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玉芳
(甘肅省臨夏縣河西學區向陽川小學,甘肅 臨夏 731800)
良好的班級管理措施,不僅能最大程度保證課堂活動的秩序,為學生學好各種文化課程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其逐漸克服自身的不足,朝著更優秀的方向發展;還能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與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其日后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作為管理學生的主力,小學班主任要深刻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多種舉措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以便能規范學生的行為,創造良好的班級秩序,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友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唯有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成長,才能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與各種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備的小學生,才能成為合格的建設者。過去,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對其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等,以至于學生只獲得了智力方面的成長,而沒有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制約了其成長的速度。部分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由于在文化方面始終沒有較明顯的提升,從而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成長的基礎,一旦出現基礎不夠牢固的現象,那么勢必會影響到他們日后的學習。而長期的厭學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各科知識的效果與質量,因此必須要提高重視。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通過多種舉措不斷探索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新途徑、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解決小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才能更好地指引學生,才能促進其逐漸改善自身的不足,朝著更優秀的方向邁進。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面臨著不同的疑惑,不同時期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問題。如果在對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始終采取一種管理方式,那么必定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嚴重時甚至會招來學生的抵觸與厭惡。在這種情況下,班級管理質量多半處于急速下降的狀態,甚至根本沒有效果,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組織者,班主任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能切實解決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降低他們對班級管理的抵觸情緒,為他們獲得更好的成長環境保駕護航。
作為幫助教師維持班級秩序的主力,班級干部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們的輔助效果。如果班級干部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能根據頻頻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改進的策略與方式,且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認真解決每位學生的疑惑,那么班級管理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成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強大助力。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教師需要科學地選擇班干部。
首先實施公平、公正的選拔方式。通過民主選票的方式而選出的班干部更具說服力,更具學生的信任與依賴,而這對于他們日后輔助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為此,在選擇班干部時,教師切莫因為偏向某個學生而直接任命其成為班干部,而應該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
其次,時常傳授班干部一些管理技巧。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閱歷與經驗的缺乏,容易將班干部視為“領導者”,即所有的人都需要聽班干部的話。因此在面對屢次勸說但仍然不遵守班級秩序的學生時,會采取大聲呵斥等方式,而這對于他們管理好班級是極其不利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對于選出的班干部,教師要時常傳授班干部一些管理小技巧,譬如面對上課總是說話的學生,他們應該怎么做等等。班干部經過教師的指導,漸漸就會知道對于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什么管理措施,從而提高管理質量,為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提供強大的助力。
再次,懂得放權。部分班主任總是以學生年齡太小、經驗太少等原因干擾班干部的工作,從而導致班干部產生自我懷疑等不良情緒,影響其管理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懂得放權,盡量不干擾班干部的管理。
最后設置班干部輪崗制度。一方面,學生與人溝通等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強化,這對于他們日后的成長是較有利的;另一方面,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會逐漸感受到班干部的不容易,從而積極配合班干部開展各種活動,為日后提高班級管理效果創造良好的條件。
目標是行動的動力,是學生努力的方向。它能促使學生自覺克制不良行為的影響,以更飽滿的狀態參與到班級秩序的維護中。為此,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班級管理的內容等制定科學的班級奮斗目標,以便能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學生盲目學習等不良情況發生的概率,為學生日后獲得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創造有利的條件。
比如教師可以發布紀律目標——上課不要說話、積極配合各科教師開展學習活動等;學習目標——課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完成作業等;衛生方面——自覺維持班級里的衛生、認真打掃衛生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制定的班級管理目標要適宜,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班主任不能制定超過學生接受能力的班級管理目標,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從而影響了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換言之,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唯有如此才能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熏陶與感染,促進其克服自己的缺點,朝著更優秀的方向努力。此外,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并非直線上升的。在相對較長的階段以后,學生的各種能力可能處于上下浮動的狀態,為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成長空間,切莫因為學生一時未能完成制定的班級動力管理目標就一味地指責,從而打擊了學生上進的信心。
班主任需要意識到,教育不能缺少愛,班級管理更不能缺少愛,否則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此前,班主任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更加注重對成績較好學生的管理,而缺少對后進學生的關懷,以至于他們破罐子破摔,最終朝著不好的方向靠近。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要摒棄之前的不足,加強對全班學生尤其是后進學生的管理。他們礙于學習能力較弱、閱歷相對較淺等原因,一直處于班級里的“底層”,以至于形成自卑、焦慮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影響了其學習質量,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通過他們喜歡的方式鼓勵他們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并為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那么他們的學習信心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這對于他們學好各科課程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班主任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首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班主任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相對較好就對其關懷備至,某個學生成績不好就對其嗤之以鼻。成績、地域、性別等都不該成為教師偏向某個學生的理由。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與愛護,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來自班集體的溫暖,從而形成主人翁意識,在學習與生活中極力維持班級的秩序,為班級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其次,懂得換位思考。某些問題在班主任的眼中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然而在學生的眼中卻是天大的事情。因此,對于學生面臨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借助于現有的手段為其解決問題。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少說多聽,通過提出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然后再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科學地疏導。尤其是在面對班級里比較淘氣的學生時,班主任要注重語氣與態度,做到循循善誘,以便他們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尋求改正的策略,為日后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最后要有耐心。小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注意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頻頻犯錯。對此,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耐心,盡量以溫和的方式引導他們改正錯誤,尤其是面對性格較內向的學生時。這類學生性格靦腆,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如果教師在與他們溝通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耐心與愛心,那么他們可能會在內疚、焦慮等負面情緒中愈陷愈深,最終影響了其學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在與他們談心時要盡量做到語氣溫和。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喜歡學習、成績較好是班主任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標準,甚至有班主任會覺得學生所做的一切與學習都沒有太多關系的事情,都是嚴重浪費時間的現象。這一錯誤的理念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由此,在對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于現有的工具做好教學方面的拓展,以開展教育班會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鍛煉的機會,為其日后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至于班會的主題,可以是臨近的節日,譬如在國慶節到來之際開展愛國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畫畫、寫作、唱歌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可以是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譬如當發現學生不夠團結,時有矛盾發生以后,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友誼”等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在班會上闡述自身對待矛盾的看法,并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逐漸學會如何與其他學生相處。對于在一段時間進步相對較大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提出表揚,并請他們上臺講述自己解決與其他學生矛盾的經驗,以此營造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可以是班主任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的一些實踐活動等,譬如和學生一起清理班級與學校里的各種垃圾等,教師可以請學生談談自身在實踐活動的不足,引導學生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以清理垃圾為例,如果學生存在垃圾分類不清等情況,在班會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與之有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不足;可以是對一段時間內學生表現的總結,譬如學期結束時,教師可以展開評選出各種標兵的主題班會,例如學習標兵等,以此形成良好的激勵氛圍,促進學生朝著更優秀的方向前進。
此外,為了提高班會開展的質量,在班會結束以后,教師還要對自身在班會中的表現等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對于好的地方則堅持下去,對于不好的地方則及時尋找解決的方法。比如當班主任發現自身在班會上講得太多,而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的發揮,等下次開展教育班會時,教師則可以減少自己發言的次數,將課堂還給學生。
對于小學生而言,父母與老師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部分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他們看來,孩子的教育應該由學校負責,孩子身上的錯誤也應該由教師進行督促。這種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除了向家長講述學生的近況以外,還要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便家長能改變觀念,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各種教學活動。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除了與家長在線下交流以外,班主任還可以借助于網絡社交平臺的強大優勢,構建在線交流平臺,以便能最大程度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從而提高溝通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發布到社交平臺上,讓家長逐漸加深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平等、溫和的態度,不要覺得身為教師就是高人一等,于是對家長頤指氣使,也不能因為孩子表現不好就對家長一味地指責。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此,班主任要與時俱進,借助于已有的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逐漸改善自身的不足,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獲得綜合素質的明顯提升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