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論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偉業的根本經驗 趙連君1(1)
論風險社會中的制度建構問題 張康之5(1)
意識形態研究
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生態的完善進路 彭 剛2(15)
“意識形態懸浮”問題的現代性歸因與消解 張雷剛2(22)
新時代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五重維度 韓 昀2(32)
社會思潮研究
右翼民粹主義崛起背景下再論英國的市場社會主義思潮——對話英國著名學者戴維·麥克萊倫教授
宋朝龍 2(38)
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研究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仲海濤2(49)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關于人民健康論述的基本內涵、理論特質與時代價值 顏 軍4(27)
習近平關于“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四重向度 劉 意4(36)
黨建
“人民至上”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三個向度的詮釋 李 影 韓喜平1(9)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心里走”的成效、問題與對策——基于兩次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
孫一平 呂廷君1(16)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 梁大偉 李 祺2(1)
大數據技術運用嵌入“智慧黨建”的底層邏輯與發展圖景 楊 猛2(8)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政黨文化建設路徑探析 林志彬 黃慶紅3(1)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百年回顧與基本經驗 蔡文華 劉錦玉3(8)
黨內政治文化結構層次及其互動關系探析 史成虎3(17)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五維向度 賈淑品 徐志源4(1)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唯物史觀解析 楊 璐4(12)
新時代“三不腐”機制質效提升路徑研究 趙大偉 郭 松4(20)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唯物辯證法釋義 陳 仲 5(12)
以紅色家書涵養偉大建黨精神初探 萬昭迎 郭永虎5(24)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重邏輯 孫 賀 劉一帆6(1)
習近平關于黨的干部政治素質重要論述的三維闡釋 萬 奎6(10)
政治
新時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六維認知 丁志剛 李天云1(26)
論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三題 王 靜1(37)
新時代我國基層政權建設的實踐難題及路徑選擇 唐 博1(44)
先進典型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引領作用 王進芬 林意章3(2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三維闡釋 劉 濤3(33)
戰略規劃: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范式研究 李笑宇3(43)
全過程人民民主視域下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 李 鋒 尹 俊5(34)
全過程人民民主:超大型國家韌性的形成機理 房亞明 古慧琳5(43)
共同富裕目標下相對貧困治理長效機制構建研究 周云波 王 輝6(20)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公眾認知研判與提升策略 張揚金 鄧觀鵬 陳林夕6(33)
哲學
弗朗西斯·培根的政治哲學:唯物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 包大為1(53)
青年馬克思對現代性政治的批判與超越——以《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長子繼承制”批判為例 張守奎 黃秋玉1(61)
總體性視域中馬克思貨幣概念的三重意蘊——基于《資本論》及其手稿的解讀歐陽彬 2(56)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視域下“內卷化”現象探略 戴 亮2(64)
大數據的實時流動性及人類“未來已來”的生存處境 王天恩3(51)
數字異化的生成及消解路徑 代硯春 孫美玲3(59)
《資本論》與“空間”的生命政治 許恒兵 許 迪4(46)
勞動解放何以可能?——兼論馬克思勞動辯證法的思想實質姚修杰 4(54)
歷史唯物主義與政治哲學之間關系的探討 張文喜5(54)
馬克思哲學視域下社會空間生成的本體論基礎探微 何金生 譚培文5(62)
馬克思敘事邏輯的理解向度和理論實質 李 鵬 范宇琦6(41)
唯物史觀何以言規范?——從“內在批判”解釋回應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爭” 喬 戈6(49)
公共管理
論活力社會建設吳理財 1(68)
從“鄉約”到村規民約:比較與反思 劉 津1(76)
村落共同體解體與鄉村治理制度建設 譚秋成3(68)
行政決策協商中的主體性困境及其突破路徑 陳永國 徐 行3(78)
生態文明制度化的影響因素與發生機理——基于省級政策文本的Nvivo質性分析 范逢春 王 彪4(63)
跨界公共危機治理組織間網絡:模式選擇、現實挑戰與構建路徑 張玉磊4(72)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為何難以落地?——基于政策執行視角的分析曲延春 趙廣健5(71)
引導+服務:縣級融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基于吉林省M市融媒體中心的調研劉 鵬 5(78)
跨域生態環境府際協同界面治理:拆分、交互與重構——一項基于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府際關系的探索性研究 司林波 張錦超6(58)
多重局部耦合:政策制定因素何以影響執行結果——基于人工智能政策歷程的兩階段多源流分析 胡 沖 蔣潮鑫6(69)
法學
養老護理員勞動權益的法律保障研究 陳 曦 李佳雨1(83)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研究——基于平臺責任的理論思考毛艾琳 1(90)
傳統治吏經驗在現代廉政法治建設中的創造性轉化 李擁軍 張 笑2(73)
論我國預重整之程序構建 趙小芹 秦瑞鑫2(83)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邏輯機理探析 宋 婷3(87)
從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看我國民法典對離婚條件的規定 羅 師3(94)
檢察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賠償訴訟的管轄沖突與協調 姚顯森 姚雨濛4(84)
從法理到規范:危險作業罪的法教義學分析 鄧紅梅 徐洪斌4(93)
論《民法典》視域下不影響租賃合同效力的所有權變動 翟云嶺 郭佳瑋5(86)
自媒體處理個人信息行為的法律規制 鄭 曦 姜 磊5(96)
論我國環境保護禁止令的程序定位及適用規則 任洪濤 唐珊瑚6(80)
另案處理認罪認罰共犯的審慎進路 徐 冉6(89)
經濟
數據價值釋放的理論邏輯、實現路徑與治理體系 唐要家 唐春暉1(98)
外賣平臺“二選一”行為市場支配力研究 杜津宇 董艷莉1(107)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區域差異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 朱文蔚 陳蕾蘭2(92)
我國綠色證券投資基金績效分析 高 蕓 王若琳2(102)
RCEP背景下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及策略選擇 韓 升 王朋朋3(103)
后危機時代中國民營企業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探析 王發龍 王芳娟3(111)
東北地區城市收縮的識別測度與原因分析 和 軍 劉 勇4(103)
都市圈背景下產業新城發展的邏輯、困境與對策 易雪琴4(112)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基于資本邏輯批判的視角姜英華 5(105)
區塊鏈賦能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思考 王 玉5(113)
民族聚居特困區減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機制探索 王曙光 杞 迪6(98)
共同富裕視域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 張志元 李 洋6(109)
社會
風險理念轉變與我國農村返貧風險長效治理 王三秀1(116)
新時代鄉村建設行動中的農民主體性功能及其實現 吳春寶1(124)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目標與實踐探索 王玉峰 劉 萌1(132)
“網絡輿論審判”中的符號暴力及其風險治理 張廣利 趙時雨2(114)
后鄉土社會視角下農民集中居住區秩序重建及反思——基于蘇北的實證調查田 鵬 2(127)
閩南農村宗族互助養老:內在基因、現實困境及功能發揮 黃健元 駱旭峰3(120)
社會資本視角下農村互助養老發展的現實路徑 楊 康 李 放3(130)
大數據時代的集體行動:從行動者歸來到合作行動 耿亞東4(121)
讓治、信任與整合:治理共同體的路徑建構——基于N社區的經驗研究司學敏 葛道順4(128)
融合媒體在我國社會圈層化運動中的應然角色研究 武 崢 李 泉5(123)
虛擬的形塑:劇本殺游戲對青年社會化的異化與糾偏 郭 淼 王立昊5(131)
我國社會工作政策的變遷歷程和演化邏輯——基于1987—2020年118份國家級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葉 托 余 莉 陳麗麗6(119)
基于鄉村振興視角的現代化農民健康服務體系構建 朱 琳 曾春華6(131)
文化
中國制度自信的文化密碼張九童 常 江1(142)
新時代建構文化自信的三重維度 顏玉凡 張治萍1(150)
新發展階段城鎮文化空間塑造:政策變遷、復合層次及集成路徑 翟坤周 毛 磊2(137)
文化引領城市公共空間治理研究 廖曉明 周芯如2(148)
新時代鄉土文化自信重構路徑研究 傅 瓊 郭 巖3(140)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公共精神的缺失與重塑 陳洪連 孫百才3(148)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三維進路 張英魁 吳愛玉4(137)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家風建設探析 楊 威 朱獻蘇4(147)
“一帶一路”倡議:統籌發展與安全的中國新文化政策 胡惠林5(141)
論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契合性 劉達蔚 段 妍5(150)
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培育的三個維度 劉忠巖6(139)
中華優秀禮儀文化之于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三重意蘊 湯 媛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