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娉 (江西省南昌市陽明學校)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已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必定是基礎教育發展大潮流與趨勢,小學英語教育也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本文從信息技術與英語的關系,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煉了一個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設計融合的教學案例, 對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交際思維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必定是基礎教育發展大潮流與趨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融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思維主體的學習模式,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重在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融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育也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
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比較抽象的事物不大感興趣,而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融合的合理運用恰恰能使這些因素得到優化,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或網絡資源等信息技術,利用其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表現直觀的特點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為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很多國內外專家、機構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努力推動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的結合應用,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隨著各學科都開展了大量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實踐,并在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后,國內各機構、教育工作者也對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目標、方式、影響等多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及教育實踐工作。

布魯姆曾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設置情境是語言教學的方法,還原真實的場景可以提升學生的真實感,調動參與度,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教材中單調的文字內容,通過聲光動畫等多種資源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創設直觀、富有感染力兼具挑戰性的英語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置身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在有聲有色的真實語言場景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將平面的圖片設計成聲音優美、生動有趣、色彩鮮明、動作新奇的動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小學英語教學要求遵循多輸入、多接觸原則,強調沉浸式訓練。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盡量多地接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效地利用40分鐘,向學生盡可能多地展示資料。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需在板書、錄音機、幻燈機、實物之間進行多次切換,不能將其進行有效融合。信息技術有著數字化、高速化、多媒體化等顯著的特點,通過其對課程中出現的各種資料,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有效融合,使整堂課展示的資料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輸出,那么板書及各種資料相互切換的時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節約,加快了課堂節奏,老師也可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內增大課堂活動密度,從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輕松松學到更多的語言實踐知識。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但現在以班級授課制、以傳統教育手段進行的教育,很難進行分層教育。現在的班級授課制主要是根據中等程度的學生可接受的能力組織教學,這樣做并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基礎好的同學可能吃不飽,基礎差的同學又消化不良。如果利用信息技術,則可從課中、課后較易實現分層教學。課堂教學可利用CAI課件(CIA;計算機輔助教育應用及聯系。CAI課件是一種教學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教學功能,包括課件中的教學內容及其呈現,教學過程及其控制應有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基于WORD,PPT,投影儀,錄音機,以及SWF動畫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體計算機輔助系統教學課件)對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分層展示,課后作業教師也可通過網上分組討論進行分層指導。
1.有效運用CAI課件,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結構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師開發出一些可以表現真實情境、貼近生活的動態PPT課件,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或模擬情景中進行實踐性思考,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產生交流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力,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進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考慮小學生本身的特點,在課件的制作上盡量多用動態展示,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如What would you like 一課,在開課之初教師可先從網絡資源中選取一些有生活實際聯系的食物和飲料,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點滴感觸學習知識;而到了拓展應用部分可以讓學生感受多民族、多國家、多地域的不同飲食文化,豐富學生的世界觀,也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在身邊,更可以讓吃不飽的學生通過這個環節感受到飲食文化的多樣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分層教育的需求。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段及歌曲,豐富多彩的食物圖片,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以及平時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經歷的課件展現,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學欲望,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語言學習,并且領略到純正的美式英語魅力,習得了發音技巧。
2.充分利用網絡搜索功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的運用自然將學生轉化為學習的主體。在上新課之前布置學生上網查找與該課知識點相關的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例如;在Shopping一課中 ,我是這樣安排我的預習活動的;請學生查找相關書籍,或上網查資料,做一個簡報;購物是否是盲目的?西方人平時是怎樣出門購物的?關于購物,同學們還了解到哪些?收集到哪些相關的英語句子和詞匯?課堂上,經過小組活動,充分利用信息差的功能,讓各個小組在討論后派代表匯報發言,通過組員之間的交流,以及組與組之間的匯報交流,學生學到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如;shopping list, shopping mall, supermarket,shopping cart ,I want to buy some…We need some…,有的同學還從網上下載了各種購物場所的圖片和視頻片段。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激烈,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濃厚的交流氛圍。各個組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使得整堂課氣氛活躍,網絡資源內容豐富,學生在潛移默化的一系列學習活動中達到了課標要求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境界。整個活動過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遠遠超出了我的預設,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已經通過自己的交流牢固掌握了,各個層面的學生通過交流所獲各有不同。這節英語課,學生仿佛找到了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通過小組合作模擬了各種不同場景的購物體驗,并評選出“我最愛的購物經歷”,最后,通過一段愉快的購物歌曲結束了本次的學習之旅。
網絡資源的使用,CAI課件的配合展示,使原本簡單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層次。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并模擬了各國不同的購物文化,特別是英美國家的購物文化,這個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發展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引擎的功能更加熟練了,充分提高了獲取所需資源的能力,提高交流協作的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上Let’s talk a trip一課前,我布置學生上網搜索、查找、瀏覽自己向往的旅游景點的圖片、當地風土人情,設計旅游路線,預習準備由學生自由組建小組共同完成。上課時各小組對自己設計的旅游路線進行介紹及展示,我對設計得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肯定,對不夠好的設計給予鼓勵。然后,將優秀作品發布在班級博客上,讓大家上網點擊欣賞,并在留言板上反饋評論。實踐證明通過網絡進行預習,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加關注“我學了什么”,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形成了合作探究的意識。
4.充分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開展課后交流工作
小學英語每周課時非常少,通常只有三個課時,怎樣才能讓學生把英語學好呢?我針對絕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就會上網瀏覽、用QQ聊天、收發E-mail的實際情況,大量地運用E-mail、BLOG、QQ等網絡通信工具幫助學生在課后相互交流。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暢所欲言,不知不覺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如開設班級BLOG,將學生的優秀預習作品放在BLOG上,讓同學進行學習。學生也可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通過反復交流對作品再進行修改。將我收集的英語歌曲、繞口令等放在BLOG上供學生進行學習。

定期組織學生進行E-mail交流。一開始會設定主題,學生也多以仿寫為主,后期就可不設定主題,由學生自由發揮,且每到一些節日及同學生日,同學們均會發送英文電子賀卡。通過E-mail交流,除了能加強人際交流外,還起到了輔助寫作教學的作用。
5.建立英語QQ群,對學生課后問題進行網上答疑。
讓學生進行在線英語學習,將網絡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完美融合,大大地延伸了英語教學的陣地,并且解決了課堂中優秀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良的矛盾,使網絡成為師生學習交流的樂園。師生教學的雙邊活動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我們的教學從有限的課內走向無限的課外,從而使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6.向學生提供網址,在線欣賞英語,提高學生聽讀能力
向學生提供優秀的英語學習網站,如學習強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網、旺旺英語學習網等,其中有很多內容對于小學生還是很適合的。這些英語網站中各種視聽資源豐富,內容結構層層推進,小挑戰處處有懸念,十分抓人眼球,教師靈活運用能夠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在這種環境中學英語,既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