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祖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閱讀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要讓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有著充分的認識。本文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如何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來闡述提升學生獨立閱讀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讓學生對閱讀方法有一定掌握的同時,對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寫作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以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初中時期是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來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在初中課堂中強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盡自己最大努力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課堂的基礎教學中不斷滲透,讓學生意識到提升閱讀水平的重要性,從而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展開積極指導,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但是很多老師反映這種方法的成效并不顯著。學生閱讀能力低下,主要是因為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僅僅通過試卷中的文章閱讀并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致初中語文課堂并沒有煥發出生機,學生對閱讀興趣不大,進而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低下,教學效率也得不到提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時間較長,壓縮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并不利于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在語文課堂中,學生并不應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者,而應該能夠進行主動思考,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得到提升了,自然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拓展自己的閱讀范圍。而現在的閱讀教學并沒有使學生這部分的能力得到提升,反而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腳步,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閱讀練習中迷失了方向。初中語文教學應緊密結合教材,讓教師教有所依,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使學生能夠進行科學的閱讀練習,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隨著閱讀資源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傳統陳舊的教學觀點,讓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在充分滿足學生閱讀需求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閱讀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學方式的科學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讓初中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得到提升是教育改革的關鍵。隨著語文素質教育的大力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的角度,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許多科學的閱讀材料都可以使學生更自主地閱讀,從而大大降低初中教師的教學難度。教師要對新教材內容以及課外延伸讀物進行充分挖掘,使得閱讀教學更好地開展,以促進初中生人格的完善以及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加強對文章閱讀教學的充分重視,可以使學生的文學素養與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
在現代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鼓勵,讓學生對課文情節產生自己獨特的認知,從而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真正做到課堂教學圍繞學生來進行,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扮演者主人公的角色,在課堂閱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悟能力,教師能夠在學生積極有效的閱讀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逐一分析,在范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使得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加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主體地位的同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更上一個臺階。隨著教學情景的豐富與教學方法的革新,讓語文課堂的閱讀時光成為提升學生文學水平的新天地,使學生真正能夠在興趣中學習,讓學生擁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對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受到啟迪,朗讀與精讀教學會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切實加強。
例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蘇州園林》一課時, 教師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閱讀教學進行充分的結合,要明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把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作為第一教學目標,將多媒體教學、情境與思路教學進行充分融合,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真正感受到蘇州園林之美,讓初中生可以受到更多的文學熏陶。在新的教學理念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認可,在不同體裁文章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作者所描繪的意境有著深刻的感悟與認知,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培養的是有自己思想的讀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化的聽眾,不要讓學生只會一味地迎合文章中的新觀點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不是我們教育改革真正想要看到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加強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降低講述與分析的課堂時間比例,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能夠精準提煉文章中心思想,加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而凸顯學生的個性差異。
例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你是人間四月天》這篇課文時,教師應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并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表揚與鼓勵,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做到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更靈活深刻,具有更獨特的魅力。在讀到與友人分別的場景時,學生能夠產生更深的感悟,并對教材中的插畫內容有著清晰的認知,“空氣的濕潤與景色的變化”都使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遇到拗口的語句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或者利用網絡等其他途徑進行學習查詢。教師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海洋時,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再只是一個參與者,而是向合作者轉化,在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能夠讓學生獨立提煉出文章中心思想,才是新課程標準下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
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吸收。教師要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創造一個更好的閱讀情境,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教材內容進行充分融合,以此來優化學生的閱讀感受,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閱讀的專注度,使得閱讀活動在全新的情境下更有效地展開,在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提升閱讀效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時,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閱讀教學中去,課前收集好該課相關的教學資料,以視頻與圖片的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社會背景是多么的殘酷,讓學生對文章有著初步的認知。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進行文章的閱讀,對作者所要表達的精神產生透徹的感悟,思考獨立閱讀后與觀看老師的課件后的感受是否相同,使得多媒體技術與閱讀教學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以此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綜合提升。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閱讀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傳統教學觀念的革新使得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拓寬學生的視野與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文閱讀的快樂與魅力,從而使教育改革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閱讀作為一種最基礎的學習手段,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所在。初中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應被教師充分肯定,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提升閱讀能力,并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