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沁漾
(上海市浦東新區福山證大外國語小學 上海 200129)
在學校機房上信息科技課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互動方式都很容易實現。但是,學生一旦居家學習,以往活躍的沉浸式課堂被冰冷的屏幕替換,教師無法得知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態,也就不能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同時,當線上教學多班聯播時,教師有可能還會受到網絡速度限制,出現卡頓、卡屏等情況,教學活動難開展、學生學習狀態難跟進,師生互動難進行[1]。
線上課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很少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往往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就一筆帶過了。信息學科教學注重學生的發展與成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性評價必不可少。為了讓線上課堂變得有趣,引導學生去探究新知,真正地理解掌握所學的信息知識。教師應該要采用什么措施對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學習評價,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樹立起計算機學習的好奇心、自信心和進取心呢?
計算機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對小學生而言并非通俗易懂,很多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通常只停留在PPT講解方面,中小學學生在實際學習相關知識點時,常常會感到索然無味,并且他們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水平也常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該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具有遷移計算機知識的能力呢?
學生沒有及時改變觀念,學習自主性不高多屬于被動式學習。無論是課前教學資源的學習、課中深化,還是課后鞏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缺失嚴重,使得線上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嘗試圖示軟件”一課是根據上海市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主題7設計的一個項目活動“規劃數字作品”的第二課,本項目共有3課時,本課采用“20分鐘空中課堂+20分鐘直播課”模式完成本課教學,直播課包含蘆筍微課微視頻、希沃電子白板以及釘釘在線課堂直播平臺的互動交流。
教師通過設計這堂課,讓學生理解思維導圖的作用和意義,知道如何使用圖示軟件制作思維導圖,還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主題關鍵詞通過運用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逐漸放大,加深對問題的分析與理解,讓思維過程更加直觀、完善和富有創造性。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體驗數字化——掌握數字化工具——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的流程,突出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用思維導圖去解決日常生活與實踐中的問題,提升信息素養。

圖1 “規劃數字作品”教學流程
(1)豐富教學活動,直播互動靈活
為了讓學生主動和積極地學習,所接觸的計算機知識更加多樣化。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想到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如各種音頻、視頻、網頁、PPT、平臺交互軟件等,快速找到最重要和最困難的知識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可以自己嘗試制作微課資源,我在“規劃數字作品”中就制作了兩個微課視頻:“思維導圖的介紹”和“如何繪制一張思維導圖”。
互動強、靈活性高是直播課的特性。直播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選擇露臉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師生同時在線,就可以進行實時互動,高度還原線下課堂場景。筆者還利用希沃白板設計了一個“思維導圖”互動小游戲,針對重點知識進行總結輔導,以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如果有學生課中出現問題,那他可以使用“舉手”功能來向老師提問,老師就可以及時回答。筆者就曾發現,在課程直播平臺上進行實時投票(即常見的多項選擇選項)也是一種常見的方法。該交互方法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具有限時功能和簡單的統計功能,便于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小組學習情況,并根據統計結果調整教學節奏。但也有缺點,如在平臺統計反饋結果后的2分鐘后,仍有學生在討論區復制粘貼他人在上一個討論中的觀點。可見,僅僅依賴討論區完成課堂互動遠遠不夠。
課后,教師還可以在直播后臺中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也可以通過線上補充更多的知識點。在“嘗試圖示軟”一課結束后,我用釘釘家校本向孩子們布置了作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還是非常高的,不論用哪種方式,手繪還是軟件制作“自我介紹”思維導圖,都早早地提交了作業。在線下課堂,教師很難把握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而線上教學對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2)提供交互平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教學主體和教學對象。為了在線上教學中達到預期效果,學生須及時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在課前同步全班學生的學習速度,找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學中積極開展深入討論和協作學習,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嘗試使用了不同交互平臺后,找到了一款讓溝通更有表現力的平臺——蘆筍軟件。
“蘆筍軟件”對于線上教學互動的好處有很多:這是一款支持在線分享觀看、無需下載保存視頻文件、一鍵分享到任意地方、不需要同時在線,就實現視頻溝通的軟件。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可在時間軸上進行逐幀評論或添加表情,有不懂的地方直接與老師溝通。
在釘釘群內發布“蘆筍微視頻”鏈接后,選擇了人像+屏幕的錄制方式,把精心制作的思維導圖微課和錄制的視頻鏈接發送給學生。學生不需要下載這個視頻,直接在云端就能看見微課,避免了因為網絡卡頓而遺漏重要的知識點,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在提供了“蘆筍”平臺之后,學生更愿意主動去交流,在時間軸寫下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的理解和想法,促進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種高度協作的學習過程非常有利于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
(3)小主播合作云展示,成為課堂小主人
在交流環節,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通過“小組嘗試——師生探討——演繹展示”的三部分內容設計,以探究學習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學習,并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作品。學生合作分享是小學科學課堂中常見的環節,這是體現1+1>2的過程。在進行“小主播”合作分享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幫助,發揮長處,從而突破自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寬容、開放的品格。課堂直播過程中實時以“舉手”的方式連線,并對學生是否能表達清楚自己創作時的思路做出反饋,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做出送花或班級同學點贊,及時評價鼓勵。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得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實際參與者和最終獲益者,增強課堂的存在感與體驗感,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4)思維導圖融合教學各環節,代替灌輸式知識學習
“規劃圖示軟件”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思維導圖。而筆者發現,思維導圖又可以將“設計思維導圖”的要求更好地提煉出來。
課程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凸顯出所教授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思維帶圖可以將該課程中關鍵詞更好地提煉出來,能夠有組織、有策略地將所有關聯性的知識以放射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可以通過樹狀圖將計算機知識清楚地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小學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2]。
課前,教師應基于各種智能終端,通過云端在線運行教學資源,如手機App、釘釘文件夾群文件和組文件。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像WPS文字軟件就能與新的圖示軟件聯系,在備課時就規劃進單元學習任務單。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用微課、多媒體軟件、思維導圖等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才能提高教學實時性,達成師生互動體驗[3]。
在中小學計算機課堂上,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小學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逐漸增強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的記憶效果,將圖示軟件的使用與之前學習過的畫圖軟件和WPS文字軟件相結合,在增強他們計算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還能夠有效地調動中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們具有遷移計算機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借助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的契機,增強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為向學生們提供計算機學習過程評價增加合理性和有效性[4]。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是獨立的個體,教師作為評價者,不能完全用同一個定論,應該用多把尺子去度量,應該用多元化的角度給予評價。尤其是“嘗試圖示軟件”這課中,思維導圖表達了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內心想法,它更需要以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來進行。在學生自我介紹時就有各種類型,有些喜歡著重介紹自己的個人魅力,有些則更喜歡從榮譽、興趣出發,這些作品應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教師應適當地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轉變學生觀念,提高學習自主性,使得思維導圖的評價結果更有意義。
共享屏幕的難度非常大,雖然前期曾有幾次教學的實踐,但是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還是發生有部分學生操作不熟練、網絡意外卡頓等情況出現。同時,也出現了不是每位學生身邊都有電腦設備可以使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做更充分的準備,提前在學習任務單上設計了下方的繪畫區,提醒部分學生拿出紙和筆進行繪畫。
總之,技術賦能提升信息素養,在線教學給小學信息科技教育教學帶來了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也是契機和機遇。新平臺、新方法等多樣化自主學習資源的支持,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效率,認識在線學習的價值和作用,也必將促進“互聯網+教育”的新發展和信息技術與課堂數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