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運故事匯
在黃石工人運動史展覽館工運之火廳,一尊吳運鐸的半身銅像格外醒目。吳運鐸,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曾在黃石的煤礦工作8年并從這里走上革命道路。展廳內,一張張珍貴的照片,生動的影像資料,講述了“中國保爾”在黃石的工運故事。
1917年1月17日,吳運鐸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吳運鐸隨父親流落他鄉,因家境困難被迫輟學。14歲起,他先后在黃石富源、源華煤礦當學徒,直至1938年秋離開。
當時,煤礦工人屬于社會的最底層,被人們稱為“煤黑子”“窯花子”,而學徒地位則更低。吳運鐸每天上班前要給工頭燒開水、泡茶、掃地,稍有不周,就會挨打受罵。上班干活,不分白天和黑夜,一天下來一毛錢的工資,好不容易熬出師,一天下來也只有三毛錢工資。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向武漢步步緊逼,為防止黃石的礦藏資源、機械設備落入日本人之手,國民政府密令源華、利華兩礦設備、器材務必于7月20日前拆遷完畢,否則即行炸毀。工人們雖預感到將遭失業之痛,但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仍積極支持。
6月24日夜里,吳運鐸發現,礦方的家屬奔向江邊準備乘船外逃。吳運鐸感到憤慨,資本家只管自己逃命,不管工人死活。
6月25日天剛亮,吳運鐸就將見到的情況告訴了工友們。工友們怒火難平,決心找礦長說理。礦長置之不理,工人決定罷工。但石灰窯警察局長易介五竟帶軍警鎮壓,當場打死六、七名工人,另有十一人受傷。血腥的屠殺激起了礦工的怒潮。
吳運鐸連夜將慘案經過寫成文章寄到《新華日報》發表,各界反應強烈,紛紛聲援源華工人,礦長不得不派出代表與工人代表吳運鐸談判,最終,礦方答應了工人提出的安葬死者、賠償損失等所有條件。
初心傳承 尋訪感言
楊濤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北大冶有色有限公司工人
看到舊社會工人的悲慘遭遇,讓我更加感恩如今的幸福生活。華新水泥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海南、云南等地建設職工療養基地,每位職工都享有帶薪療養的福利。作為一名工會職工,我要汲取本次尋訪的精神營養,為新時代職工建功立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我的爺爺是一名煤礦工人,當我親眼看到舊社會工人生活的環境,了解他們苦難的生活,我的眼里飽含淚水。我繼承了爺爺事業,在大冶有色公司工作已近20年,并從普通的工人成長為技術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我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好生活、好環境,努力在工作中創造更好業績,不負國家不負黨。
陳曉潔
——湖北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90后職工
看到舊社會工人的悲慘遭遇,讓我更加感恩如今的幸福生活。華新水泥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海南、云南等地建設職工療養基地,每位職工都享有帶薪療養的福利。作為一名工會職工,我要汲取本次尋訪的精神營養,為新時代職工建功立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