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 河南城建學院
伴隨著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高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更是需要進行系統化的體育課程教學,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為社會培養全面提升的高素質人才。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在高校的普及度較高,但是從現階段乒乓球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上看,卻表現出一系列問題和不足,整個教學方式呈現出枯燥化和形式化的特點,多樣化改革并沒有持續滲透。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將主要圍繞新時代高校乒乓球教學多樣化改革工作展開,通過多元化分析,探討具體的教學路徑,以此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可行性建議。
乒乓球運動之所以現如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和推廣,主要是因為這項運動本身就存在趣味性和競賽性特征,在實際進行乒乓球訓練的時候,無論是觀看比賽還是參與競賽本身的人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樂趣。與此同時,在進行乒乓球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更是要結合球類特征展現出一定的技巧性,通過提升球員的專業能力,從而使他們的體能素養可以得到充分訓練。乒乓球入門相對簡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精通這一運動方式,必須從多方面著手進行充分訓練,從而確保整個運動達到理想化效果,該運動對球員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要求都較強,對相關動作的要求更是有著高標準。它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并決定了整個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和豐富性,高校教師在參與乒乓球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緊跟潮流積極進行方式方法上的優化創新,通過一定的手段確保學生可以精準掌握從事該運動的主要技巧,真正明白乒乓球運動需要注意的規則,在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該運動的學習和訓練中去,從而在提升自身身體素養和運動技能的同時感受和體會運動的樂趣。然而從現階段高校乒乓球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在參與該課程的教學時,普遍存在教學目的不明確的問題,而且有關教學目標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也脫離了實際,導致整個教學手段的枯燥化和單一化。很多教師在進行乒乓球課程教學時,只是對學生進行片面化的指導,要求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了解并掌握某個乒乓球動作的運用,但是卻沒能從更加系統和全面的角度去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對學生運動興趣和終身體育理念的培養和建立更是無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導致整個乒乓球教學缺乏實用性,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理想化水平。
學校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教育實踐的核心,對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新時代的當下對學校體育課程進行重新定位、思考和改革對于進一步促進學校體育助力“健康中國”“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等目標的完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任何教學的目的都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體育教學也不例外,相較于其他的課堂,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效率的提升更不容易顯示出來。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他們的反應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競爭性的比賽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拼搏精神和團結精神,這些能力和精神的培養也助力了學生的成長,加快了學生學業的進步。除此之外,多樣化的乒乓球課堂又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學業壓力,緩解了學生的心情,同時也拉進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提高了他們之間的互動性,有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并根據教學情況實時改進教學方案。
乒乓球運動本身對于技巧的要求較高,而且在實際進行訓練的時候,動作相對比較復雜,這就導致高校在進行乒乓球訓練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難度。以往在參與乒乓球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并未全面分析該運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比較籠統,通常忽略了整個乒乓球運動對細膩性的要求,只是單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進度開展教學,這就導致整個教學活動流于形式,無法真正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和興趣的提高。在教學中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忽視,使得學生有關該運動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性,在參與乒乓球運動訓練的時候也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除此之外,在細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有關教學重點的設置也存在錯誤性,未能有效考慮到整個運動訓練的實用性,對于乒乓球運動訓練中不同動作技巧的面面俱到,也使得整個教學內容變得十分復雜,學生有關相關課程內容的理解也流于片面。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參與高校乒乓球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細化劃分,在此基礎上結合整個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更加適當的安排,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讓整個教學內容變得主次突出,強調整個教學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確保整個教學水平可以實現最優化。
針對現如今高校乒乓球運動訓練中存在的方式單一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緊跟教育發展變革,加強對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創新優化,利用一切的措施和手段全面提升課程教學水平,確保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這一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突飛猛進,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開始出現在高校教學中,體育教師作為參與教學實踐的主體,在參與相關課程內容的教學時,更是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對現階段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平面化的缺點進行改進和升級,從而真正實現動作講解和示范的全面化和立體化,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可以強化自身的肌肉記憶。除此之外,在具體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應該聯系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體素養特征,對其進行基本的動作講解和訓練,更是應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給予學生充足的訓練機會,通過游戲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最大限度上提升整個乒乓球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并體會到乒乓球訓練的樂趣,從而更加自覺地融入課程訓練中,使學生可以真正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運動成績作為衡量學生乒乓球學習成果的主要標準,在實際參與評測的過程中,整個評測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學生對該運動的積極性。從現階段高校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使用的評價方式上看,主要采取的是結果性評價,也就是說要求在一學期的學習之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參與評價,它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在實際運用中卻很難反映出學生乒乓球學習的整體變化過程,這就導致整個乒乓球教學容易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鍛煉學生的運動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除此之外,在進行學習評價的過程中,整個評價活動也大多是通過教師完成,學生自主性的缺乏使得整個評價也存在一定的片面化特點。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在實際運行中,很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現階段素質教育以及核心素養理念也相互違背,導致學生的個體發展過程常常受挫,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無法起到積極地幫助作用。因此,在現如今的教學展開中,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乒乓球訓練的時候,必須從實際出發,加強創新意識,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對整個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進行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訓練成果進行階段性評價,從而反映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變化,對改進和優化教學過程起到一定的指導,只有真正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效融合起來,才能真正推動學生在乒乓球訓練上的全面發展。最后,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不但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要鼓勵學生參與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這樣學生才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獲得更加全面和系統的了解,對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相應的促進意義。
對于總是同班同學一起上課,造成班級間無法進行交流、提高,改為統計好報名乒乓球課程的人數,進行隨機排號分班,人員的配置在二十至四十人為佳,人員的分配是隨機的,增加了學生間的流動性與可交互性,乒乓球能力較弱的同學可能和乒乓球實力強的同學同班,便于一起進步。
對全部學生進行技術考核,評出優、良、中、差,對于優秀、良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驕傲,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于中等、較差的同學,不要批評,而是給予鼓勵,不要氣餒,教師對于這些學生進行輔導,讓好的學生和他們進行練習,使他們每一位同學都不掉隊,努力趕上。
對于互聯網時代,筆者建議高校豐富網絡體育類課程資源,比如在學習通平臺上,教師可以提前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視頻錄制,并提前上傳,學生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觀看,教師與學生可以在學習通平臺上進行交流問答,同學間也可以隨時進行乒乓球知識的專題交流。采用此種方式可以促進了同學對掌握打乒乓球技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其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主動權在他們,而教師是起到引導和督促的作用。
筆者認為實行教學多樣化改革,也要注意不是“亂改”,不是越多樣越好,而是服務于提升教學效率,拔高教學效果的目的。無論教學方式怎樣變,理應遵循體育教學的綱要,要遵循體育鍛煉的普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注重實際運用,懂得變通,不斷探尋靈活的新教學方式。營造積極的運動氛圍,營造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的乒乓球教學環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升技戰術意識,養成主動求知,善于學習的好習慣,督促學生勤于練習,善于感知,先知先覺,不斷在乒乓球課程中取得顯著進步,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明白乒乓球課程的意義,發覺乒乓球運動的魅力所在。
現階段高校在進行乒乓球教學時,特別在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后,應該切實抓住發展機遇,從多角度著手,積極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優化,調整以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借助多媒體等先進的信息手段對學生進行相關動作和技巧的訓練。與此同時也需要將知識理論的講解和實踐技能的教學真正融合起來,加強對學生全方位培養,使學生真正可以通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實現自身技能的優化,提升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