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玉楓
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是一種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欲與學習興趣的教學措施,教師可以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并發揮自己的個性。然而,就當前幼兒園教學的實施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游戲化教學還存在認知偏差,或缺乏成熟的實踐經驗,導致游戲化教學的應用價值沒有得到完整的體現。在本文中,筆者通過觀察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探討了游戲化教學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并依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和具體實踐方法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利用游戲化教學提升幼兒園教學實效性。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游戲活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與自由性,如戶外活動中的體育游戲、區域活動中的自主游戲、美術教學中的繪畫游戲等。教師可以遵循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適當調整難易程度,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充分滿足他們心理、生理各方面的需求。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幼兒園教學中適當地引入游戲活動,能夠顯著改善幼兒的學習態度,讓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很多時候,不需要教師刻意督促、安排,幼兒就會自行并自覺地投入其中,學習興致和積極性很高。
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借助教師所創設的環境和提供的游戲材料,朝著設定的目標獨自探索,或與同伴共同操作,這個探索的過程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幼兒的認知水平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例如,筆者曾組織幼兒開展“娃娃家”游戲活動,并給他們提供了五顏六色的手工紙。一開始,幼兒并不熟練,他們大多是將紙撕成碎片或者堆放在一起,然后筆者參與其中,進行示范,利用紅色的手工紙給幼兒做了一道“涼拌胡蘿卜絲”。在這道菜的啟發下,幼兒興致勃勃,各顯神通,做了很多菜。在“娃娃家”游戲活動中,幼兒認識了各種顏色,也掌握了各種顏色的搭配,其認知能力與水平也慢慢得到了提升。
游戲活動有繁瑣、復雜的情節,幼兒要在與同伴協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比如,共同討論材料的使用方法、制定各種各樣的游戲規則等,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仍然以“娃娃家”游戲活動為例,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要分配角色和任務,還要根據具體情節設計客人、鄰居等其他角色。結合生活經驗,幼兒展開想象去創造和實踐,如禮貌接待來客、將好吃的和好玩的讓給弟弟妹妹等。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學會了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寬容謙讓,也學會了幫助、關愛他人。此外,在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問題,這就需要他們與同伴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均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見,游戲化教學能夠在無形中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
就現階段幼兒園教學的實施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游戲化教學缺乏科學的認識,或是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或是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他們將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與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學目標,甚至抵觸游戲化教學方式,認為一直帶領幼兒玩游戲會使幼兒玩物喪志,違背學前教育的初衷。筆者認為,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阻礙了他們的全方位發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正確,才能保證行為正確。要想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價值,教師首先要革新教育觀念。因此,教師要先從思想上肯定、認可游戲化教學的價值,并以“寓教于樂”為原則,樹立科學的游戲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行動上,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互動、與家長溝通等方式了解幼兒的發展需求與興趣愛好等,結合課程內容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確保活動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保證幼兒的創造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在游戲活動中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確保幼兒在舒適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習慣性依賴固有的游戲材料和大型游戲設備,游戲化教學方式單一,活動內容缺乏趣味性、創新性,這讓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興趣逐漸降低。另外,幼兒的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喜歡新鮮的事物,但是重復的游戲內容會讓他們產生倦怠心理。因此,創新游戲形式是讓幼兒保持新鮮感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活動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1.挖掘原生態游戲。原生態的游戲融合了本土元素,深受幼兒的喜愛,這類游戲非常具有生活氣息,如打彈珠、滾鐵環等。在實際生活中,部分教師出于對衛生、安全的考慮而摒棄了這類游戲活動。實際上,原生態游戲活動有著豐富的價值,教師應認識到它的意義與樂趣,并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組織幼兒開展這類游戲活動,最大程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例如,很多幼兒園有沙場,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玩沙子,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將沙子堆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如汽車、房屋、山坡等。這樣的原生態游戲充分利用了本土資源,可以有效節約教學成本,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2.組織生活實踐類游戲。雖然幼兒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很強,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合理開展生活實踐類的游戲活動。在游戲的選擇上,教師要盡量選擇一些生動具體、新鮮有趣的游戲。在游戲的開展上,教師要依據幼兒的智力水平與性格特點設定游戲的時間、形式、內容等。例如,筆者組織幼兒在室外活動時,鼓勵他們觀察周圍的事物,并結合自己的觀察畫出云朵、天空、花草樹木等,以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又如,筆者組織幼兒交流討論自己喜歡的動物,說一說這些動物有哪些特點,并讓他們模仿動物的動作和聲音。筆者還在幼兒園里開辟了一塊種植角,組織幼兒種植了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引導幼兒給這些蔬菜定期澆水、除草、施肥,記錄它們的成長過程。這樣的游戲活動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還能在增加他們知識儲備的同時培養其觀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合作意識等。
3.開展競賽類游戲。幼兒有很強的好勝心,教師可以結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競賽類游戲,培養幼兒在遇到困難時仍堅持迎難而上的精神。例如,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以小組為單位的跳繩比賽,在規定時間內跳繩次數最多的小組為獲勝組,并給予獲勝組獎勵,對末位小組則會予以小懲罰。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促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展示自我個性。諸如此類的游戲活動還有“三人四足”“拔河比賽”等,這些游戲在增強幼兒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團結意識、競爭意識等。
4.開展藝術類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藝術類游戲活動,以此提升幼兒的審美水平、藝術修養等。以音樂類游戲活動為例,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教師直接傳授音樂理論知識幼兒不容易理解,甚至會產生抵觸、畏難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開展形式豐富的音樂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自主感受、積極參與,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以歌曲《小青蛙找家》為例,筆者在課前先準備好了各種造型的面具和泡沫墊子等表演道具,其中泡沫墊子代表池塘,鼓勵幼兒戴上相應的面具扮演大樹、小鳥、太陽、青蛙等角色,再利用生活用品與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共同演奏歌曲《小青蛙找家》。此外,筆者還開展了“我是歌手”游戲活動,鼓勵幼兒參加歌唱比賽并通過“大眾評委”選出最佳歌手,以此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再以美術類游戲活動為例,筆者開展了“變廢為寶”游戲活動,先帶領幼兒收集了身邊的廢舊材料,如空瓶子、舊衣服、快遞盒子等,通過改造將這些廢舊材料轉變為有實用價值或觀賞價值的物品。諸如此類的藝術類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對于提升其藝術修養、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幼兒年齡小,懵懂無知,對于新鮮事物充滿探索欲與好奇心,但是他們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且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因此,教師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尤其是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明確自己與幼兒的角色定位,在彰顯幼兒主體性的同時發揮自身的價值。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先投入幼兒喜愛的半成品材料,然后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方式,和伙伴共同參與游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維持游戲活動的有序性與高效性。以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為例,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若干個輪胎,讓幼兒自主選擇小伙伴,研究游戲活動的方式,如滾輪胎、鉆輪胎、疊輪胎等。在幼兒玩耍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他們的行為并及時糾正問題,確保幼兒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
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幼兒進行總結、反思,這可以幫助他們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也可以幫助教師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對教學實踐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例如,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以自評、互評的方式說一說游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收獲等,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依據幼兒的成長特點與認知規律進行游戲化教學是必要的,這迎合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認識到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并采取多樣化的游戲教學形式,促使幼兒全身心參與教學活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