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昌吉 蔣曉新 等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要求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202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規定:“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在此背景下,中國特色學徒制必須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模式和重要抓手,其特色和優勢就是培養 “政治過硬,技能突出”的新型專業人才,為此探索校企黨建協同,構建學徒黨員培養體系,對完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在校企合作學徒培養中,合作主要局限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發和論證、專業及課程建設、專業教材開發、共建實訓基地、項目合作等建設,很少有涉及黨建共建方面的深入合作,更缺乏對學生黨員在學校和企業不同環境下持續培養總體規劃,出現學徒黨員教育管理的“盲區”和“脫節”現象。
1.畜牧養殖企業相對較分散,企業間距離較大,較為偏遠。加之畜牧企業畜禽疫情防疫等管理措施,企業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獨立性、封閉性。學校和企業黨組織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黨建工彼此分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互脫離,獨立自主開展黨建工作。學校黨支部赴企業開展學徒組織生活比較困難,對學徒的教育管理和過程考評形式化嚴重,難以及時準確掌握學徒在企業中表現,對黨員培養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2.畜牧類企業受到養殖規模、從業人員數量和素質影響,黨建基礎比較薄弱,黨員人數少,很多企業基層黨組織機構不健全,不能正常開展黨組織生活。實踐中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的,在激烈競爭環境下,企業更加注重學徒職業技能訓練,使學徒盡早勝任崗位,獨立承擔崗位工作,而忽略對學徒政治素養的培養。加之企業管理層認識不到位,認為開展黨組織活動會占據企業員工經歷和時間,導致企業淡化黨組織建設,參與黨建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足,特別是對學徒頂崗教育管理往往重視不夠。
3.畜牧企業管理經營者政治站位不高,缺乏黨建業務雙融合雙促進研究。部分企業黨務人員工作能力相對較弱,難以承擔參與或承擔學生黨員培養任務,導致學生黨員培養停留于校內,缺乏連貫性,造成培養過程形式化,培養質量低質化。
1.校企黨支部做好政治把關。校企共同搭建“政校企行”協同育人培養機制,構建了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黨支部在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中承擔主體責任,培養過程要以黨建為引領,在遵循“校企雙主體育人、學徒雙重身份、工學交替、以師帶徒、崗位成才”等學徒人才培養規律基礎上,融入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對學徒制教育資源,學徒培養標準和質量監控、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做好政治把關,確保高質量推動中國特色學徒制改革發展,有效供給企業對緊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
2.校企黨支部共同組建專兼職教師隊伍。在校企共建基礎上,由行業高水平技術專家和校內骨干教師共同組建專兼教師團隊,確保學徒人才培養質量。校企黨支部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施“業務標兵師徒”、“黨員先鋒師徒”季度評選活動,通過營造“比學趕幫超”氛圍,加強校企間各部門“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建設,為學徒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在感情上貼近學徒、作風上深入學徒、工作上著眼學徒。
3.在校企黨支部帶領下開發教學資源。校企合作多方位開展以師帶徒培養,校企共同并制定教學標準,建立行業企業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協同機制,實行教學資源庫動態管理機制,確保資源實用性和行業領先性。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訂校內實訓教學標準、校外生產和頂崗實習標準,探索實習企業協議制、導師指導、實習評價雙軌制等管理辦法。
4.黨建引領校企文化互融育人模式的創新和體系構建。校企黨支部探索形成符合專業特點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同時,以黨建為引領,將黨的知識理論和校企文化融入到專業教學全過程,積極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協同育人平臺,發揮校企黨支部在學徒培養過程中核心作用。
5.校企文化互融管理體系的構建。完善覆蓋學生發展、培養、教育、管理全過程的管理培育體系。以校企合作為主線,學生入校即明確學徒身份,以專任教師為主校內拜師、以企業教師為主企業拜師,分基礎素質培養、專業基礎能力培養、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和崗位綜合能力培養四個階段,分校內學徒和企業學徒兩個層次,“雙學徒”培養。在全年6個學期人才培養過程中第一、二、三、四學期校內,學校黨建統領,學校文化教育,企業人力資源部黨員骨干、企業黨員技術骨干根據需要來校,或定期赴企業參加內訓,在企業文化浸潤中。第五、六學期校內,企業黨建統領,企業文化教育,同時學校黨支部進駐企業,聯合開展培養。
6.校企黨支部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活動平臺。將企業文化融入學徒培養全過程,一是開展企業大師、總經理大講堂,開展企業文化傳播、專業知識課程講授和實踐操作技能傳授。并安排學生赴企業頂崗實習,學習專業先進技能,感受企業魅力文化,為學徒轉變為“職業人”奠定基礎。二是以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提升學徒職業文化素養,結合專業特點。例如,“正大杯”大學生就業創業實戰大賽;“天康杯”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將企業文化融入學生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厚植學徒 “職貴其精,業貴其專”的企業精神特質。
7.黨支部積極創造文化育人環境。學校專業黨支部和企業黨支部根據專業特點,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突出專業特色,營造環境文化氛圍,將企業文化有機融入到學校建設環境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文化育人。實現“產教融合新內涵,專業建設新范式”,培養符合現代學徒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強技能、通管理、善創新”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在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模式下,以新的視野、新的思維、新的模式去探索新時代業務和黨建工作的雙融合、雙促進。在校企雙方基層黨組織工作上協同創新,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四個全面”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積極創新“黨建+”育人模式。
1.推進“黨建+引領”。以“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工作室為核心,以工作室內涵建設為抓手,有計劃、有效組織開展各類師傅和學徒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教職工黨支部、企業黨支部聯合培養重要作用,切實發揮企業、學校黨員教師和學生的榜樣帶頭作用。將政治素質、立德樹人擺在首位,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相結合,培養學徒正確價值取向、良好心理素質、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
2.推進“黨建+紅色”。校企聯合黨建不僅能發揮雙方優勢,加強組織互建、黨員互動、活動互聯,以校企黨建共建促進企業發展,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和優勢。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融入企業、融入崗位。發揮黨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積極將紅色融合專業教育。
3.推進“黨建+課程”。積極開展支部書記上課黨制度,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專業教育、主題班會等載體開展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系統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提升專業課堂思政教育方向和實效。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環保意識等,最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建立“黨建+三聯”工作機制,“黨建+五進”工作新模式。校企黨支部探索黨團共建“三聯”工作機制,扎實開展校企領導聯系支部、支部聯系學徒班級、黨員聯系學徒入黨積極分子,每班級建有入黨積極分子學習小組、建有專門QQ群、微信群,師生活動活躍,促進學生進步成長,形成支部黨建品牌。讓黨的思想更全面地走進到每個班級、每位師生。在支部學生黨員培養上深入推進“五進工程”,從制度措施入手,完善工作機制,黨建進班級、進公寓、進社團、進基地、進網絡,建立聯合班級黨小組、年級黨支部、學生社區黨支部、黨員宿舍掛牌、社團黨小組、校企聯合黨支部等,將校企黨的組織建設有效延伸到學生思想教育和培養發展的各個方面,健全組織,完善功能。推進黨員宿舍掛牌制度,亮明學生黨員身份,接受師生監督,發揮學生思想方面的帶動作用,促進宿舍文明創建活動。
1.發揮校企黨支部管理優勢,建強校企專兼職教師隊伍,提高課程思政育人能力。黨支部定期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經驗分享活動,不定期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開設“課程思政”講座、組織黨員老師參加線上、線下“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和“課程思政”建設集中研討,學習傳授“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引導教師在教授學徒專業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掌握做人做事基本要領。同時,以校企黨支部為主要力量,打造“黨支部書記+黨員骨干教師+企業黨員技術骨干”三級課程思政建設團隊,以教師微課大賽、教學能力、專業技術比賽為抓手,組建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師資隊伍,著力打造“課程思政”精品課、示范課。
2.深耕專業課思政建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專業學徒培養核心骨干課程教學,建立現畜牧獸醫專業學徒培養課程思政體系,形成特色品牌。黨支部以“三教改革”為契機,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立足學科特色和優勢,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引導校企專兼教師在各類課程中探索思政育人元素,把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潛移默化地將理想信念、道德品格、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滲透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如:《動物營養與飼料》進行課程思政模塊教學內容整合設計,形成“認識、配合、運用、分析和提升”五個理實一體化模塊和項目,在每個模塊下結合項目教學融入思政教育點,創新授課形式和教學方法。同時,建立“課程思政”考核評價與反饋機制,每學期組織學徒全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任課教師,使專業課教師通過評價反饋改進教學設計。
3.堅守課堂教學主渠道,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黨支部注重啟發式、融合式、討論式教學,按照課程特點科學運用情境教學、角色扮演、榜樣示范、案例解析等多元教學方式,《養羊技術》實踐教學課程通過展現現代優秀畜牧企業及從業者的良好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講述細毛羊育種專家攻堅克難,在生產一線打贏科技戰,為培育新疆美利奴細毛羊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讓學生對新疆美利奴細毛羊發展和歷史性飛躍有深刻的認識,感受艱苦生活如何轉換為個人、行業和國家的記憶和財富,堅守愛國情懷,呼喚專業初心,激發使命擔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用好“智慧+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恰到好處融入思政元素,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以學習為中心任務、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形成好學、樂學、善學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