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宗萍
蘭陵縣層山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山東臨沂 277734
基層醫院的發展密切關系基層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作為醫療機構的有機構成之一,基層醫院也具有一定公共衛生管理職能,而如何有效發揮其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則可對基層醫院乃至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但目前我國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仍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基層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基層人員服務積極性不高、醫療技術水平不高、醫療設備不足等,從而使基層醫院公共衛生工作開展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基層醫院職能,因此亟待有關部門解決[2]。基于此,本文對目前我國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現狀、職能以及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等進行總結與分析,以供參考。
公共衛生管理是指政府為落實公共事物管理職能所采取的管理行為,為公共管理的重要組分之一,主要目的在于防控疾病、保證人們健康,主要內容有建立相應的衛生服務機構、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分配以及籌集衛生資源、提供保健預防與基礎醫療服務以及持續協調社會關系、完善衛生保障體系等[3]。公共衛生管理涉及可影響人民健康甚至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流感傳播、傳染病傳播、地震等社會群體的各方面。因此有必要及時對其存在的問題予以總結,革新其模式,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持續完善其體制,以確保公共衛生管理更為規范、科學。
作為體制性管理之一,公共衛生管理包含了制度、功能兩個特點,其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了藥、食監管機構以及醫療衛生事業機構等,不同等級且獨立的部門均參與其中并各自發揮職能;公共衛生管理每一層次服務不同對象,目前每一層級服務對象數量、范圍均呈增長趨勢[4]。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問題,政府也愈加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并持續加大醫療衛生領域投入。到2005 年底,中央財政在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已超30 億元;自2009—2010 年,中央財政每年在基層衛生機構公共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投入已超200億元。現如今,中央財政在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中的總投入已超3 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已遍布我國多個省的市、縣,全國各地已有超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部分縣級醫療機構為保證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更是廣泛開設了基層醫療維護補償機制。基層醫院醫療資源仍然有限,醫療水平、醫療資源與實力雄厚的三級醫院等仍有差距[5]。如此,若想使基層醫療機構的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與有效配置,以便其最大程度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內發揮作用,則需首選對其于公共衛生管理上的功能予以明確,再結合定位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此加快公共衛生管理水平,使基層醫院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基層醫院的管理性質具備內、外雙重性,結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消毒管理辦法》等進行院內管理為其對內性;開展婦幼保健、傳染病與慢性病防治咨詢、計劃免疫等相關衛生服務工作,并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預案》為基礎對當地公共衛生進行監管為其對外性[6]。若想完善我國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需先分析其主要職能,并以此為基礎,以現存問題為重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目前,結合其現存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目前,我國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職能主要有如下幾點。
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進行管理。醫院是我國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內的最基本服務陣地與機構,它的管理質量直接關聯區域內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因此基層醫院應以期長遠發現目標為基礎,不斷精進公共衛生管理水平,才能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得以持續發展,能使其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職能得以充分發揮[7]。
基層醫院在管控公共衛生事件上的職責與使命極為重大。只有基層醫院肩負起公共衛生管控的職責與使命,才能管控好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精進公共衛生事件管控能力[8]。
為保證人民的合法權益,需基層醫院負責監管醫院相關衛生工作、新農合等,以有效保障醫療衛生秩序[9]。
在進行健康檔案管理時,需要基層醫院負責做好當地常住人口數量、疾病控制情況以及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等基本健康信息的采集、保存與信息數據及時更新等,并對當地的流行疫病制訂相應的防控策略,以最大程度發揮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作用,從而提高當地疫病防控效率。同時,還需要基層醫院向當地常住居民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傳,期間除了向居民發放健康宣傳手冊、解答疑慮外,還需要經其他途徑比如微信公眾平臺或是電視等方式擴大宣傳力度,以便當地居民對本地典型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有所了解,以此強化當地居民傳染性疾病防控觀念,以強化基層民眾的傳染病防治綜合能力。
在縣級政府帶領下,由基層醫院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對各項工作進行組織與部署,真正落實年度的工作與公共衛生相關計劃等。
在執行政府相關部署上,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也能發揮相應作用,即在政府提出新的公共衛生相關工作后,基層醫院將第一時間將政府最新工作部署向下傳遞給轄區內的居民,以此有效宣傳、傳播政府公共衛生方面的精神等。
基層醫院有義務為鄉村衛生室提供相應的衛生服務指導等,即由基層醫院結合自身技術優勢予以鄉村衛生所等工作人員相應的醫療技術指導,以強化鄉村衛生所人員的職業素養,并規范其從業行為等,包括定期或是不定期予以鄉村衛生所工作人員業務指導、醫療技術培訓等,并負責及時對鄉村當地的衛生信息予以收集與反饋等。
目前,基層醫院醫護人員數量不多,尤其缺少專業人才,加之有關當地居民的個人健康信息檔案管理、當地基礎衛生以及居民定期體檢組織、轄區內流行性傳染病的防治與宣傳等工作也需要基層醫院工作人員負責,致使其無法兼顧學習,也無法快速掌握更多公共衛生管理知識,導致很多管理工作并無法有效落實,影響民眾的健康情況,致使基層醫院的公共衛生管理發展受到了阻礙[10]。
受公共衛生經費投入有限甚至不足等限制,大多數基層醫院無法及時更新硬件設施,甚至無法儲備足夠物資,導致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無法從容應對[11]。因此,在進行公共衛生管理上,基層醫院相關部門也一直在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引入建設資金、更新醫療設備等問題,以便使基層醫院有效控制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
基層醫院受限于醫護人員不足、專業技能有限等,因此在面對患者時,無法以最新、最有效的療法為患者治療,仍需轉診上級醫院,尤其是在面對突發疫情或是其他大規模突發事件時,應對能力有限。
目前,我國基層醫院公共衛生基本服務項目主要有疫苗接種、定期體檢、健康宣傳等基礎內容,受多數醫院規模小、人員不足、位置偏遠等影響,僅能夠進行政府部署工作傳播等,尚無法進行慢性病預防以及居民健康信息采集與更新、公共衛生的及時監督與管理等工作。
目前,在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上,基層醫院上不具備完善的應對機制,無法對突發事件進行網絡監控,更無法經公開且透明的報告予以全面公開、實現突發事件的屬地化管理,導致其在處理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時較易出現應對遲緩、指揮無度、信息阻滯等情況,致使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無法得到及時處理。
基層醫院需結合相關規定對公共衛生信息資料進行全面的采集,因此專業性較強,但基層醫院相對來說專業人員不足,人員專業技能缺乏,致使其無法及時采集、整理、反饋公共衛生管理信息資料,自然也無法及時處置公共衛生問題,不僅不利于基層公共衛生管理效率提高,甚至可導致傳染病突發或擴散等[12]。
醫院創收是為了確保基層醫院正常運轉所采取的考核指標,但該指標的出現使得農村的三級網絡功能被弱化,致使基層醫院無法在監管公共衛生事件與進行公共衛生服務指導上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同時,三級網絡管理制度被縣區醫療機構弱化后,使得鄉鎮衛生機構無法進行衛生信息采集,而上述三個級別的醫療機構本應互相協作,因此一旦一個機構出現了問題,就無法保證其他兩個醫療機構正常運轉,自然無法順利開展公共衛生管理。
在建設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團隊上,首先應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在定期組織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再教育時,還需要強化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并結合當地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獎懲措施,以促進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培訓與學習,以此使其專業技能得以提升[13]。考核相關人員時也應將重點放在醫療救助、突發事件應對上,以此強化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水平。此外,應安排好每個人的工作職責,一方面提高其責任心,一方面可使其更重視有關工作職責方面的培訓與再教育,從而提高其崗位職能能力,確保其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優勢,以此提高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團隊人員專業技能水平,進而提高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綜合水平[14]。
政府在監管基層醫院公共衛生建設時,除了需要不斷投入資金外,還需要監管資金走向,保證每筆投入都被合理用于相關的公共衛生管理中,以此確保公共衛生管理真正發揮其作用。同時,在基層醫療機構具備充足資金的情況下,應持續引進先進的設備,以保證基層醫療機構軟、硬件水平。
在行公共衛生管理時,基層醫院應持續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以便發揮其功能,以利于基層醫療公共衛生管控能力提高。一旦鄉鎮等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層醫院也能結合事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以更有效應對突發事件[15]。此外,還需以居民疾病防控為基礎,健全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有效落實健康宣教,定期開展相應的健康培訓與宣講活動,使民眾能夠積極參與進來,以此提高民眾防治疾病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目前,信息化在各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對于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來說,也需建立與完善公共衛生管理網絡平臺,經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完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并對公共衛生服務網點進行設置,對居民健康情況予以及時收集,將政府最新舉措、指導意見等經信息平臺等方式傳達下去,以此強化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水平。
基層醫院硬結合其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建設現狀持續完善其管理制度,并保證制度公開、透明,以提高公眾滿意度。同時,還需突發衛生事件應對體系、疾病防控體系等的建立與完善,以此使基層醫院更具備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此外,還需強化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確保相應事件的信息溝通無阻,并可及時組建相應的應急救治隊伍,以此有效處理突發事件。
近年來,我國醫療技術水平持續發展,總體醫療水平也明顯提高,但在提高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質量上仍任重道遠。有關部門仍需持續關注基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現狀與現存問題,經分析、總結后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經資金支持力度的加大、軟硬件設備的持續優化以及基層醫院不斷擴大自身專業隊伍培養,強化其突發事件應激處理能力,持續建設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做好衛生宣傳工作,持續提高醫護人員責任感與專業技能,方可使公共衛生管理真正在基層醫院實現其功能,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