透著病態(tài),甚至顯得煩躁不安。
彈奏《f小調練習曲》時,雙手的延展性是技術上的一個首要要求,如果手指間的鏈接過緊,彈奏者會感到極不舒服。右手的彈法應是有一種半連半跳的感覺。首先應當單獨練習右手,下鍵要緩慢而深入,指尖與琴鍵的接觸面應大一些,使聲音較為深厚,每一個斷音觸鍵之后,慢慢將手腕提起,將指尖帶起來,手指不用跳的很高,指尖稍微離開琴鍵便可,也不需要干凈利索的彈奏這些斷音。這樣的觸鍵可以彈奏出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將律動的旋律線條化。當每個音的觸鍵彈奏好之后,我們在彈奏全曲時,要注意每一個樂句帶給人的整體感覺,不能因為單獨的音的觸鍵而破壞一整句話。如圖2所示,樂曲中有多次的重復,在彈奏時手腕的動作要非常小但不要僵硬,運用大臂帶動手腕及指尖,跟隨旋律的線條讓音色流動起來。

圖2 Op.10 No.9 第1-4小節(jié)
左手的技巧相對于右手稍難一些,手掌的跨度從頭到尾都很大,在快速的跑動中既要準確又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左手的指法如圖3所示,是5 4 1 4 1 4,但筆者在彈奏時慣用于5 3 1 3 1 3,這樣將三指保持在穩(wěn)定的地點,利用五指和一指的伸張運動來演奏全曲,當然在一些跨度較大的地方如圖4所示,彈奏時指法用5 4 1 4 1 4,用手腕帶動手指去彈,不要將每個音斷開,它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圖3 Op.10 No.9 第1小節(jié)

圖4 Op.10 No.9 第52小節(jié)
左手在彈奏全曲時,手掌一直是打開的狀態(tài)。手指要慢下鍵,用大臂力量推動感,傳達到每一個指尖。彈奏時注意一指和五指,因為距離較遠容易漏音。彈奏中要時刻注意手腕和大臂的運動,放松的狀態(tài)下有助于指尖的跑動,特別是大臂不可以生硬,可以每三拍一組也就是六個音一組,讓手臂循環(huán)運動,動作小且放松。先慢彈,利用練習哈農的彈奏方法來彈奏左手,每個手指都高抬指,快下鍵,將每個音的音色彈奏出來,在慢彈中演奏者可以快速找到手指下鍵的位置為之后的快速彈奏奠定基礎,除了右手的主旋律外,左手的一指所彈奏的音也是一條旋律,如圖3所示,左手一指與右手的旋律形成“二重唱”的感覺,因此在彈奏時也注意稍稍突出一指所彈的音。
在這首練習曲中,右手有大量八度的演奏地方,如圖5所示,右手的旋律與圖一是相同的,但所要表達給人的感覺擴大了。彈奏時先將單音的旋律走向找到,再加入八度進行練習,利用手腕的輕微轉動將旋律連在一起,不要斷開音樂的流動感。

圖5 Op.10 No.9 第45-48小節(jié)
在演奏樂曲第49-56小節(jié)這一大樂句時,右手的旋律要一氣呵成,速度及力度的變化也要通過旋律的走向表達出來,前4小節(jié)是對后4小節(jié)的鋪墊,49-50小節(jié)與51-52小節(jié)的旋律走向是一樣的,但后者比前者的情緒更加激烈,到52-55小節(jié)將激烈的情緒全面推動到頂端。所以在彈奏時要處理好這句話的感情,首先用單音將旋律彈奏一遍,想象音樂如同浪花一樣,落下去又起來,一浪比一浪高。再用八度來演奏,49-50小節(jié)的情緒稍微向前推動,到第51小節(jié)落下又逐漸起來直到第52小節(jié),53-56小節(jié)是一個向前模進的過程,三個音的模進給人以推動感,所以53-54小節(jié)將情緒稍提起但速度要穩(wěn)住,到55-56節(jié)速度稍快理用大臂的力量推動音樂到高潮,但切記手臂不可僵硬。
作品中有一些重復音的出現,有單音也有八度音,它們帶給人一種強調、急促的情緒。作品中的重復音都是一強一弱交替出現,有強烈的對比性。樂曲第61-62小節(jié),五連音給人以急促的感覺,所以右手在彈奏時,先慢彈將每個音彈均勻且音色相同,著重音的地方要彈得肯定一些,在這些基礎上加入情緒的變化,彈奏第61小節(jié)時,第一個八度要比后面的音稍亮一些,后面的五個八度彈奏時將情緒落到最后一個八度,然后緩沖情緒落到著重音上一直延長,這里表現出肖邦內心的激烈與焦灼。第62小節(jié)的情緒瞬間變化,這里的五連音彈奏的稍微暗淡一些但也要有沉穩(wěn)的感覺,利用貼鍵的彈奏將聲音落下來,這里表現出肖邦內心的憂郁和不安。一拍的時值內均勻彈奏多連音在鋼琴演奏中是一個難點,特別是雙手同時彈奏不同的多連音,樂曲第61小節(jié)右手彈奏五連音,左手彈奏四連音。
但肖邦的作品與其它作曲家的作品所不同的是節(jié)奏中有自由速度,特別在夜曲中有突出表現。在這首練習曲中,左手的節(jié)奏是穩(wěn)定的,右手在彈奏多連音時可根據情緒的變化來演奏,樂曲第61小節(jié)中的五連音,第一個音可以稍慢將它給予肯定,后四個音可以稍快一些落到后一個長音上,演奏時注意手腕的放松。
1.休止符
在這首練習曲中,作曲家通過巧用休止符來營造這種激動不安的氛圍,休止符的作用有很多也很不一般,它既可以使音樂線條產生似斷非斷的效果,也可以讓節(jié)奏始終充滿律動感,向前帶動音樂的走向。在這首練習曲中休止符是喘息、緊迫和不安的語調,彈奏時演奏者的內心不可放松,仿佛始終有一種壓迫的感覺,始終憂心忡忡。所以在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嘗試在休止符的地方,內心吸氣的感覺,使音樂始終保持著緊張,切記不可對休止符號保持一種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
2.力度
樂曲的情緒一直很激動,但一定不要彈得很響亮、很熱烈,作曲家標有p和pp和sotte voce(低聲地)等地方注意,力度弱的地方不意味著要軟或飄,往往更有一種壓抑的感覺,把強烈的情感壓在心底。因此,當遇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彈奏者是內心是不能松弛的,始終保持緊張才能使音樂更具說服力。
作品中出現stretto(緊縮,加緊)和accel.(漸快)等表情記號時,要合理安排演奏時的情緒,跳出速度的變化去理解字體背后的含義。樂曲21-28小節(jié),在彈奏這一大樂句時,兩種表情同時出現,我們可以把先出現的stretto做一些情緒上的變化但速度不變,當彈奏到accel.小節(jié)時加快速度,達到情緒的高潮。
肖邦練習曲是筆者喜歡的一套曲集,因為它與其它鋼琴練習曲有所不同,里面包含了許多音樂的內涵,讓筆者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達的真實的音樂與情感。本文的論述是通過對《肖邦練習曲》作品10之9的演奏技巧與情緒處理,幫助演奏者對其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和演繹。
肖邦這位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無數的作品,他的鋼琴練習曲雖然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體現出肖邦浪漫主義的思想內涵以及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巧。肖邦的練習曲讓人們在練習的同時,讓人們更加深入了解到肖邦的個人感情經歷,以及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