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敏
(舟山職業技術學校,浙江 舟山 316011)
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長期處于相對劣勢的教育地位。運用教育實訓提升教育實力及教育水平,則是強化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職業院校應以實訓基地建設為核心,做好對建設發展路徑的充分開拓,豐富教育實訓新策略及教育實訓新內容,以此提升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實訓水平。
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及無線傳感網絡概論等多個學科。課程實踐必須要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及操作能力作為核心方向。由于物聯網技術應用涉及軟件、硬件及系統功能等內容,促使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針對各個學科不同的教學需求,進行物聯網硬件設備的完善,保證各個不同學科能在教育實訓方面,充分發揮實訓基地便捷性、高效化及教育優勢。另外,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教育實訓,需要長時間的教育沉淀,培養學生良好專業語言邏輯及專業素養,同樣對于職業院校人才教育至關重要。所以,在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應考慮技術應用發展、專業人才個體化差異等因素對實訓教育的實際影響。對于產業密集化程度較高及技術更迭速度較快的專業學科,職業院校應定期做好對基礎教育設施的迭代,確保實訓基地中基礎設施,滿足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需求[1]。
長期以來,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是保證職業人才教育培養質量的關鍵一環。但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對于教師隊伍的要求,則與傳統意義上職業人才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物聯網技術應用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要求教師能對各個設備及系統功能充分了解,同時教師必須要根據新時期行業發展新技術的運用,做好實訓課程教學創新,對教育進行探索與教育改革,促使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做好科學的教育實訓規劃,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的有效性。此外,教育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要考慮教師教育管理執行能力及教育溝通能力。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課程內容相對復雜,學生學習問題的產生,往往難以在單一課程實訓中予以體現。教師必須通過對學生實訓動態的關注,做好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問題的分析,并及時進行教育反饋及教育干預。從而有效加強對學生學習問題的解決能力,使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實訓基地建設,能為教師教育問題的解決及教育問題的分析提供教育保障。
職業院校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實訓建設難以獨立完成。即便是采用集團辦學的教育模式,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仍然面臨教育管理不到位及教育設施維護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此,推進多元化教育發展合作,通過教育合作加強外來教育資源引入,完善職業院校教育實訓體系,進一步運用教育合作發展,推進實訓基地建設的多位一體穩步開展,則是新時期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的重點,也是提升實訓基地建設發展水平的重中之重。職業院??梢愿鶕锫摼W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及職業人才就業方向,做好有針對性的教育合作規劃,根據企業、第三方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深化教育合作的多路徑協同開展,使企業、第三方用人單位與職業院校之間能形成互利共贏,提升職業院校教育實訓水平及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效性,為未來階段更好完善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教育機制夯實基礎。
實現理論課程教學與教育實訓的有效對接,是新時期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第一原則。對于推進教育發展融合及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部分職業院校在專業實訓課程教育對接方面,未能針對專業人才教育需求及未來階段理論課程教學規劃進行教育布局,促使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對接,產生嚴重的教育分化問題。例如,在嵌入式系統技術課程教學實訓方面。理論課程教學通常采取先探究軟件系統功能及程序編譯技巧的方式,開展嵌入式系統技術課程教學滲透。從而形成一體化課程教學結構。但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嵌入式系統技術課程教學實訓,則優先采取學習硬件系統知識的策略進行教育實踐。這一方式,雖然能補充理論課程教學不足,但對學生深化已有知識內容的運用及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實訓,則難以起到幫助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避重就輕的教育問題。所以,優化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對接,是未來階段推進實訓基地建設發展的重要方略[2]。
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對于規范課程實訓內容及提升教育實訓標準化水平具有實際幫助,是提升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質量的科學策略。但部分職業院校在教育實訓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單方面考慮部分課程教育管理規范,未能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學習思維的角度,進行教育管理規劃的有效落實,使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育管理,淪為教師教育實訓課程教學單一輔助工具,未能充分發揮教育管理的多方面教育實訓價值,最終降低了實訓課程教育管理工作實際有效性。另外,部分職業院校在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方面,采用企業、教育機構聯合管理的基本模式。該模式在理論能為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多方面幫助。但在教育實踐方面,卻往往產生職業院校及企業教育管理權責不明確及教育管理內容混亂的問題,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育管理規范形成阻礙[2]。
保持教育實訓的前瞻性與有效性,是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目標。對于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教育實訓的與時俱進開展有著推進作用。然而,部分職業院校在專業教育實訓方面,卻存在教育實訓內容滯后問題。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方面,未能考慮未來階段行業發展及技術更新對教育工作的影響,使其教育實訓工作的推進,難以根據新時期物聯網技術應用新需求,做好科學的職業教育規劃。二是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對于行業發展信息的獲取存在嚴重信息堵塞問題,未能通過深化教育合作的方式,做好對用人單位及企業的教育對接,使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長期處于被動的教育環境。進而,使職業院校專業教育實訓產生教育內容滯后問題。因此,在未來階段提升教育實訓的前瞻性及推進教育發展合作是強化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質量的關鍵,有助于更好彌補當前教育實訓不足及教育缺失。
構建多元化教育實訓評估體系,是指根據學生自身學習優勢及學習薄弱項,針對當前理論課程教學進度及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分析各個階段學生物聯網技術應用課程學習現狀。而后,根據學生學習不足及學習缺失,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教學實訓方案,實現理論課程教學與教育實訓的有效對接,解決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對接困難的問題。因此,職業院校應在充分征集教師教育意見的同時,做好對教育評估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重點圍繞強化學生技術能力、技術創新水平及技術實踐有效性三個方面內容進行布局,確保多元化教育實訓評價體系的建設,能根據未來階段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科學地設計教育實訓課程內容。其中,教師能積極與學生開展教育溝通,并采取教育互動的形式,了解學生學習不足與學習缺失。必要時,職業院校應采取教育創新試點的方式,運用多種不同方法開展教育評估分析,確保教育評估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避免因教育評估結果誤差較大,對后續教育實訓的開展造成錯誤的誤導。另外,多元化教育實訓評估體系的建立,應根據實訓基地建設發展需求進行教育評估策略的調整,使教育實訓評估體系能在有效保持教育平衡的基礎上,為教師未來教育實訓提供多方面教育幫助。以此,使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能發揮更為積極的教育作用[3]。
加強教育實訓管理的雙向互補,是指根據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構建雙向推進教育管理服務體系,使職業院校及企業,能充分承擔教育實訓的管理責任。其中,職業院校與企業應在實訓基地建設的初期階段,明確自身教育實訓管理方向及管理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對教育實訓管理質量的穩步提升。譬如,針對傳感器技術概論課程實訓教育管理。職業院校方面,需要負責針對傳感器技術邏輯、技術特點及技術內容進行教育實訓管理,幫助學生明確傳感器技術在物聯網技術方面的應用需求。企業方面,則應負責針對學生傳感器技術優化、技術開發、技術創新及排障等進行教育實訓管理規范。除此之外,加強教育實訓管理的雙向教學互補,必須根據實訓基地建設功能,做好對部分教育實訓管理模式的開發,基于創新教育管理新理念及新策略,提升教育實訓管理的前瞻性,使教育實訓管理能基于培養學生良好工作適應能力、技術邏輯及自主化技術學習探索能力等,開展常態化教育實訓管理布局。從而為后續階段進一步完善教育實訓管理體系及提升教育實訓管理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將教育創新與教育改革,作為職業院校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基礎,并形成長效化發展教育體系,使教育創新與教育改革,能成為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教育培養高水平推進的重要驅動力,則對于解決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內容滯后問題有著直接影響。為此,職業院校應從深化對外教育合作及建立教育實訓創新發展新體系兩個方面,優化當前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首先,深化對外的教育發展合作,應面向行業龍頭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做好教育合作聯動,通過吸納行業人才培養經驗及開拓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新視野,將具有時代發展前瞻性的內容,融入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教育實訓體系,使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的教育實訓,能始終走在行業發展的前列。其次,建立教育實訓創新發展新體系,則要求職業院校能定期針對物聯網技術發展及物聯網技術應用做好科學分析,了解前沿科技對于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影響,并針對企業用人需求的改變,調整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育實訓方略,使職業院校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能始終以行業發展及技術發展為核心,優化教育實訓策略及更新教育實訓內容。以此,提升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質量,使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能發揮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作用。
針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調整教育實訓考核方案與評價策略,是提升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育實訓質量的關鍵。傳統模式的教育實訓考核與教育評估,更多的是傾向于針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能力及學習問題進行分析。以實訓基地建設為載體,開拓教育實訓發展新路徑,則對教育實訓策略的運用與教育考核方案的制定提出新的要求。職業院校不僅要對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能力變化加強關注,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總體學習能力的強化,科學地布置教育考核任務。例如,物聯網產業與技術導論課程教育實訓考核優化方面,職業院校應在掌握學生各個階段學習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新浪潮下對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獨到見解進行分析,采取教育考核的方式給予學生抒發己見的有利條件。并從中了解學生相關課程學習不足,使教師能根據當前教育考核結果,進一步對未來課程實訓內容及教育實訓規劃進行調整。另外,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不應單方面參考學生在教育實訓中表現及理論成績,要從思維認識及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角度,做好教育評價分析。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專業技術實訓學習水平[4]。
深化教育實訓的多元化教學聯動,是指改變當前單一的教學實訓形式,將更多的教育實訓方式及教育實訓內容,融入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教育體系,使職業院校能針對學生自身學習潛力及學習優勢的開發,科學地調整教育實訓規劃及教育布局。譬如,RFID技術概論課程實訓教學方面。教師應將RFID技術特征及核心技術應用,做好教育實訓的主要方向。而后,通過與第三方教育機構與企業開展教育實訓合作的形式,采取學生外派學習的方法,開展深層次教育實訓工作,使學生能在教育實訓的過程中,針對未來RFID技術應用進行進一步接觸。以此,幫助學生擺脫教材知識的教育束縛,使學生能在現實崗位工作場景,更多地積累崗位工作經驗及學習實訓經驗。這一策略的運用,不僅能夠加強職業院校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性,使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成為專業人才深化崗位實踐的重要橋梁。同時,也為未來階段解決職業人才就業發展問題及豐富物聯網技術專業教育實訓內容提供教育幫助。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根據未來職業人才就業發展及行業發展變化做好科學的教育規劃。通過推進教育實訓改革、教育實訓創新等多種策略,能夠提升當前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性,使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能針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實現全面性教育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