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波,班田震,秦夢星,朱甜甜,郝善馳,潘春梅*
1.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酒業學院)(鄭州 450046);2.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省白酒風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 450046);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鄭州市白酒釀造微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鄭州 450046)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國家要培養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強調高等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2],各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有機融合的根本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旨在解決大學生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脫節問題[3]。
“啤酒工藝學”作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釀酒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從狹義上講,“啤酒工藝學”特指啤酒釀造工藝相關的理論技術,是研究開發啤酒工藝的基礎理論課程。從廣義上講,包含啤酒生產原料、制麥技術、麥汁生產技術、啤酒發酵技術、啤酒過濾及穩定化處理技術、其他啤酒生產和釀造方法等一系列專業知識,是一門集理論與生產實踐密切聯系的應用型課程,在啟迪學生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4]。
迄今為止,課程思政在其他學科課程中應用的報道有很多,且取得不錯成果,但是在“啤酒工藝學”課程中的應用卻未見報道。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作為河南省第一所設有釀酒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為更好地培養啤酒行業所需求的新時代優秀人才,對“啤酒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相關性研究,不僅向學生傳授啤酒工藝學的知識,而且增強學生的思政意識,為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學科教學改革實施提供幫助,為高校釀酒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奠定基礎,同時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釀酒工程類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啤酒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與成果,對本專業的發展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啤酒工藝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學生思政意識薄弱、教師思政意識薄弱、思政教學能力不足、教學內容不完善、教學方式較傳統、考核評價體系單一的問題,針對以上典型問題,現對“啤酒工藝學”課程思政教學進行改革探究。
通過學科教學內容的調整優化、營造思政教育大氛圍、打造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擴充教學材料的內容、學科教學方法的更新和構建教育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等6個方面對“啤酒工藝學”學科教學方案進行改革,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啤酒工藝學”課程中。
以具體教學內容為例,探索愛國主義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創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結合。
2.1.1 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例如:
1) 在講解啤酒發明時,向學生講述張飛啤酒的故事。張飛啤酒作為中國性格啤酒的開創者,通過對高品質的詮釋、對真性情的表達,鼓勵我們拋開假面,活在當下,讓生活回歸本我,傳承三國精神,演繹出“真品質、真性情、夠啤氣”的特色,致力于打造屬于國人自己的啤酒文化。
2) 向學生講解中國啤酒發展歷程:啤酒起源于我國,1900年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八王子率先設立啤酒工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合資在青島設立英德啤酒廠生產青島啤酒。建國初期我國啤酒產量很低,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啤酒廠不斷涌現,2002年我國啤酒總產量達2 374.9萬 t,成為世界第一啤酒生產大國。中國啤酒由最初的產量低經過多年的不斷摸索最終提高啤酒產量并在2002年以后牢牢占據世界第一啤酒生產大國,由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3) 在講啤酒產業時,向學生講述華潤雪花啤酒的發展歷程及創新,華潤雪花啤酒結合中國京劇文化的精髓,以國際認可的高品質和獨特深刻的品牌內涵,推出高端品牌雪花“臉譜”啤酒,打造出中國傳統文化標簽、時尚品味之選的中國高端啤酒。教師通過講述這樣的例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1.2 勇于探索的精神
探索精神應成為中國青年融入骨血的文化烙印,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如:
1) 啤酒是人類社會的偉大發明,多方面促進社會發展。由于啤酒的發明,人類憑借著自己的智慧,逐漸又發明犁、數學、文字、四環素、汽車、冰箱等,對農業、醫學、科技、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講解啤酒起源時,播放“啤酒如何帶動社會發展”的相關視頻,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從“勇闖天涯”到“啤酒新時代的領導者”,2005年,那時中國的啤酒品牌多以“生”“爽”“麥”為名稱。而雪花啤酒在侯孝海的主導下,推出“勇闖天涯”品牌,以物理屬性+情感屬性的二元平衡,成就中國啤酒品牌難以模仿和超越的經典案例。2006年,他創造了“非奧運營銷”理論,在世界杯期間推出實踐,讓雪花啤酒取得極大成功。2016年,侯孝海任職華潤雪花啤酒總經理后,雪花啤酒“決戰高端、質量發展”之路也隨之開啟。制定“3+3+3”(以3年為限,分三步走,通過3個3年規劃將雪花之前的規模優勢轉變成質量優勢)戰略,收購喜力中國,完成最佳并購案,打造“4+4”(即由勇闖天涯superX、馬爾斯綠、匠心營造、花臉組成四大中國品牌,以及喜力、紅爵、蘇爾等組成四大國際品牌)高端品牌組合群,發展個性化、多元化產品……雪花啤酒從單一品牌,變成一個擁有超強品牌群“天團”陣容的企業。通過講解雪花啤酒通過歷年來的不懈探索,成就一個強勁的民族品牌,引導學生培養勇于探索、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
2.1.3 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現代人應該有的素質。要在平時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
1) 華潤雪花啤酒泡沫潔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酒液淡黃,明亮有光,有酒花香氣和麥芽清香,香味純正。華潤雪花啤酒的瓶身是采用世界最受歡迎的色彩—馬爾斯綠色打造的,且具有清新、淡爽的口感,積極、進取、挑戰的獨特品牌個性。因此,華潤雪花啤酒深受全國廣大啤酒愛好者的喜愛,成為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啤酒品牌之一。
2) 燕京啤酒采用純天然礦泉水釀造,鍶含量高,飲后回味有泉水般的甘甜,其保質期長達4個月,達到國際最高水平。燕京啤酒有一百多個品種,精品高檔和普通中、低檔啤酒一應俱全,能滿足不同口味愛好者和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者的需求,深受消費者歡迎。因此一個品牌要想長期生存下去,必須具備特色和創新之處。講述這樣的例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4 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啤酒釀造過程分為麥芽制造、麥芽汁制造、前發酵、后發酵、過濾滅菌、包裝等幾道復雜工序,其中麥芽制備過程包括大麥的預處理、大麥的浸漬、大麥的發芽、大麥的干燥以及麥芽除根貯存,麥芽汁的制造過程包括麥芽的粉碎、糖化、麥汁制備、麥汁煮沸、麥汁后處理以及糖化工藝計算,糖化階段需要測定麥芽汁的糖度,發酵階段需要測定麥芽汁的糖度、酒精度、雙乙酰,并觀察酵母菌形態,成品酒需要檢測色澤、泡沫、香氣、口味4種感官指標和酒精度、糖度、原麥芽汁濃度、總酸、真正發酵度五種理化指標等。這個試驗耗時很長、工序繁瑣、任務量大、不確定因素多,試驗不順利時甚至需要學生熬夜測量指標,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毅力,才能確保試驗順利完成。這是培養青年學生堅強意志的機會,教師將一些勵志人物的求學、創業經歷穿插其中,如李大紅,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并不會熟悉這個人,但在荊楚之地和啤酒行業、無紡布行業,乃至商界來講,他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大紅”,他不但是全國勞模,還被譽為“啤酒大王”,更讓人折服的是他三次創業三次成功的勵志故事,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他們在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能夠不畏懼、不退縮、勇往直前。
2.1.5 團結一致的集體精神
在啤酒發酵機理這一節,啤酒酵母代謝(吸收)氨基酸,依賴于酵母細胞壁分泌的氨基酸輸送酶調節,其中根據啤酒酵母利用速率分類可將氨基酸分為A、B、C、D這4類。酵母菌首先吸收A類氨基酸,依次類推。氨基酸的同化方法有脫氨、轉氨、氧化脫氨和斯提克反應4種。在多種氨基酸共存的情況下,同化速率較高。培養基中,兩種氨基酸同時存在,較一種單獨氨基酸的同化率可提高10%,如用3種氨基酸,同化率可進一步提高8%,含有多種氨基酸的麥汁,其氮的同化率較高。通過講述此案例來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有氨基酸一樣互相配合,團結一致,合作雙贏的集體精神。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的前提需要營造思政教育大氛圍。思政教育大氛圍的營造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思政意識,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如何營造思政教育大氛圍?
1) 釀酒工程專業開展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無償獻血”“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環保義務宣傳”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2) 釀酒工程專業組織安排學生去金星啤酒等廠進行實踐,學生在豐富閱歷的同時,也對“啤酒工藝學”這門學科課程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釀酒工程專業釀造協會開展“啤酒釀造大賽”活動,培養學生同心協力、同舟共濟的精神。
4) 釀酒工程開展思政和時政要聞等方面的知識競賽和紅色歌曲演唱等比賽,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精神層面的熏陶,達到育人細無聲的效果。
5) 學生自覺地通過“學習強國”軟件進行打卡積分學習,關注更多的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增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的關鍵因素,是課程思政的踐行主體。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品德修養和人文情操,還需要教師擁有較強的育德能力。因此,若要打造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必須提高教師的思政水平、提升教師的育德能力。
2.3.1 教師思政水平的提高
1) 教師先從思想上轉變“思政教育不重要”“專業課和思政教育關系不大”等錯誤觀念,要從根本上重視思政教育并主動將其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深刻認識課程思政意義,真正把“立德樹人”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各環節,把傳道、授業、解惑三者有機結合,做到實際意義上的教書育人。
2) 教師全面系統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等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3) 組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精品課程團隊,展開試點。在精品課程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以學院內“傳幫帶”方式,擴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團隊,實現教師力量的有序化和梯隊化發展。在全校形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4) 學校不斷加大設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鼓勵教師申報,讓他們在互相學習、借鑒、創新中不斷提升育人能力,實現專業課程教學中價值引領與傳遞知識的同步。
2.3.2 教師育德能力的提升
1) 樹立終身不斷學習的理念,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也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2) 要向新時代“四好”教師的標準看齊,加強個人修為,力爭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在教學實踐中,主講教師優化課程思政的設計方案,做到思路清晰、引人入勝,把教師的育人本領轉化為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領悟與行動自覺。
3) 多聽取其他教師的授課意見,吸取經驗,課后善于總結,不斷完善進步。
4) 每年舉辦的教學競賽中須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豐富教師本領,提高教學技能。
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思政的開展應有新的教學大綱作為指引。在“啤酒工藝學”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保證大綱的基本邏輯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重構課程目標。將思政目標融入教學大綱中,以便更好地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在大綱教學目標中,列出具體的思政目標,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等。在每一個章節的授課內容和要求里,合理增加思政要求。例如“清潔生產與廢物回收”這一章的內容中,啤酒清潔生產應注意環節有:(1)降低啤酒生產中的廢物產生,回收廢物,可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并降低生產成本;(2)降低啤酒生產的耗水,可減少廢水產生,并降低生產、廢水處理成本;(3)降低啤酒生產的耗煤、耗電,降低能耗即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給學生講述清潔啤酒的生產方式培養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大局意識。
編寫優秀的教案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保障。在修改教學大綱的同時,課程教案內容也進行相應擴增。在教案中增列課程思政內容,并在備課中不斷尋找更新、更典型的思政元素(案例),來完善這部分教學內容。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對思政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反思,梳理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家深入思考和探索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開發“啤酒工藝學”課程“立德樹人”的功能。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品行和價值觀時,要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教學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機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實施課程思政有很大幫助。
2.5.1 討論式教學法
在教師講解啤酒營養價值時,可組織學生討論“喝啤酒對人體有何益處和壞處”,啟發學生適當飲酒,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兩面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見解,共同進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5.2 小組合作式教學法
在課堂講授結束時,提出下一節課需要預習的知識點并列在黑板上,由學生自由自愿組隊制作PPT在下次講課時講授,每組選出1位打分評委,綜合教師的評價和各組打分評委的分數評出一、二、三等級,并且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氛圍,而且還增強學生之間團隊協作共贏的意識。
2.5.3 加分式教學法
在課堂上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加個人分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教師提問時自覺舉手回答的加1分,回答對加2分,回答錯不扣分,這樣可以消除學生想回答但是怕回答錯的顧慮,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回答中創新,會得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2.5.4 線上線下相融合式教學法
如今線上教學是一大熱點,教師要主動適應教學方式改革帶來的變化,積極拓展新穎的教學方式,即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如課堂上在“超星學習通”發布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達到課前預習的效果,在每一章節課程結束后在“超星學習通”上發布作業,設置截止時間讓學生課下按時完成,相對于紙質版的好處是,線上作業能隨時“復盤”,如果哪一題做錯了不理解,打開手機可以隨時進行復習,而對于一些粗心馬虎的學生紙質版作業容易丟,電子版更便攜。學生課前觀看和學習,思考教案中的問題,問題的有效設置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增加師生互動頻率,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
2.5.5 研究實踐性教學法
根據“啤酒工藝學”的課程特征,在釀造過程中不停涌現出的創新實踐的背景下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一種特色啤酒的釀造工藝并進行實施,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和釀造,并解決試驗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在特色啤酒的設計制作過程中,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通過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啤酒,分析試驗中存在問題,找出影響特色啤酒風味品質的主要因素,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親手釀制啤酒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學生對試驗研究的興趣得到增強。
2.5.6 校外基地課堂現場體驗式教學法
“啤酒工藝學”的理論教學大都是在教室進行講授,由于教室學習具有一定局限性,對于啤酒釀造設備等的講解顯得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若將學生帶往實習基地,在面對真實的啤酒生產的各個工序時,對應講解,并讓學生動動手,這樣學生得來的知識將會更具體、更深刻。
科學有效的課程考核和評價是檢驗課程思政教學育人效果、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關鍵所在。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嚴重影響課程思政的推行效果。為推進課程思政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十分重要。應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評價體系中,逐漸制定更為精細和系統的評價指標。
2.6.1 對學生的評價
1) 卷面考試內容不局限于課本,設置一些新穎的問題,如:學習這門課程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做試驗失敗時是怎樣堅持下去的?在家如何釀制自己喜歡的啤酒?在啤酒行業工作如何處理與同事之間的問題?這樣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將學生思政水平考試成績納入到平時考核成績中,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記錄統計學生對包含思政元素的課程資源的學習情況,并進行量化評價,此部分分值占總成績的5%。在線下授課的合作研討匯報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記錄學生的團隊協作等情況,此過程思政內容得分占總成績的10%。期末考試的思政內容占總成績的5%。
3) 以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主觀感受為依據進行評價。
2.6.2 對課程的評價
對課程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課程思政內容的得分、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教師的同行評議等多種形式進行,并對課程思政全過程及評價進行總結反思,通過課后反思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1) 課程考核主要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主,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理論知識與課后綜合試驗兩部分。
2) 以學生在各種考核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在期末試卷中設置與課程思政內容相關、靈活性較強的論述題。搜集學生的答案,進行語料分析,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考察課程思政的內容是否達到入腦入心的程度。
3) 以教學督導的意見建議為依據進行評價,抓住教學督導、資深教師聽課的機會,向他們請教育人經驗。
全面的考核評價機制的形成,不僅可以充分及時反映學生成長成才情況,還可以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以科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不僅凸顯學科知識內在的豐富意義,而且蘊含著構建學生意識世界的內涵,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形成基本共識。通過結合思政教育的目標和理念,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堅持知識傳授和德育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為啤酒行業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具有優秀的職業素養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信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將教育教學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緊密結合,將課程中承載的德育元素和傳統精神融入到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去,積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對高校構建和實施基于課程思政的素質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