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楊 黃葉嬌 陳浩文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開啟了中國足球改革。自改革方案發布后組織了超過10萬場足球比賽,涉及270萬名學生。同時,足球特色學校的建立也推動了足球事業的發展:到2025年教育部預計國內足球院校的數量將增加到5萬所。伴隨校園足球參與度的提升,運動風險事故也呈上升態勢,據司法部裁判網顯示:有關學校體育傷害的法院判決書近5年間共2226起,這意味著,我國每天有1.2個校園體育爭端訴至法院,社會影響重大。顯然,運動損傷已成為制約足球發展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足球運動損傷的研究多側重于專業足球運動員、職業足球隊,針對業余參與大眾的研究較少,尤其是針對地方特色的地方足球運動研究。因此,研究河南省南陽市高校足球運動損傷的致因、類型、部位、預防措施,為南高校足球運動科學、系統開展及足球運動的普及提供實驗樣本。
以南陽市高校足球運動訓練中損傷及預防策略為研究對象,對南陽市4所院校參與足球運動訓練的學生展開調查。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2000-2022年關于足球運動損傷方面的文獻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對足球運動損傷及預防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設計有關高校足球訓練運動中損傷及預防的調查問卷。在南陽市選取4所院校,結合線上問卷星、線下實地,針對各個學校參與足球訓練運動的學生各發放60份調查問卷,共計發放24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24份,回收有效率為93.33%。
(3)數理統計法。
針對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有效的數理統計,運用Excel進行常規統計和處理,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并據此提出建議。
足球運動是由跳、跑、撞等多種多樣的動作構成的快速、激烈、多變、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學生在足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率較高,且高職院校大學生很大部分來自偏遠地區,在中學時期接觸足球運動相對較少。來到大學后隨著訓練和比賽的增加接觸足球運動愈加頻繁,更易造成運動損傷。
對參與調查的224名學生在足球訓練中是否受到過損傷,以及受到損傷的次數進行了調查。在所調查的224名參與高校足球運動訓練的學生,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都受過傷。其中27.68%的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受過1次損傷;有19.20%受過2次損傷;有4.46%受過3次及以上損傷。足球運動損傷是南陽市高校足球運動中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下面將對224名學生中發生過足球運動損傷的115例學生運動損傷的階段、類型及部位進行調查分析。
(1)運動損傷的階段。
南陽市高校學生在足球訓練活動中的損傷主要發生在比賽階段,有75人表示自己曾經在活動的比賽環節受到損傷,比重達到了65.22%;其次是在練習階段有30人受傷,占所調查人數的26.09%;在足球課的課前準備活動階段受傷的有6.96%;在動作展示階段,也有學生不注意而發生損傷,占比為1.74%。總體來看,高校足球運動訓練中損傷行為發生于各個階段。
(2)運動損傷的類型。
在足球訓練實踐中,參與訓練的學生可能會承受不止一種的運動損傷。①南陽市高校學生在足球實踐活動中最常發生的損傷為扭傷,受傷人數有84人,在所調查的受損傷者中占比73.04%。扭傷在急轉時較常出現,由于關節部位猛然扭轉,使附著在關節外的韌帶、肌腱造成損傷;②肌肉拉傷是足球訓練活動中易發的第二種損傷,在115名受損傷的學生統計結果中,有65名學生都曾經在足球訓練中出現過肌肉拉傷,比重為56.52%;③擦傷主要指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不幸摔倒從而造成的皮膚表皮損傷。在對南陽市高校足球訓練運動的損傷情況調查中,有35名學生出現過運動擦傷,占比30.43%;④在高校足球訓練中脫臼、骨折發生的概率分別為5.22%與4.35%可見損傷程度較大類型的損傷發生的概率較小,遠遠低于扭傷、肌肉拉傷以及擦傷等損傷的發生。
(3)運動損傷的部位。
由于在足球訓練實踐過程中運動損傷類型的多樣,大多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也并不是唯一的,很可能同時發生在上肢、下肢或者臉部與頭部等部位。踢、鏟、跑跳以及等頻繁的下肢動作運用是足球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從而也使得下肢部位成為了高校足球運動實踐中,學生運動損傷最為多發的一個部位。①踝關節、膝關節是足球訓練活動中發生損傷最多的部位,分別占受傷人數的59.13%、29.57%。這是因為關節的結構局限性,人體的膝關節內側和外側副韌帶力矩長,缺乏肌肉的保護,往往會造成側副韌帶損傷或膝關節軟骨損傷等問題;②出現過小腿部損傷與大腿部損傷的人數分別為27人、12人,在受傷人數中占比23.48%、10.43%,這也是導致高校學生在足球訓練中受傷的主要原因。主要都是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要與對手進行激烈的碰撞、沖撞,因此造成大小腿的挫傷機率較高;③此外,身體上肢、軀干以及頭部與腦部也會出現運動損傷,在所統計的115例受過足球運動損傷的學生中,有17.39%在足球訓練運動中發生過上肢受傷、有15.65%發生過身體軀干受傷、另有5.22%發生過頭部與面部損傷。
(1)運動者自身因素。
①對運動損傷不了解:在南陽市高校運動訓練中發生過損傷的學生中,有61.74%表示對運動損傷的不了解造成了傷害的發生。足球課堂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學生對于學習足球技術熱情高漲,但是由于缺乏對運動損傷專業知識的了解,很容易在練習過程中不幸發生傷害問題,尤其在足球比賽中損傷問題頻發。比如,在比賽中遇到足球時,只考慮到自己的傳球與踢球動作,未注意到身邊的其他足球隊員,下意識地伸腳踢球,當大幅度變向或者鏟球時,很容易出現激烈碰撞造成自身與他人的損傷;
②技術動作的不規范:有56.52%的學生表示由于技術動作的規范性會影響足球運動的安全性。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很多還是足球的初學者,對于足球技術尚未達到完全熟練掌握地步,技術的不規范很易引發安全問題;
③運動裝備不合要求:足球運動需要專業性的服裝與配件,護腿板的佩戴、足球運動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足球運動裝備,合適的運動裝備和護具可以有效地防治運動損傷。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有31.30%的學生運動裝備不合要求,不僅是沒有穿戴整體專業的運動裝備,同時很多學生佩戴了具有運動安全隱患的飾物,不符合安全運動的標準;
④個人身體素質不高:足球運動需要在整個足球場奔跑、傳球、跳躍,是綜合了耐力與速度、敏捷性與柔韌性的體能運動,足球運動訓練的開展正是對學生體能的直接訓練,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個人身體素質。但是有25.22%的學生表示曾經因為個人身體素質影響,而出現了足球運動損傷,大部分都是體能比較差、身體素質難以匹及足球運動要求;
⑤課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前的熱身是使運動的身體慢慢變熱的過程,循序漸進地使各個肌肉關節適應將要進行的運動,減少運動損傷的同時提高運動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足球運動前期的準備活動,能夠有效保護學生,通過熱身活動,將有效活動關節,避免突然發力造成的不良影響。有84.35%的學生表示由于課前準備活動不充分而發生了運動損傷,學生在運動訓練前的熱身活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只是簡單做幾次熱身練習就立馬進入到實際足球訓練實踐中,由于熱身不充分,更易在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痛或造成肌肉損傷;
⑥運動負荷控制不合理:足球運動強度比較大,需要消耗參與者較多的體力。在南陽市高校足球訓練運動實踐中,有44.35%的學生表示由于在足球運動中,對運動負荷的控制不合理而導致自己運動負荷過重,造成了肌肉拉傷或腳踝扭傷等問題。這多是由于在高校足球教師運動中,盲目追求比賽成績,或者不注重個人身體實際與接受能力,錯誤估計或者忽視自己的運動負荷承受限度,引發了不必要的損傷;
⑦加強應急處理的學習:運動損傷出現后需要馬上進行臨場處理,以避免損傷的加重。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有29.57%的學生反映,由于缺乏對應急安全處理方法的學習,沒有及時安全處理造成損傷的加重。
(2)運動環境因素。
①足球運動設施落后:足球運動同樣也受到運動場地設施影響。良好的足球運動場地設施是高校足球訓練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44.35%的學生反映由于學校足球運動配套性設施的建設不完善而發生了運動損傷;
②氣候因素:足球訓練場地一般為室外場地,因此,當足球訓練在風、雨、雪等特殊天氣環境下,很可能發生安全事故。有32.17%的學生表示曾經由于天氣與氣候因素而受到了運動損傷。例如,夏季溫度較高更易導致疲勞,冬季低溫導致凍傷和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較弱。
(1)在學生個人方面的預防措施。
①加強運動損傷了解:學生是足球訓練運動的主要參與者,由于自身對運動損傷的不了解,很容易出現損傷問題,對此需要加強自身對運動損傷知識的了解,認識到損傷發生的主要階段以及類型。通過系統性的學習與理論知識的掌握,全面了解運動損傷;
②規范運動技術動作:足球運動對于學生動作技術具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肆意模仿高難度動作的行為,或者是自身簡單動作的不規范,都會導致身體面臨承受不可測傷害的風險。對此要規范自己的技術動作,努力學習足球運動專業知識與技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掌握技術要領,在踢出好成績的同時保持好健康;
③重視運動裝備作用:學生應認識到運動裝備對于各項體育運動開展的重要性。在足球訓練運動中,佩戴必要的運動裝備,比如,護腿板等。無論是練習還是比賽環節,都要穿上具有防滑功能的專業足球運動鞋;
④提高個人身體素質:通過日常飲食、鍛煉等,適時且適度地進行體育運動,加強自身的肌肉力量,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柔韌性,有助于自己在足球訓練中擴大動作的幅度。針對足球運動中易受傷的部位,提升肌耐力,以防造成損傷;
⑤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南陽市高校足球訓練運動學生需要高度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大學生應規范地進行熱身準備運動,合理的準備活動可以提高肌肉溫度和體溫,從而保證運動的安全性以便為接下來激烈的足球對抗活動奠定基礎;
⑥合理控制運動負荷:運動者應結合自身的特點,針對不同情況合理控制運動負荷,避免負荷過大所造成的運動損傷,與此同時也應注意小負荷運動能否發揮足球運動的真正價值,從而最大限度地強化足球安全防范力度;
⑦加強對應急處理的學習:新時代背景下,運動者不應僅滿足于場中比賽環節的學習還應加強對安全準則的學習,熟練掌握足球運動訓練中的應急處理方法,從而進行更加安全、科學的足球實踐。
(2)在運動環境方面的預防策略。
①重視足球運動場地等設施的建設:南陽市各大高校應適當地加大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力度,質量、數量上都應滿足足球運動訓練的需求。與此同時,還應合理分配足球運動器材做好器材及場地管理;
②盡量避免天氣等不良環境的影響:在天氣情況不好時,可以在室內學習有關足球運動的理論知識,降低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同時也要提高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在惡劣天氣減少或者根本不參與戶外足球運動訓練。
(1)在南陽市參與高校足球運動訓練的學生中,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都在足球運動訓練中受過傷,有的甚至受過3次及以上損傷。足球運動損傷是南陽市高校足球實踐中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2)南陽市高校學生在足球實踐活動中的損傷主要發生在足球比賽階段,其次是在練習階段、課前準備活動階段,覆蓋了實踐活動發生的各個階段;損傷類型多樣,最常發生的損傷為扭傷與肌肉拉傷,其次是擦傷;損傷發生在人體多個部位,踝關節、膝關節是足球訓練活動中發生損傷最多的部位;
(3)造成南陽市高校學生在足球訓練運動中受傷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生自身對運動損傷不了解、技術動作不規范、運動裝備不合要求、身體素質不高、忽視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運動負荷控制不合理;學校足球訓練設施落后、天氣以及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會不同程度上造成南陽市高校學生在足球訓練運動中受到不必要的損傷。
對于高校足球訓練運動中損傷的預防策略,應當結合上文所述的運動者及運動環境兩個方面予以實施。
(1)高校學生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對足球運動損傷的了解,規范自己在足球運動中的各技術動作,重視護腿板與專業運動鞋的穿戴,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加強鍛煉來提高個人身體素質,以此從自身做好足球訓練運動的損傷預防,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同時要合理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加強對安全準則的學習,熟練掌握足球運動訓練中的安全處理方法,從而有效預防足球訓練對學生造成的損傷;
(2)眾多高校要重視足球運動場地等設施的建設,同時盡量避免天氣等不良環境的影響,發揮應急管理作用,從多方面推進南陽市高校預防足球訓練運動中損傷策略的完善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