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杰,朱玉靜,王密杰
1. 日照市中醫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部,山東日照 276800;2. 日照市東港區日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科,山東日照 276800
醫院感染是指患者在醫院環境內發生的感染,醫療活動中侵入性操作逐漸增多,診治疾病的同時也會損傷機體防御屏障,促使病原體侵入機體,導致感染的發生[1]。加之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致使病程延長、感染概率增加,使得醫院感染控制效果欠佳。發生后會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并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額外醫療費用,引發醫療糾紛,對醫院醫療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故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至關重要[2-3]。感染監測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方式,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則是醫院感染管理中最基礎、最常規的工作內容之一,能通過持續院感監測發現可疑病例,并指導醫護人員制訂院感預防計劃,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4]。使用院感管理軟件能全面監測管理數據,增強醫院感染管理成效,并為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提供科學依據[5]。為此,本研究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日照市中醫醫院的48 名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探究院感管理軟件對醫院院感監測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48 名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院感管理軟件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開展時間分為對照組(2021 年1—12 月)、觀察組(2022 年1—12月),對照組采取常規感染監測,觀察組使用院感管理軟件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為同一批醫護人員。護理管理組成員48 名均為本科,其中男5 名,女43名;年齡24~39 歲,平均(32.05±3.41)歲。兩組感染管理期間無崗位變動。
對照組采取常規監測:每季度定期人工統計醫院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數量,監測期間一旦發現不合格監測指標,立即通知科室并查找原因,分析原因后制訂針對性預防改進措施。
觀察組采取院感管理軟件進行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1)軟件選擇。實施監控院感交互平臺—杏林院感實時監控系統。(2)成立小組。成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組,成員有科主任、護士長、感控醫師、感控護士等;院感管理部每季度檢查監測指標,指出不足并予以糾正。(3)培訓。感染控制小組對各個科室醫護人員展開相關培訓,包括院感管理相關知識,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重要性、目的,采樣方法及手衛生,防護用品穿戴等;培訓杏林院感實時監控系統使用方式。優化醫院感染上報培訓,強化各個科室院感數據監測,強調上報流程及重要性。(4)制度。制訂獎勵懲制度,將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與績效掛鉤,匯總每季度結果,予以針對性的獎勵、通報。(5)軟件應用。①建立數據庫:統計環境衛生學監測任務的相關數據,根據國家規范要求,選取本院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如重癥監護室、手術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應中心、產房、內鏡等科室每季度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主要包括空氣監測、手衛生監測、物體表面監測,并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以建立數據庫。②環境衛生學數據監測:依據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方案標準設置臨界值,依據采集數據自動生成報告;對臨床科室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測,如超過臨界值軟件就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提醒科室及時復查;院感部管理人員登陸軟件進入預警管理頁面,自動獲取不合格監測信息;每季度不定期對臨床科室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抽查。③監測上報與數據統計:每季度以統計分析數據為依據,指導臨床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
①環境衛生學檢測合格率:對照組(院感管理軟件應用前)抽取183 份全院重點室空氣樣本、52份手衛生樣本、176 份物體表面樣本;觀察組(院感管理軟件應用)后抽取180 份、56 份、187 份。人工統計兩組樣本環境衛生學檢測合格率。②醫護人員感染知識掌握度:采用自制《醫院感染知識問卷》進行調查,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0.831,內容效度為0.858,共20 個條目,分為手衛生、無菌操作、安全防護、醫療廢物分類和職業暴露5 個維度,各維度滿分50 分,得分越高表示知識掌握度越高。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全院重點科室空氣、手衛生、物體表面檢測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護人員院感管理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衛生、無菌操作、安全防護、醫療廢物分類和職業暴露知識掌握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護人員院感知識掌握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醫護人員院感知識掌握度對比[(±s),分]
組別觀察組(n=48)對照組(n=48)t 值P 值手衛生45.30±1.61 40.69±1.87 14.923<0.001無菌操作46.22±1.17 41.02±1.48 19.096<0.001安全防護47.90±0.88 43.52±1.84 14.878<0.001醫療廢物分類45.12±1.80 41.22±1.57 11.313<0.001職業暴露47.43±0.61 42.52±1.64 19.441<0.001
醫院感染發生的原因復雜多樣,涉及治療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間,與醫院環境清潔消毒滅菌不徹底、抗菌藥物濫用、手術等侵入性操作、醫務人員的無菌操作不嚴格、手衛生措施落實不到位、機體免疫力低下等多種因素有關[6]。近年來醫院感染發生率不斷上升,其不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還會使醫患處于持續緊張關系狀態,不利于醫院醫療質量的提升,因此必須加強醫院感染防控管理[7]。相關研究表明,空氣傳播是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8];醫院環境是各種病原體的“儲菌庫”[9],環境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成為污染源;醫務人員的手也成為傳播病原體的媒介,因此近年來逐步重視加強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的重要性[10]。
常規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缺陷,比如人工操作效率低,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科室和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無法全程監測,不能實時自查和督導;監測結果上報不及時等弊端[11]。院感管理軟件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準確性、實時性、可追溯性等特點[12]。信息化系統為院感專職人員提供了科學、方便的監測平臺,方便院感管理人員對全院環境衛生學監測進行質量監控,從而提升環境清潔與消毒滅菌工作的規范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重點科室空氣、手衛生、物體表面檢測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醫護人員管理后手衛生、無菌操作、安全防護、醫療廢物分類和職業暴露知識掌握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使用院感管理軟件對全院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能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效果,增加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知識認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本研究使用的院感管理軟件為杏林院感實時監控系統,其能通過數據訪問中間技術,建立動態信息管理數據庫,從而實現全程在線監測。有研究顯示,隨著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的上升,院感發生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與院感發生率成負相關[13]。提高醫院環境衛生學質量可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防止醫院感染暴發,因此,做好醫院環境的清潔消毒滅菌工作對預防醫院感染非常重要。正確、及時的環境衛生學監測數據能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為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提供有力依據。
為更好地推廣院感管理軟件運用,增強感染控制效果,本研究通過成立管理小組、感染培訓、制度優化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認知,提高其對院感控制的重視程度,促進監測的順利開展與實施,保障院感管理效果[14]。強化感染培訓與制度管理可提高醫護人員對院感控制的重視程度,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守各項感染防控規定,積極主動落實防控措施,提高空氣、手衛生、物體表面等監測合格率,增強院感防控效果,降低院感發生率,促進醫院醫療質量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是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環境監測能及時有效地做好醫院感染控制,更好地指導并服務臨床。院感管理軟件能提高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從而提升感染監測管理效果,減少醫院感染,提高醫院醫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