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RCEP是東盟共同體,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成員國最多的自貿區談判[1],覆蓋全球95%以上的人口和90%以上的經濟產出,對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深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促進各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CEP生效后對中泰貿易產生積極影響,RCEP生效后對中泰貿易產生積極影響,但仍需防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泰國作為RCEP成員中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國對其進出口貿易存在較大影響,如何應對RCEP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具有一定的難度。
據泰國經濟發展局(經濟部)報道,2020年上半年,泰國出口中國商品金額達60.7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電子商務出口同比增長62.4%。2020年泰國對中國進口總額為3.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東盟對中國出口總額為2.74億美元,占泰國出口總額(14.5%)的83.1%。中國自泰國進口增長明顯,是泰國出口總額增長的主要來源。電子商務增長強勁,2020年上半年已占泰國出口總額的44%。與其他貿易伙伴相比,泰國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手機、電腦、家用電器和服裝。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和東盟將實現更大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和新動力,也有利于RCEP對中國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經濟領域做出積極貢獻。隨著物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RCEP將以更具彈性和可持續的方式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他貿易機會的產生。
RCEP為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發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且降低了關稅水平。2020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以來,泰國對華出口的產品中88%是中國和東盟國家,中國是RCEP的主要貿易伙伴國。RCEP將為泰國市場帶來更多機會與更大的投資來源。通過RCEP協定將降低關稅水平并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新基建領域簽署協議。預計中國未來對東盟出口占泰出口總額的40%~60%;對東盟出口占45%~50%,其中中國將是泰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泰國在2019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因此中泰兩國經貿關系將更加密切,并受益于雙邊貿易增長及兩國投資增加對東盟出口份額及東盟出口額增長。
中國自泰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機電產品、塑料制品和紡織品等。近年來,中國企業開始進入泰國市場,與當地產品結合生產,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與競爭力。2019年泰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機械設備類占56%、電子類占21%、農產品占8%、鋼鐵制品占3%;紡織品出口排名第二,占5%;塑料制品及其他產品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對泰國進出口總額排名前五位經濟體分別為中國、印度、越南、韓國、美國。由此可見,中國進出口貿易對泰國貿易經濟的重要性,在RCEP協定下,能夠有效促進雙方貿易的開展,促進雙方實現友好的貿易關系。
從進口商品類別來看,機電產品、初級產品和進口商品是主要的進口商品類型。2018年,中國從泰國進口機電產品總額為75.9億美元,占同期中國進口總額的76%。從進口商品類別來看,雖然中國從泰國進口數額較往年有了大幅增長,但仍以機電產品為基礎,主要為紡織業、鞋類、家具等提供了大量產能。從出口額來看,2018年中國從泰國累計出口總額為77.5億美元,同比增長4.2%;同期從泰國進口總額為144.2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機電產品占84.2%,紡織服裝制品、皮革及制品分別占5.4%和5.1%。泰國是我國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對象國和皮毛制品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泰國紡織服裝業、鞋業和皮毛制品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未來將逐漸成為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出口對象國。
RCEP的簽署將對泰國進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泰國商品的進口中,加工制造業占據最大比例,其次是建筑業、零售和食品,加工制造業占進口總額的70%左右。同時,在RCEP下,其他成員國的貨物貿易將逐步自由化,未來這一比例還會增加,且泰國本身的地理環境促使泰國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發展潛力[2]。
從泰國出口商品結構來看,加工制造業在RCEP中占比較高,主要是由于加工制造業具有勞動力成本較低、生產率較高、市場開放程度較大等優勢。隨著自由貿易區、FTA等發展階段新協定的簽訂,泰國產業將會與各國間更加緊密合作,對出口產品的關稅優惠將進一步提高,對產業具有較大吸引力。從近年來泰國對日出口額變化情況來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國家是較大的進口來源地,2019年對日出口額分別為3.85億美元、1.24億美元和1.91億美元;美國一直是泰國在日最大出口目的地,2019年對美出口額達1.24億美元;2019年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為2.46億美元,其中RCEP對日本出口2.71億美元;2019年泰國貨物貿易在東盟十國中以總額最高的成員國身份完成,RCEP對泰國貨物貿易的覆蓋比例超過90%。由此可以看出,未來泰日雙邊關系將進一步加深在此框架下開展貨物貿易合作。
根據RCEP規則,任何成員國都可以對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外的任何其他RCEP成員國的貨物進行零關稅優惠,并享受零關稅待遇。泰國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且在區域內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中一直處于有利地位。近年來,隨著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加快推進,RCEP成員國間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加快,尤其是對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密切相關的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越南等國家自由貿易區計劃加快推進及協定簽署生效實施進程推進,都促使RCEP成員國之間貨物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加深。此外,隨著中泰雙邊關系的不斷深化,中泰雙邊貨物貿易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將為泰國商品進口帶來便利,為泰國出口提供充足的貨物來源和出口渠道,從而有利于泰國外貿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產業鏈正在面臨重組,而泰國作為東盟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在產業鏈升級過程中面臨著來自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隨著RCEP協定的簽署,將帶動泰國先進制造業向優勢地區轉移,從而帶動加工制造業轉型升級,有利于中泰雙方實現合作共贏的目的。另外,目前泰國已成為東盟各國中向發達國家轉移加工制造業最為集中的國家,出口加工制造業已成為泰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為兩國長遠經濟貿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RCEP作為區域內最大的自貿協定,對中泰經貿合作將起到重要作用,未來雙方經濟合作仍將持續深化。在此背景下,我們應積極推動與東盟的貿易往來,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第一,根據自身資源優勢與產業發展趨勢,通過發展合作方式與經濟合作方式進一步提升雙方的互利貿易水平,積極開拓東盟市場及日韓市場。第二,在雙邊合作中,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與東盟各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并推動中國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步伐等方式逐步開拓中國對外貿易市場。同時,充分利用中國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加快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速度,并不斷拓展對外合作領域。
中國與泰國之間已建立穩定的經貿合作關系,并且雙方均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且都處于對外開放的前沿領域。為了進一步促進雙方經濟合作的穩定發展,首先,可以通過與中國建立更緊密、更密切的經貿關系增強自身經濟實力與活力,同時通過與泰國的貿易往來進一步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其次,可通過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對外貿易與合作方式進一步與泰經貿往來,尤其是在當前中泰“一帶一路”倡議下,雙方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貿易合作,使雙方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和貿易關系更為密切、更加深入。最后,可以通過雙方投資領域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寬雙方投資領域與市場,以促進地區經貿往來與人員往來[3]。
中泰經貿合作的深化離不開兩國政府及企業與個人的積極努力,作為雙邊經貿伙伴之一的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并完善區域內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4]。近年來,我國企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以適應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趨勢并與國際接軌,這一轉變會使雙方貿易更為頻繁,也有利于降低匯率波動對雙邊經貿往來造成的影響。目前,我國企業“走出去”開拓東南亞市場時可以采取多元化貿易形式,并對不同國家進行有針對性的商品營銷策略,以增加國內市場供給滿足企業需求。
隨著中泰雙邊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雙邊合作領域將會逐漸拓寬并延伸到雙邊貿易以外的更多領域。通過產業優勢互補、加強產業合作、降低貿易成本、促進投資項目建設,在未來為東盟各國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例如,“一帶一路”倡議為新時代中泰合作提出了新思路,即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中緬泰三個國家之間交通、通信、能源和旅游合作發展,通過完善區域基礎設施為雙邊貿易合作奠定基礎。我國也應積極與東盟國家加強經貿等領域的合作,以促進區域內各經濟體間的經濟交流與發展。
第一,我國在RCEP談判過程中主動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與泰國企業開展合作,積極拓展合作范圍,減少貿易逆差。第二,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泰國是RCEP的重要參與國,也是中國在東盟中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主要進口來源國,為兩國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機遇。
從中泰雙邊貿易結構來看,東盟將繼續成為中泰經貿合作的“主力軍”。2019年,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東盟作為美國唯一的盟友,保持了一定的大宗商品進口份額,其國內工業、服務業等制造業也將進一步向東盟轉移。與此同時,中泰之間的貿易增長仍然主要依賴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受出口環境和外部經濟形勢影響,目前我國對美出口增速放緩,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的不斷升級,我國對美出口或將出現小幅下滑。未來,我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進出口或將呈現新的格局,中國的出口領域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也應該采取謹慎的態度[5]。
兩國應重點關注RCEP給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帶來的沖擊,泰國是RCEP成員中最大的貿易伙伴國,由于國內產業結構和國際產業鏈相對穩定,泰國對全球市場出口占比較低,為中國出口商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但是近年來,由于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滯后狀況日益明顯。除泰國外,中國其他地區供應商也大多集中于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區域內國家;國內廠商以國內生產為主,而東盟出口制造商以外部市場生產為主。
綜上所述,隨著RCEP談判的完成,中泰貿易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在未來的進出口貿易中,RCEP協定將成為雙方努力減少進出口貿易摩擦、促進地區整體發展和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重要手段。兩國應進一步加強戰略溝通和戰略協調,從宏觀層面把握全球經濟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