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教學活動創新的重要基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也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積極探索創新途徑,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促進生物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鑒于此,文章重點圍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予以詳細分析,以便獲取理想且優異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2-0126-04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ヂ摼W時代,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豐富實驗教學形式和內容,實現教學的創新,強化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一、 互聯網時代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實施策略
想要在互聯網時代下取得良好的生物實驗教學成效,教師就必須高度重視各種教育科學技術的運用,以此來達成豐富教學模式的目標,保障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為初中生的探索、實踐創設出更多機會,以便其更為充分地掌握生物知識?,F階段,教師在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模式時,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技術。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情境教學模式
針對信息技術而言,目前屬于教學活動中運用最為普遍、廣泛的一種互聯網技術,其具備更新速度快、便捷、儲存量大等諸多優勢,能夠通過全面性的方式概括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有效節省教師授課的時間。除此之外,通過采取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得整體課堂呈現出“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局面,保障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自主探索、研究,從而獲取正確的結果,也實現生物知識的充分掌握。例如:在實施《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課的實驗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多種實驗方法的視頻資源,在學生觀看視頻后,為其創設情境,如“小麗今天的晚餐有蝦、生菜、豆腐,請你通過實驗,了解小麗今天都攝取了哪些營養物質”。隨后,鼓勵其選擇最適宜自身的實驗方法,自主展開實驗,從而獲取正確的答案,并且充分掌握相關知識。
(二)利用微課展開分層教學模式
初中生往往在學習能力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如果組織初中生參與到統一的實驗活動中,極有可能出現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感到實驗難度低而產生厭煩心理,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感到實驗難度大而難以跟隨教師教學進度,產生逃避行為等問題。面對此種現象,教師應該對微課的片段化、教育資源豐富化特征加以充分運用,從而積極開展分層教學,引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觀看難度不同的生物實驗微課視頻,以此來保障所有學生均可以在學習中有所收獲,達成“因材施教”的目標。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一課中,教師圍繞觀察綠蘿細胞內容,可以劃分班級中的學生為不同層次,即A層次(學習能力強)、B層次(學習能力中等)以及C層次(學習能力薄弱)。隨后,為其提供難度不同的生物實驗微課視頻,如要求C層次的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了解實驗的目的、方法與步驟;要求B層次的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了解實驗中各種器械的應用方法,嘗試利用各種器械展開實驗;要求A層次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提出內心的疑問,如“未擦拭蓋玻片、載玻片,結果是否會發生變化?”“滴水量的多少是否會導致觀察植物的細胞結構發生變化?”等,從而在實驗過程中解答內心疑惑。通過采取此種教學模式,可以保障所有學生均可以在實驗教學中有所收獲,掌握一定的知識,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利用101教育PPT技術展開實踐教學模式
新興的101教育PPT技術可以為教師的授課提供優質服務,其中不僅含有大量的教育資源、課件素材,同時還包含諸多用于教學的功能,例如:PK功能、虛擬功能、思維導圖功能等,能夠有效協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在展開生物實驗教學期間,教師通過掃描投影屏上的二維碼,則可進入系統中,隨后,選取適宜的功能,來輔助生物實驗教學,不僅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實踐性,為培養及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起到良好的協助作用。例如:在開展《激素調節》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圍繞“甲狀腺激素的作用”知識,教師可以利用101教育PPT技術中的虛擬功能,在投影屏中呈現出一個實驗場景,邀請學生前往講臺,利用虛擬畫面,配合自身的手指動作展開實驗,從而對甲狀腺激素對人體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深入的體會,也實現自身實踐能力的充分培養。同時,通過利用該技術中的虛擬功能,還能夠降低學校實驗器材的采購成本,也避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除此之外,虛擬功能中還包含糾錯功能,對于學生錯誤的實驗行為可以發出警報,從而協助學生改進實驗行為,準確開展實驗,并且獲取正確的實驗結果,促使其更為充分且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識。
(四)利用錄像技術開展合作教學模式
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錄像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以及指導性,特別是在采取合作教學模式期間,利用錄像技術能夠協助教師充分了解各小組的實驗過程、實驗情況,以便教師更好地指導與糾正學生,保障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實驗方法以及生物知識。例如:在學生初次使用顯微鏡期間,教師在對顯微鏡實驗中安放、對光、安裝標本、調焦、觀察及收鏡等步驟知識予以講解后,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要求其以小組的方式利用顯微鏡觀察某件物體,在此期間,教師則可以采取錄像技術,拍攝所有小組的實驗過程,隨后,將拍攝的錄像投放至課堂中的投影屏,通過局部放大、停頓等方式,展現實驗中各小組的錯誤之處。如某小組出現調焦錯誤,教師則可在投影屏中暫停錄像播放,指出錯誤點,并告知其先旋轉粗調焦旋鈕,隨后再將鏡筒緩慢降低,從而方便側面觀察,確保物鏡能夠與玻片標本緊貼,不會發生壓壞標本現象;某小組在物鏡轉換器轉動期間直接用手指推轉物鏡,教師則可暫停錄像,指出錯誤點,告知其不可用手指推轉,以此來避免發生偏斜物鏡光軸或者是報廢轉換器等問題。如此,能夠保障合作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更為精準地指導學生展開生物實驗活動,并且在教師的糾錯與指導中,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有效端正學生的學習與實驗態度,協助教師獲取預期的實驗教學成效。
二、 強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學校層面的建議
1. 增加實驗教學經費投入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初中生物教學整體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重要渠道,因此學校要給予生物實驗教學高度的重視,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學校更應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構建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信息化奠定基礎。有的學校不僅網絡基礎設施不健全,而且實驗設備陳舊,實驗工具不全,實驗材料缺乏,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會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帶來不利影響,不僅難以進行教學創新,甚至正常的實驗教學都難以順利開展。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學校對實驗教學經費加大投入力度,及時更換和補充實驗設備與實驗材料等,同時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互聯網時代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奠定基礎。
2. 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
以往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只注重對考試知識的學習,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缺少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查。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提高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學校應將生物實驗操作能力納入對學生的考查范疇,進一步完善實驗技能評價體系,以此來推動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師層面的建議
1. 提升生物教師的綜合能力
高素質、高能力的生物教師是開展高質量生物實驗教學的基礎,因此作為生物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生物實驗教學中對網絡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教師應注重強化自身的網絡應用能力與提升信息技術素養?,F代教育中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越發廣泛,如“在多媒體上看實驗”“在PPT上講實驗”等,這些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大相徑庭,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與技能,不能結合教學發展需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則必然會影響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除此之外,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還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借助現代教育觀念指導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幫助生物教師學習和掌握新型網絡技術與教學方法,同時促使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對于初中生而言,模仿也是其學習的主要方式,而模仿的對象便是教師。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更好地模仿,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實踐能力,既要規范實驗操作,也要規范應用網絡技術,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勇于、善于創新,通過自身的創新活動帶動學生積極創新。學生在模仿教師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的積極影響,進而掌握生物實驗規范操作方法并且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
2. 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現代教學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翻轉式課堂等全新教學方法的運用越來越普遍,自主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因此,教師的教學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通常都是自問自答,教學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是“觀眾”和“聽眾”,參與度相對較低,教學中學生缺乏深度思考,動手實踐機會不多,學習的被動性較強。為轉變這種情況,應注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如借助情境教學等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在情境下,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轉變以往教師“自問自答”的尷尬局面,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生物實驗為例,在實驗教學開展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介紹一下自己都喜歡吃哪些食物,然后討論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之間的關系,并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到綠色植物是食物的直接或者間接來源。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學生便會對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實驗產生探究動機,為后續的實驗教學奠定基礎。
3. 鼓勵學生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對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來講也是如此,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創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應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積極探索創新途徑。創新不僅僅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上,而且還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讓學生借助網絡提前預習實驗內容,并對有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或者實驗結果進行大膽預測,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創新實驗方法,優化實驗步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與實驗材料等,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夠打破常規,突破傳統思想的桎梏,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與新途徑,因此鼓勵學生勇于創新至關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思想活躍,在創新過程中容易“異想天開”,導致學習過程中一無所獲,甚至還會對其他同學的實驗操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創新的過程中應做好指導和規范工作,避免學生為了創新而創新,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 強化課外實踐
互聯網時代,教學與學習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范圍之內,在網絡的支持下,學生可以更好地開展課外實踐。相較于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更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借助課外實踐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創新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驗證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讓學生自主選擇植物種子,并借助互聯網查閱實驗方法。如將種子分別放入3個杯子之中,第一個杯子不加水,第二個杯子加滿水,第三個杯子加入種子高度一半的水。然后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學生通過實驗會發現只有第三個杯子中的種子會發芽,這個實驗可以驗證種子發芽需要水和空氣。在此基礎上,再在兩個杯子中裝入濕沙,并埋入植物種子,一個杯子放在陽光下,另一個杯子則用罩子罩住。結果會發現兩個杯子中的植物都發芽了,這說明植物的發芽與是否有光照關系不大。這類實驗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呈現出實驗結果,因此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課外實踐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問題時借助互聯網尋找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等。而學生對自主探究得來的知識和技能印象更深刻,因此學習效果更佳。教師布置完課外實踐任務后要注重跟蹤,注重學生的反饋,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外實踐活動。要對課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幫助學生分析不足并加以改進。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并且要做到評價多元化,多讓學生自我評價,評價自己在完成課外實踐任務過程中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仍需繼續加強等。自我評價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因此更愿意改進不足,并主動強化優勢。
三、 結論
綜上所述,處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中,促使初中教育事業正在做出巨大的創新及改革,特別是針對初中生物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通過采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推進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教學活動趣味性、豐富性的增強,充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中掌握更加充分的生物知識,也切實養成創新、探索、實踐、邏輯等能力,為其日后在生物學科方面的造詣及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躍春.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和措施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1(17):73-74.
[2]周承英.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通信,2021,23(9):223-224.
[3]孫晶.借力翻轉課堂聚焦核心素養——互聯網時代打造靈動的生物課堂[J].基礎教育論壇,2021(1):7-9.
[4]高小艷.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0(6):141-142.
[5]胡蝶.論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5):108-109.
[6]萬永鐘.論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9(53):176-177.
[7]陶云霞.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40):161-162.
[8]馬杰.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63-164.
作者簡介:孫國榮(1977~),男,漢族,甘肅武威人,武威第二十五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