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衛星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當網絡成為教學和學習的平臺后,“微課”正逐漸走進課堂,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課程主題、實驗等)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通過微課教學實現了“教”和“學”的完美銜接,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實踐證明,輔助教學讓教師從繁重的教學與工作任務中解脫出來,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微課運用于學生的預習過程,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探索,我認為,“微課”運用在預習過程中有兩大功效,一是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二是有利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微課”的制作和運用過程中,我有如下體會
一、精心設計和制作“微課”,磨刀不用砍柴工
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個性問題,要想讓“微課”在學生的預習環節起作用,務必要下足工夫,吃透教材,挑選出“困惑題”,再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等,就能讓“微課”對學生學習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認為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制作“微課”
微課制作中,我根據學生自學的規律取其易學點.抓住重難點,才能用更少的時間和精力最大效益地解決問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注重選題,較簡單的內容,一看便知,但對于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常常難學懂,我們將這些難懂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輔助學生預習,學生就很有可能將重點將難點突破。比如,在八年級第2章《軸對稱圖形》的復習課時,操作題:“圖形的翻折”的計算與證明是教學的難點,學生由于缺少抽象能力,對折疊問題的復雜性不能預知,我將它制作成“微課",采用視頻播放,專家名師講解,清晰地看出圖形折疊的過程,便于尋找相關的全等圖形,找出對應的角和線段,進行計算與證明,然后放在班級QQ群中,讓學生自己下載來預習,第二天輕松講解,中午小練習檢測,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過關,解決了難點。
2.將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微課”教學中,突破難點
我們知道,難點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微課”有一個弱點是不能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聽得懂,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呢?主要有兩個方面:(1)想方設法地讓抽象變得具體,配以圖形或針對性的例子來講解,讓學生通俗易懂。(2)將轉化的數學思想運用于教學中,達到化未知為已知,化復雜為簡單的目的。比如:在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的“微課”中,因為學生常誤作水平線或垂直線作為垂線,于是我就運用了轉化的思想,設計了兩種情況來突破這個難點:①通過旋轉紙,讓直線相對于我們的視線水平,讓學生觀察做法,并將做法顯示出來。②旋轉身體,讓我們的視線相對于直線水平,然后讓學生觀察作法,并顯示出來。然后總結出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方法通用通法。
二、指導學生運用“微課”學習,將學生扶上馬.
剛開始時,學生不太適應,我就手把手地教學生預習的方法。(1)讓學生通讀第二天所要學習的教材內容,了解教材大致內容。(2)找到教材的重點內容,常常是定義。定理、例題等。(3)細讀精品,即將重點內容一字一句地讀,理解它們的含義。(4)找出疑難點,然后下載“微課”學習,釋疑,最后再做預習作業。學生通過這幾步學習后,基礎好一點的學生一般能解決80%-90%的內容。基礎不好的學生也能解決一半以上。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我的學生慢慢學握了自學的技巧,他們大多數利用課后的時間,下載學習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而且通過預習效果檢測,效果良好。
三、指導后進生利用“微課”預習,給予后進生更大的關懷。
傳統的課堂教學,老師講解后,如果不做筆記,很容易遺忘,特別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連解題的格式也會遺忘,學生再想聽老師講相同的內容就不再可能,相比之下,“微課”最重要的一個優勢是便于保存,形同錄像。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預習和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在復習中還可以再次下載“微課”來學習,加深理解。因此,我給后進生布置的家庭作業是聽一次微課后,再完成家庭作業。這樣既達到了復習的效果,又提高了后進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學生愿意花時間學習,并主動完成作業,效果明顯。
總之,微課,確實讓數學課堂更加富有活力,富有樂趣。它讓優秀學生有更多的提升空間,讓后進生有多次學習與研究的機會,一舉多得,真是無“微”不智,彰顯精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