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英 陳蕾
每當我聽到“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這首《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旋律時,心情都很親切激動,不由得跟著唱起來---是啊!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彈指一揮間,走上講臺二十六年,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似乎融入到無比圣潔的情境,我就會產生一種無言的神圣與莊嚴,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壯麗的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是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何為師德之魂?我覺得就是無私奉獻,對待學生有愛心、耐心、尊重與包容。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雖然有時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心中還是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啟蒙引路,我要對得起家長對老師的這份信任!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面對每個學生。在工作中,我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每天都有一點一滴的收獲,每天都有一言一行的規范;告訴學生要團結友愛,要有感恩父母的心態;教育他們應該有的責任心,懂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教誨我們:仁者愛人。泰戈爾也曾嘆道: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愛,讓人心中充滿陽光。在從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體會到這句話中所蘊涵的道理。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我試圖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后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教育是對生命情懷的傾訴與關注的過程,是知識的構建與生成的過程,,是托起希望的過程。
記得教一年級的學生時,有個小女孩膽子特別小,下課時我就和她拉家常,有一天我和她聊天得知中午媽媽不在家,讓她在外面買著吃。放學時我就把她帶到我家和我們一起吃飯。后來小女孩的性格變得開朗多了。
教師的愛,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斷澆開一朵朵美麗的心靈之花的高尚的愛;教師的愛,是“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和血”的無私的愛;教師的愛,是“有教無類、精心施教”的神圣的愛。教師的愛,是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大音希聲,大愛無痕”,莊子在《逍遙游》中曾這樣寫道。教師的愛,就是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大愛”。愛是打開心靈的金鑰匙,只有愛的雨絲才能使枯木逢春。
有個小女孩,四年來語文考試成績從來沒考及格過,家長在外打工,老人又不會,沒人監管輔導。后來我在課間給她補課,給她談心,在升五年級的期末考試中考得了九十分。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顆草都有泛綠的時候。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麗的春天。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有時和朋友談職業幸福感的話題時,我淡淡的說:“選擇老師,就選擇了甘于清貧,只要心中有一份滿足,就是幸福。”是呀,在老師的工作氛圍中,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點點進步,行為習慣有一點好的改進,我們老師是不是為他們感到無名的欣喜呢?
當和學生分享他們的進步時,當要改掉他們的缺點時,我會及時地平等地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以求共同把孩子管教好。得到學生的喜歡,家長的好評,領導的支持與認可,我也是感到滿滿的職業幸福感!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整齊的朗朗讀書聲,我會感到特別舒心,孩子們又開始了充實的一天!
今天,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并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國家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永遠不變的就是教師的師德師風了。我愿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
“上善若水”,我們教師就是“善利萬物”的水。當其為雨露,則潤物而無聲;當其為云霞,則遮天以蔽日;蝸居斗室,則平靜而安詳;平淡是我們的本色,耕耘是我們的腳步,無悔是我們的追求,燃燒是我們的價值!
永遠記得踏進師范院校時,正樓中間的幾個大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將會一直把它作為工作前進路上的指示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