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學
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生本教育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落實,成為眾多教師推進課程創新的必然選擇。在生本的教育理念影響下,高中體育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之外,更要關注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個人健康意識和思想道德素養的協同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個人成長奠定基礎。但是在現階段,眾多教師更關注學生基礎體育技能的發展,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推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而較少注重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在課堂上統一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項目,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有限,很多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興趣,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不足。由此可見,創新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促進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活動中的有效實施,是提高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的參與度、提升高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促進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實施,對高中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創新性的體育課程內容既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又能在團隊中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由此可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體育不僅是鍛煉學生身體的方式,更是鍛煉學生個人思維能力、鍛煉學生個人良好意志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長期有針對性的運動訓練中,學生可以逐漸改變不良習慣,克服不良行為,真正融入集體和團隊,塑造更加開朗活潑的性格。同時,對于高中生來說,需要在生本化的體育課程內容的影響下,努力實現一定的體育目標,在不斷克服困難追逐目標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品格得到有效發展。在目標實現之后,學生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起著重要作用。
促進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實施,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智力和體力的有效發展。從基本認知的角度來看,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體育課程內容,首先能夠鍛煉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心理變化開展相應的思想建設,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落實“推動學生身心同步發展”的教育目標——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體育課程教師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都能夠有效調節并控制學生的神經系統,在組織學生進行長期的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和神經葉不斷受到刺激,有利于其個人智力的發展。其次,在各種體育運動項目中,取勝的因素不僅僅是體能。學生往往需要思考、合作、策略等思維技能的幫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它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學生要想獲勝,就必須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從而實現意志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這是挖掘學生潛能的重要途徑。
推動生本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落實,教師要關注學生個人情感和品德素養的發展,這是體育課程開展的基礎目標,同時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體育課程創新的關鍵。從學生體育情感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要重視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參與,關注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這些因素直接反映了學生對體育課程活動的學習態度。從體育品德的角度來看,教師推動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實,需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合作精神,以及基本的道德素養。這些內容體現在學生的自主表現活動中,特別是團隊性的體育訓練項目中。
培養學生的體能和習慣是培養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運動習慣具有長期性的特點,那么高中體育教師就要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差異進行衡量,同時設計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計劃,制定量化的體育鍛煉指標,在促進學生個人體育技能發展的基礎上,評價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增強體育課程內容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個人運動技能的有效發展。
健康行為和意識是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礎內容。學生的健康行為和健康意識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個人活動和體育鍛煉態度上,并且直接影響著學生身體素養和良好鍛煉習慣的發展。那么在推動生本教育理念有效落實的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學生良好行為和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深入剖析高中體育課程的價值功能,在設計體育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添加常見的體育鍛煉內容和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知識。目前,在體育課中,很多高中生更注重運動技能的鍛煉,但對各種運動損傷的處理卻不夠重視。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課上注重向學生講解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強化學生的人身保護意識,實現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
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的前提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參與度的關鍵在于構建趣味性的體育課程內容。教師構建趣味性的體育課程內容時要注意,應用創新性的體育課程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實際興趣設計相應的課程內容。比如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手機等等錄入設備,為學生拍攝一些課堂運動照片,或者錄制相應的運動訓練視頻,作為課堂典型案例展示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將學生在動作訓練中存在的不足直觀展示給學生,這樣就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同時在觀察個人或者小組表現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首先需要教師圍繞著學生發展需求,設計針對性的體育課堂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高中生喜歡多樣化、趣味化課堂活動的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內容,側重于鍛煉學生的基礎技能,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思想道德素養,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學生廣泛參與的課內外體育活動內容。
其次,教師在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問題導向,組織學生在各項體育鍛煉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樹立科學的體育鍛煉思想,告訴學生們在課堂上的鍛煉只是日常生活鍛煉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各項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此外,學生在鍛煉個人體育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推動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規范個人的基礎動作,同時養成科學的鍛煉意識。
高中體育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對整個課程內容的指導,是貫徹生本教育理念的必要前提。對于高中體育教師來說,為促進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要充分整合學校體育資源,不斷優化課程內容,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課程教學目標,綜合細化不同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促進課程目標的有效實施。
推動高中體育課程教育目標的優化,需要教師自己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從學生個人思維能力、學生身體素質和學生個人品德三個方面出發,設計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目標內容應滲透到不同年級、學期和課時中,要注重不同課程目標在不同階段的順利實施。二是教師應確保不同階段課程目標的連續性。在制定高中體育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從體育課程的真正內涵出發,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個人學習能力的有效發展。
推動生本教育理念在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落實,需要教師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對以往的統一指導型的體育訓練活動形式進行改進。眾多高中生正處于身心高度發展的階段,很多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技能。那么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給予正確的引導,組織學生開展有計劃的鍛煉活動,設計趣味性的體育鍛煉內容,提高體育鍛煉活動的實效。
首先,在體育鍛煉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理論講解+動作訓練”的體育訓練形式,在這種活動形式下學生的個人鍛煉空間有限,在單一、反復地鍛煉活動中,學生缺乏必要的鍛煉興趣,久而久之形成了疲勞感。那么推動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設計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鍛煉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其體育課程素養。
其次,教師要積極推進合作教學模式在體育課程中的有效應用,一是根據學生的體能基礎和性格特點,為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小組的劃分,在此基礎上,立足于不同的體育活動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訓練活動,推動學生體育課程素養的發展。二是,教師要設計趣味性的體育課堂活動,這是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關鍵。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內容既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內容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獨立探索能力等體育素養的發展。
體育活動是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以往的高中體育課上,很多老師設計的體育活動內容都比較單調。為了緩解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壓力,很多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基本的體育理論后,經常要求學生自由活動,這是學生喜歡體育課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關注體育課程內容的自由度,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增強體育教育的影響力。
在體育活動設計中,為促進終身體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實,教師要設計課堂小組活動、課堂體育競賽、班級運動會等等體育實踐活動內容,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以班主任管理為輔、以體育教師指導為主的體育活動模式,這樣既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同時還能夠在此過程中形成創新性的、具有趣味性的體育課程活動形式。比如結合KEEP軟件,組織學生進行打卡鍛煉活動,在此過程中能夠形成精確的體育鍛煉計劃,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從而增強體育鍛煉活動的實效。
促進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實施,體育教學目標是基本定位,課程教學模式是主要的實施手段,而課程教學評價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教師推進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落實,需要以學生的體育技能發展主要指標,結合學生的個人思維、鍛煉意識的發展,設計創新性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從學生的課堂出勤、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個人身體素質的發展、個人思維意識的發展等角度出發,組織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推動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模式的有效創新。同時,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便捷條件,建立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的課程反饋渠道,同時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線上訓練計劃,從而增強體育鍛煉活動的針對性。
在設計高中體育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每個學期都要獲取相應的體育課程學分,同時,教師本身也要設計每周不少于90分鐘的體育課程內容,在堅持小班授課的基礎上,每個體育教師負責不超過30名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思想道德素養。除了主要的體育課程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體育社團活動或者體育選修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并進行相應的學分設計,通過這樣的形式,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發展。
綜上,在現代基礎教育工作不斷創新開展的過程中,推動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落實,是深化體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推動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實,需要教師從高中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出發,創新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模式,在組織學生進行針對性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提升體育訓練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