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艷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1+X”證書制度試點相關文件?!?+X”證書制度為職業教育指明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通過國家職業標準,吸收新技術、新規范等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該制度鼓勵職業院校的學生積極提高職業技能,在完成學業的同時,考取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而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將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融通,“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提升職業教教育的質量。
高職院校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的主要實施主體,應準確地把握“1+X”證書制度的內涵與要求,落實其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舉的職責[1]。從 “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四批447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其中,涉及工程管理專業群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BIM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建筑工程識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工程造價數字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職在校學生可以考取這三種職業技能等 級證書的初級和中級兩個級別。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學生接受“1+X”證書制度的態度較為積極,并且希望能在課堂上學習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知識。筆者所在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群工程造價專業(建筑方向)2019級在校生人數337,有意向報考“1+X”證書人數達176人,意向報考人數率52.2%。沒有報考的學生反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社會認可度偏低,這是造成他們顧慮的主要因素。另外,學校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有出入,學生需要付出較多的課外時間考取相關職業技能證書,也影響了他們接受的態度。
“1+X”證書制度不但是我國高職教育制度建設的基本制度之一,而且還是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模式發展的關鍵,對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1+X”證書制度的有效落實,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下面將進行詳細分析。
“1+X”證書制度主要就是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合到一起,保證高職院校統籌分析,從而重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人才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2]。教師在進行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同步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項目的培訓,并且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保證教師可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地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融入新工藝與技術,建立全新的教學體系,為教學效率與效果的顯著提升做好鋪墊。
落實“1+X”證書制度,可以推動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和專業群創新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保證培養模式的與時俱進,才能保證把學生培養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可以不斷推進產教融合、豐富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等,保證對學生同時進行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使高職工程管理可以形成多元辦學格局的教育體系,直接推動了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深入改革與創新。
在高職院校落實“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學習與專業有關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可以額外拓展一些其他職業技能。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專業課程內容與技能證書培訓內容進行完美的結合,使學生可以對自身的專業學習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相關職業實踐能力,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保證學生可以成為社會上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確定精準的培養目標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通過對省內外多家企業實施走訪和問卷調查,重點明確企業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時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在此基礎上對工程管理專業群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工程管理專業群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工程管理企業、工程設計單位等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現場一線工程項目管理崗位工作,主要面向的職業崗位有造價員、質量員、安全員、施工員、資料員、工程項目成本核算與審計人員等。工程造價(建筑方向)專業主要服務于建筑工程項目全過程咨詢,以造價員崗位工作為重點,包括投資決策階段的投資估算、設計階段的工程概算、工程招投標階段工程預算、施工階段造價跟蹤監督、竣工結算五個主要工作流程。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主要服務于項目建設全過程,立足于項目施工一線管理崗位,以質量員、安全員和施工員崗位工作為重點。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主要服務于項目建設前期,包括土地投拓、報批報建等工作。建筑經濟信息化管理專業主要服務于項目后期建設階段,立足于項目成本核算和審計以及項目決算工作。
基于這些具體的工作內容,分析各工作內容對應的典型工作崗位及其技能要求,包括能從事建筑工程施工與組織,解決工程施工現場的技術問題;能編項目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工程項目施工管理;能從事工程質量監理;能從事建筑工程造價 計算等工作。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工程管理專業群相關職業崗位的知識要求,包括掌握建筑法規及文明施工、工程制圖及識圖、建筑構造、工程材料基本性能與檢測、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測量、工程結構、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工程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工程施工組織與進度管理、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信息模型、裝配式建筑施工等知識,同時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工程管理人員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溝通能力; 勇于創新、認真細致、敬業樂業的工作作風等基本素養。
“崗課賽證”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與工作崗位要求、職業技能競賽相融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融通,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背景,適應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以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作為培養目標,融入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高職工程管理專業群 “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1+X”背景下高職工程管理專業群“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圖
在構建工程管理專業群課程體系時,遵循“寬基共享、精準分立、拓展互選”的基本原則,根據企業對各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各專業根據相應核心崗位設置專業核心課程。以工程造價專業為例,分析造價員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列出各項工作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工程造價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包括工程量清單編制、建筑與裝飾工程招標控制價編制、建筑與裝飾工程投標報價編制、工程結算編制等[3],其工作要求分部分項目工程量清單、措施項目清單項目齊全,編碼正確,項目工程量計算正確;清單組價完整、正確;組價(定額)工程量計算正確;人材機價格正確;工程取費符合行業要求;工程量清單文件和清單報價文件編制格式符合行業、規范要求。各項工作需要具有識讀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能力;工程量清單列項能力;清單工程量計算能力;工程量清單文件編制能力、清單組價、組價(定額)工程量計算、詢價、工程取費、工程量清單報價文件編制、工程造 價軟件應用等基本的職業能力。在明確上述核心能力要求的基礎上,校企共同確定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工程建設定額原理與實務、工程量清單編制、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造價控制、工程造價BIM軟件應用六門課為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
在工程管理專業群相應的課程中,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和內容,梳理相關考核要點與課程教學內容的對應關系,通過實訓,使學生的相關職業技能達到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改革課程考核方式,使課程考核標準與相應職業 技能等級證書一致[4]。同時,充分考慮行業企業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研究專業群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的融合路徑,幫助學生完成相關課程學習的同時獲得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就業[5]。工程管理專業群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管理專業群“1+X”證書與課程對應一覽表
職業技能競賽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沿動態,明確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要求,指導課程模塊的重組[6]。教師通過競賽成果整理,將競賽內容和心得體會融入課程設計中,將賽項任務轉化為教學項目,此外,還可以將賽項評價標準轉化完善為教學評價標準,將技能競賽的賽項設備轉化為教學設備,從而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工程管理專業群以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BIM)賽項和全國高等院校工程造價技能及創新競賽等賽項為引導,重構與之相關的工程量清單編制、工程建設定額原理與實務、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造價BIM軟件應用等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項目中嵌入競賽項目,實現課賽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