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臣星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0)
在國民經濟穩定提升的當下,人們逐漸從基本的溫飽追求更高質量的健康生活,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也逐漸成為大眾群體關注的對象。若想讓更多人參與到武術學習或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可以利用產業化模式,制定科學標準,降低學習門檻。雖然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也需要面臨嚴峻挑戰。需要通過合適方式,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未來發展進行詳細研究。
在國民經濟有序發展的當下,我國文娛事業蓬勃發展,而一些影視化作品題材就是武術或者民族傳統體育,宣傳的“強身健體”相關理念和我國近些年打造的“全民運動”具有一致性,從中提煉的運動價值逐漸被大眾認可。同時,我國互聯網產業逐漸完善,讓有關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信息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流通,大眾群體也是逐漸舍棄“現代體育高于民族傳統體育”這種錯誤觀念,逐漸開始重視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部分人主動向其他領域推廣武術文化,讓原本國內的小眾愛好,逐漸成為我國影響國際文化發展的重要工具。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無論是過去一脈相承的武術,還是現在逐漸回歸大眾話題的民族傳統體育,擁有扎實的群眾基礎,具有較大的受眾面,對于未來實現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所有領域都獲得發展的動力,實現行業的更新迭代。但是,各個領域的競爭也趨于白熱化。投資領域希望可以尋找尚未大幅度開發的新興領域,在藍海經濟下搶占市場,鞏固企業的市場份額。體育行業面向大眾群體,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自然也是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例如,球類產品、比賽轉播權等。同時,體育行業也逐漸靠近發展天花板。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因為過去缺少宣傳與推廣,體育相關企業又是過多關注現代體育,導致這個領域是小眾文化,無論是產品還是行業發展結構,都存在不成熟的問題。但是,這對于將資源投入紅海經濟的體育相關企業而言,卻是巨大的發展。盡早將資源投入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中,可以搶占市場,成為產業化發展最大受益角色。而且,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一樣具有可挖掘的發展空間,可以憑借體育相關企業多年商業運作經驗,將小眾文化轉變成產業模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國家強盛并不僅僅是追求國家綜合實力,也需要確保每個國民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可以順利應對工作、學習中的困難,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在這種核心理念影響下,全民健身從口號轉化成行動,我國正在不斷引導人們關注身體健康、重視體育鍛煉。在這種社會的積極引導下,人們對于身體健康也產生更高的需求,許多人愿意投入時間、金錢,去健身、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而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相較于偏向競賽的現代體育,更多是以“修心養性”態度關注身體健康,這和大眾群體對于身體健康需求具有一致性。將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轉型成產業模式,會吸引更多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對于個人身體健康、國家未來發展均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擁有專業的市場指導,配合完善的行業管理,可以讓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從現在小眾群體,順利進入產業化發展模式,并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漸實現產業創新。即使在未來行業轉型遇到阻礙、進入迷惘期,也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糾正轉型錯誤,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幫助各個參與行業轉型的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市場指導和行業管理相互配合,也可以對其他體育行業發展經驗進行總結,讓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參考經驗,積極學習轉型發展的核心內容,實現行業轉型發展目標的平穩落地。但是,現階段我國在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方面缺少這股力量,相關法律法規無法覆蓋整個行業發展,對于行業轉型的基礎保障偏少。同時,對于行業發展的監督力度偏弱,對于權益調節工作不到位,影響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領域快速進入產業化模式。
我國傳媒行業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新型的媒體工具極大促進信息傳播,為許多領域、行業自我宣傳、推廣提供便利性,更是部分行業借助融媒體的宣傳能力,快速進入革新發展的新時代。反觀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雖然其本質是體育運動,但是相較于已經有完整宣傳模式的現代體育,傳媒從業人員需要系統性學習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才能制作出具有宣傳效果的推廣產品,這讓許多傳媒從業人員自覺拒絕宣傳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造成宣傳力度逐漸降低,無法完成“出圈”這個行業發展的重要一步。而且,部分武術文化或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依舊是以一師幾徒的模式進行發展,無法完成現代體育的批量化人才培養,讓受眾數量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造成產業化轉型發展的影響力一般。在社會群體缺少過度關注下,部分項目已經出現無人傳承的現象。
我國正在積極引導大眾群體與各類企業關注非物質傳統文化,希望在保護的同時,配合時代發展,挖掘文化新解讀方式,讓非物質傳統文化可以健康發展。在這種引導下,部分企業已經建立起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利用資源投入到產業化發展中,獲得一定的優異成績。但是,從我國現階段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情況角度分析,多數企業產業化缺少足夠的創新動力,對于行業改革熱情一般,還是將現代體育作為主要業務,資源也是優先提供給現代體育相關產業。在這種社會心態影響下,許多企業在面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時,更多的不是追求創新發展,而是以現有成績為傲,比“求新”意念更強烈的是“求穩”,并沒有將大量資源投入到行業發展中,所以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一直無法實現全面步入產業化發展中。
雖然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需要通過產業化模式,做好未來發展鋪墊。但是,發展需要以我國現在經濟形勢為準,符合未來發展規律,堅持經濟市場,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才能真正讓非物質傳統文化得到繼承,配合新時代核心價值觀,展現風采。所以,政府部門需要對產業化發展進行宏觀引導,明確未來行業發展大方向,給所有想要參與到行業發展的企業提供可行性發展道路,避免出現發展方向錯誤,影響經濟效益。同時,也要給予行業、企業一定自由發展空間,讓其在大方向的框架下,根據企業對于市場調研、對于行業的認識等,開拓屬于企業自己的發展特色。并且,還需要讓兩者實現有機結合,既要保證宏觀引導的正確性,避免企業浪費過多資源,影響后續投資回報,也要讓企業以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為基礎,創造出具有特色的產物,讓產業化發展可以進入“百花齊放”的新形勢,通過各個企業的“百家爭鳴”,推動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進入發展新時代。考慮到我國許多企業現在對待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保持一種觀望態度,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通過監督管理方式,規范整個行業發展模式,維護所有參與到產業建設的企業利益,讓企業認識到政府部門對待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決心與態度,利用行業未來樂觀的發展前景,吸引更多企業的注意力。同時,結合以往在其他領域的市場宏觀調控獲得的經驗,讓社會、企業資源可以得到更優化的配置,以此實現市場穩定運轉、行業公平競爭。
雖然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正在進入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并且由政府部門主導、多家企業投入合作,擁有毋庸置疑的發展動力。可是,在行業宣傳方面卻存在嚴重不足。從表象分析,是媒體從業人員對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理解不到位,容易出現報道失誤,所以主動放棄對行業的宣傳。但是,從核心層面進行分析,是過去企業對于行業發展認識存在偏差,依舊以普通的現代體育產品模式進行宣傳,并沒有將受眾設定為整個社會,造成發展眼光有限,對待宣傳工作也較為平淡,這才導致大眾群體缺少足夠興趣了解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現代企業的營銷模式,對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做有效宣傳,讓行業可以在社會群體中得到曝光,以此實現轉變社會對待行業的思想與價值觀。比如,可以和大眾群體喜歡的影視劇,對于容易學習的武術或者規則簡單的民族傳統體育做前期宣傳,推廣武術培訓基地,為之后的社會大面積宣傳做好準備工作。也可以通過明星對于受眾的影響力,在社會話題中逐漸發酵,引起社會廣泛討論與研究,提升行業宣傳力度。例如,由徐浩峰導演,廖凡、宋佳主演的《師父》,就利用主演的宣傳力,以及原著小說的影響力,讓社會群體開始重視武術文化,也成功掀起了一股學武風氣。而參與到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企業,也可以和傳媒企業合作。在各類短視頻平臺,例如,快手、抖音等,通過武術動作、體育運動等,擴大行業的影響力,為未來更多人參與到行業建設,打好前期基礎工作。
無論是什么行業,參與的企業想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將資源投入到人才培養中,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這個發展理念也可以應用在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中。同時,通過投入大量的專業人才,對于讓行業管理得到進一步強化。企業可以利用社會招聘方式,吸收具有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并配合企業的專業指導,讓原本能力單一化的人才成長為“多面手”,同時具備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素質,對于行業管理、項目開發有較深認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利用這種人才招募、培養模式,讓企業不斷成為規范行業運行的主導角色,以此實現擴大市場影響力,讓之后的項目開發更為順利,從而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收益。有實力的企業也可以和管理相關院校進行合作,利用企業資源,提前挑選具有進一步發展潛力的畢業生,在實習階段就讓畢業生學習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知識與理念,從而讓畢業生順利過渡到高素質專業人才。企業可以節約人才培養投入,獲得對企業更具有認同感的員工,而院校則可以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為院校更多學生謀取職業發展方向,畢業生則可以實現學生到員工的無縫銜接,對于未來職業規劃更具有價值。在這種三贏的模式下,企業、院校、學生也會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生進一步研究,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方式,加速產業化發展。而且,在這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熟后,整個行業也可以實現批量化培養人才,讓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形成正反饋發展模式,加速行業發展。
雖然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進入產業化發展具有較大的基礎資源,但是這僅僅能讓產業進入前期發展模式,想要維持產業長久運行、穩定發展,仍需要重視改革創新,要求將專業指導投入到產業發展中,這才能讓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不斷吸收資源,推動產業化順利轉型。所以,任何投入到該領域的企業或團隊,都要有創新發展的意識,時刻保持尋找可以納入行業發展的新想法、新內容,保持企業產品的創新能力。可是,也要注意創新和實際的關聯性,不能讓想法脫離現實,雖有天馬行空的創業,但是卻無可執行價值,務必要重視理性專業指導的實際判斷。所以,企業可以將創新改革和理性指導同時落實在產品開發中,要保持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產品創新,追求理性內容的可行性,從而不斷挖掘行業可開發價值,為社會群體提供多樣化產品與服務,讓更多人轉化為企業受眾。這才能讓企業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走得更為長遠,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為未來發展積攢實力,推動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順利完成產業化發展。
品牌是一個企業想要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重要模式,通過品牌效應,可以讓企業在維護現有受眾的同時,不斷在社會中擴大影響力,從而維持企業的健康運轉。品牌效應問題,也是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產業化革新的重點話題。對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其具有鮮明的運動特征,這讓其在產業化過程中,具有固定的受眾,不需要擔心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的供應問題。可是,固定受眾僅能保證企業現階段的穩定性,如果想要讓整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行業進入多方向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就需要通過企業關注自身品牌,由多個企業共同形成可以代表行業的品牌效應,從而在大眾群體中形成影響力,擴大受眾規模。而且,企業還需要對品牌進行打磨、包裝,可以從提高消費者人數入手,讓產品與服務可以得到大眾認可,利用低端產品的“薄利多銷”模式,擴大品牌在大眾群體的影響力。也可以選擇重視某一精細化領域,走高端產品路線。以優質服務、高品質產品,吸引更多具有潛在消費開發能力的受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企業也需要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為后續產品、服務推廣做好準備,提高品牌效應,擴大企業產品與服務在大眾群體的影響力,助力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正式步入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
在開展武術鍛煉以及民族傳統體育傳播時,人民參與其中有一定特征,即是短暫性、盲目性和隨意性。在部分地區應當成立和當地適合的民族體育與武術指導制度,這樣是為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傳統體育和武術訓練的優勢,從而讓人們更愿意參與到鍛煉中,達成其規范化與合理化。在部分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區可以借用這些方式,促成當地產業的良性發展,并且提升人們的參與積極性。
在部分地區,為了可以讓大量人參加到傳統體育武術項目中來,達成武術項目的市場化目標,提升一般民眾的參與度,可以借用科學技術的優勢,將舞蹈音樂結合在一起,創新出人們喜歡的藝術形式和方法。使用一定的手段對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加以包裝和改良,達成該體育形式的創新,在保有本身特點的基礎上的同時,可以發揮文化內涵與民族特點。此外,對武術和民族體育項目的器材、音樂加以美化,以提升傳統體育和武術的健身作用以及觀賞價值,持續促成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的良性發展。
傳統武術為我國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也給民間文化培養了人才。為了可以更好地發揮二者的價值,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傳統武術資源的優點加以發掘,并制定合理的武術市場化方案,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另外,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擁有較為穩定的大眾基礎,具有可以實現開發應用的資源優勢。如果想要實現產業化發展,就要將現有的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將其轉化成推動產業化發展的動力,從而打好國內市場基礎,開拓國際市場,讓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順利完成產業化轉型。以此實現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創新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