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艷
摘 要:美聲唱法是一種很獨特的演唱方式,以其圓潤、渾厚、流暢的特色備受音樂愛好者的青睞。在美聲唱法的學習和練習中,對氣息的靈活控制是關鍵,也是美聲唱法的一大特色。本文簡要闡述了美聲唱法對于我國聲樂的積極影響,分析了美聲唱法中氣息靈活控制的重要性,總結了美聲唱法當中實現氣息靈活控制和運用的策略和方法,希望為美聲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靈感。
關鍵詞:美聲唱法;氣息;控制;靈活運用
美聲唱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獨特的唱腔。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美聲唱法的完美詮釋與氣息的靈活控制和運用是分不開的。因此,美聲唱法對演唱者氣息控制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綜觀美聲界的各大優秀歌唱家,他們無不有著扎實的基本唱功和非常強的氣息控制能力。在美聲唱法的學習和練習中,氣息的靈活控制和運用是關鍵,如果掌握了氣息的運用和控制方法,就更能靈活地把握美聲的唱法和唱腔。
一、美聲唱法對于我國聲樂的影響
美聲唱法來自意大利語“bel 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聲。也正因如此,美聲對于音質的要求非常高,對發聲方式的要求也非常嚴謹。美聲唱法更加注重發聲區域的協調性和平衡性,用音調對不同的聲部進行區分。美聲唱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歌劇,在當時的意大利,美聲是音樂劇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而這種結合也成為后來發展起來的美聲唱法的基礎。從文藝復興時期在意大利興起,到19世紀傳入中國,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美聲唱法傳入中國之后,迅速與中國民歌融合,并進一步得到創新和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國內已經有非常多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涉及美聲音樂的教學和培訓,也循序漸進地培養出了一批既熟悉西方音樂唱法,又熟練掌握西方音樂技巧的音樂家,例如譚晶、閻維文等。這些音樂家真正實現了中國民歌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融合與創新,這些音樂人才的出現也推動了行業歌唱水平的提升,中國的歌曲演唱水平也開始與世界水平接軌。[1]
(一)有助于中國民族聲樂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美聲唱法在19世紀進入中國之后,在中國不斷傳播和發展,使中國演唱家逐漸在吸取了西方美聲唱法精華的基礎上,開始傳承和創新中國的民族聲樂文化。優秀的中國演唱家從西方的美聲唱法技巧和功底中獲得靈感,逐漸推導出適合中國人的氣息運用辦法。中國歌唱家在演出過程中逐漸開始嘗試性地使用各種美聲唱法的技巧和元素,不僅有助于演唱家演唱水平和技巧的提升,還有助于中國演出歌曲內容的豐盈。對西方美聲唱法氣息控制技巧的借鑒幫助中國演唱家逐漸改進了傳統中國唱法中的不足,還幫助中國演唱家借助音色的變化降低了演唱的難度。
(二)有助于推動我國聲樂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和藝術也在不斷地交融與發展。不可否認,西方音樂文化傳入我國,對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美聲唱法在傳入中國之后,逐漸改變了中國人對音樂的傳統認識和看法,同時也刺激和推動了中國的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對中國民族聲樂發展方向的思考。在對美聲唱法的借鑒中,中國的民族聲樂也得到了創新和發展,現階段,我國的民族聲樂朝氣蓬勃,多派并存、交融共生。每一位演唱者都唱出了與民族聲樂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因此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傳播也確實推動了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
(三)有助于我國演唱家聲樂演唱水平的提升
我國民族聲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如果不能夠認識到并摒棄傳統聲樂唱法中的不足,打破傳統聲樂唱法的局限,那么我國民族聲樂是很難取得再進一步的發展的。新唱法的傳播和發展推動中國演唱家嘗試性地改變和完善自身的唱功和方法,向更優秀的演唱家學習。在吸收和借鑒了西方優秀演唱家的演唱技巧和發音技巧之后,中國演唱家憑借豐富的演唱經驗,進一步提升演唱水平,有助于中國演唱行業整體演唱素養的提升。中國演唱家在不斷的學習、分析、總結、借鑒、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了自身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的創新和優化,其演唱逐漸發展成為演唱行業的新風格。[2]
同時,從專業角度來講,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傳播進一步實現了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唱法的融合,美聲唱法所獨有的氣息控制方式也更有助于中國演唱家的氣息運用能力的提升。
二、美聲唱法中氣息控制的重要性
17世紀至今,美聲唱法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美聲唱法所獨有的演唱技巧。美聲唱法有一套科學、系統的演唱技巧,也因其聲圓潤、渾厚、貫通的特色備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青睞。美聲之所以如此之“美”,跟美聲的唱法、聲色和氣息的運用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美聲唱法對于演唱者氣息的控制要求是非常高且嚴格的。分析那些非常優秀的美聲歌唱家,如廖昌永、戴玉強、迪里拜爾等,他們在美聲的演繹中無不彰顯出自身扎實的功底和歌唱技巧,而這些深厚的基本功與他們自身在氣息方面的嚴格控制和運用是分不開的。
對于學習美聲唱法的學生來講,學生能否輕松地駕馭和控制氣息是能否真正地掌握美聲專業技巧的根本所在。美聲的學習和鍛煉的主陣地還是學校,學校在美聲唱法的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更科學合理地去學習氣息的控制”,在提升學生的氣息駕馭能力的基礎上,學生的美聲專業學習才能有所進步和突破。所以,對于美聲專業教學,氣息的控制和駕馭是重點,也是難點,更是突破點。[3]
三、美聲唱法中氣息靈活運用的方法
從專業的角度講,在聲樂教學中,尤其是美聲唱法教學中,應該從氣息訓練和演唱兩方面著手,不斷優化學生的美聲演唱效果。
(一)做好呼吸器官的控制訓練
呼吸器官是跟人的氣息有直接關系的身體器官,對于這些身體器官的調節和控制是美聲的氣息訓練很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而在氣息的器官控制方面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關于吸氣的訓練,另一種是關于呼氣的訓練。
在美聲教學中,進行氣息鍛煉有基本的原則和規律,學生在遵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能通過鍛煉提升自身的氣息控制能力。吸氣練習時,尤其不能緊張,要在放松的心理狀態下逐漸實現身體各個器官的放松,保證正常的器官活動和訓練。在進行深呼吸練習時,由于人體的口、鼻等呼吸器官與身體的其他器官有聯動關系,氣息在由口鼻逐漸進入胸腔之后,人體的胸部、肋部和背部逐漸會被擴張開來。在美聲唱法氣息訓練過程中,也需要在逐漸重復的訓練中找到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氣息控制體位,這樣才能更高效、更準確地掌握美聲的氣息發音技巧。呼吸訓練除了與呼吸器官緊密相關之外,還與膈膜有著密切的聯系。演唱者在進行演唱時,從口鼻入氣,胸腔、肋腔有明顯的擴張感,在氣息逐漸放松之后,演唱者要有意識地記住氣息控制的力度和位置。呼氣訓練時,除了要保證在放松之后能夠將各器官狀態回歸到呼氣之前的狀態,還要保持在呼氣過程中氣息的穩定和均勻。均勻的狀態更能保證練習過程中氣息的穩定,避免出現鍛煉或者呼氣不穩導致的氣息不足的狀況。還有一種情況是出現氣息泄漏,這就需要演唱者在反復吸氣和呼氣的訓練當中,逐漸靈活地掌握和定位更適合自身的氣息控制點和氣息控制狀況,如此,便更能有效地提升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能力和演唱水平。[4]
(二)做好氣息支點的控制訓練
美聲唱法或者說美聲音樂作品與其他音樂的區別在于其獨有的藝術特點和美的體現方式。起伏平穩、時高時低的曲調,有力度又充滿節奏變化的旋律,既能夠維持演唱者氣息的平穩,又能給聽眾帶來更加流暢的美感。在美聲唱法訓練當中,要想更好地實現氣息的靈活控制,必須先學會并熟練地掌握氣息的控制方法,這是完美演繹演唱曲目的基礎,也是基本功扎實的主要內容。其次,美聲唱法當中氣息的控制需要一個氣息支點的支撐,也正因為氣息支點的存在,美聲聲調才更具明顯的起伏性,學生才能夠更有力、更靈活地在不同的音域之間改變和創新演唱的技巧。最后,即使是同一歌曲在不同背景下的演唱要求也不相同,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的演唱需求,演唱過程中氣息的支點也會隨著要求的不同而改變。所以,在美聲唱法的訓練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關注演唱者小腹和橫膈膜間的協調性訓練,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協調性訓練之后,演唱者橫膈膜的穩定性會變強,演唱者對小腹和橫膈膜的控制能力也就會更強,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氣息的控制,保持氣息調整過程中的穩定。小腹與橫膈膜的協調配合能夠在演唱過程中使聲帶上下浮動的力量更強,從而使聲音更加飽滿、渾厚、圓潤。
在美聲唱法的氣息控制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有意識地引導演唱者找到不同聲音的支持位,再利用對于不同聲音的支持位的把控,發出不同的聲色和音調,例如唱高音的時候,更需要充滿爆發力的氣息。重復唱誦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訓練方法。演唱者在重復唱誦的過程當中能夠逐漸地把握氣息控制的技巧和點位,例如日常說話的過程中,要嘗試用中音實現與氣息的結合,進一步確定氣息支點的位置,然后將低沉的聲音在小腹和橫膈膜的協調和配合下實現發聲。氣息的靈活控制就是要在氣息訓練的過程當中靈活地利用腹腔的力量,借助腹腔的作用使發出來的聲音更加順暢、渾厚、自然。這也更容易幫助演唱者實現對于跳音、連音和斷音的控制。
(三)做好氣息和發聲的結合訓練
每個人的音色是不一樣的,每一次的發聲也并不是同等起伏的。我們也可以通過以氣息的控制來實現對發聲的控制,從而實現更好、更科學的發聲。氣息訓練和發聲訓練是同步進行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關系。在美聲唱法的實踐訓練過程中,有多種訓練形式,如氣息訓練、聲帶訓練、鼻音訓練等,而這些訓練的同步展開,更有助于演唱者高效地掌握演唱的技巧和方法。[5]
1.無聲氣息控制訓練:引導者利用快速氣息練習讓學員感受氣息在身體器官當中的流動,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感受,學員控制氣息的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2.語音氣息控制訓練:進行反復的音階和音程訓練,專指利用歌曲在演唱過程中讓演唱者感受氣息的運動,從而實現氣息控制能力的提升。反復的呼氣、吸氣和運氣也更能順其自然地掌握各種氣息的控制方法,形成一種自己的發聲習慣。
學生也可以借助上嘴唇不斷發出嗶嗶的聲音,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找到氣息與聲音的結合點,感受氣息的走向,理解器官的碰撞與氣息之間的關系。同時,這也是一種增強橫膈膜力量的訓練方式。[6]
四、結 語
綜上所述,美聲唱法的訓練和掌握的關鍵點在于氣息的靈活控制和應用。而氣息的靈活控制需要更科學的訓練方式和引導方法。學生掌握了美聲唱法的氣息控制方法和技巧也就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也就能更好地詮釋美聲唱法,更有條件實現美聲唱法的創新與發展。
(沈陽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 溫懷宇.淺析民族音樂與美聲唱法有機結合意義[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2(5):64-66.
[2] 高冠萍.淺析用美聲唱法演繹京歌中的潤腔技巧:以《梨花頌》為例[J].戲劇之家,2022(14):70-72.
[3] 蔡雪波.美聲唱法在民族聲樂表演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21(12):83-86.
[4] 韓林江.中國民族音樂與美聲唱法有機結合的意義[J].大觀(論壇),2021(10):31-32.
[5] 張趙蒙.聲樂教學過程中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交融[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0):34-35.
[6] 劉浩杰.美聲唱法在“豫歌”演唱中的運用:以作品《我們是黃河泰山》為例[J].今古文創,2022(2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