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春,陳佳召(西安財經大學,陜西 西安 710100)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進一步推進,陜西物流業近年來發展不斷增速,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標榜省份,陜西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物流產業已經成為陜西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19年陜西省物流總額達到54 906.3億元,同比增長8.3%。2020 年陜西省交通運輸、倉儲與郵政業增加值達到1 135.82 億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支撐,研究陜西區域物流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對于陜西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耦合協調度模型能夠分析研究區域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狀況,通過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對陜西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行分析,能夠對推動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有助于政府制定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目前國內外學者們在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上已經展開了大量研究。Rubbén[1]、Ruan Zhidi,et al[2]、Cherula Amin,et al[3]分別研究了西班牙、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地區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劉廣東等[4]、郭湖斌等[5]分別對安徽省和長江經濟帶地區物流業與經濟業協調發展程度進行了研究。高欣[6]認為通過構建高效率、高效能、高協同的農村物流體系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鄭梅青和袁芳英[7]、秦愚和陳珍珠[8]對我國物流業與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進行了研究。在關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上,Jinxin Yao,et al[9]、Zhou Guangliang,et al[10]分別對我國東北地區和中原30 個城市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程度進行了研究。謝守紅和蔡海亞[11]、胡玉洲[12]、梁雯等[13]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耦合協調度進行了研究評價。強夢軍、肖強[14]通過對甘肅省物流業與經濟協同發展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其逐步趨于優質耦合。
通過對相關學者的研究總結發現,關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研究對象大多集中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對我國西部省份地區的物流經濟耦合協調度研究過少,部分學者研究了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性,但是偏重于理論研究。對于地區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程度并沒有探究,耦合協調模型能夠測量分析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協同程度[13-14]。因此使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陜西省區域物流與經濟進行分析,研究陜西區域物流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對于推動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熵權法。熵權法模型是通過對指標的客觀數值進行計算,從而得到該指標權重,這種方法可以避免人為主觀因素對指標權重的干擾,能夠保證評價過程與結果的客觀性。熵權法通過指標所帶的信息值計算權重,對于具體某一指標而言,若該指標的信息量多,則賦予該指標較高的權重值;如果所帶的信息量少則賦予指標權重小[13-14],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Uij為指標數據通過歸一化標準處理后的結果;xij為第i 個指標所對應的第j 年數據;y 為子系統的指標數。

式中:Hj為指標所帶的信息熵;wj為指標所賦予的權重值,0≤wj≤1;m 為指標對應的年份值。
1.2 耦合協調度模型。耦合度是描述2 個及2 個以上系統或要素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影響程度,計算得到耦合度模型,耦合是2個或2 個以上子系統通過彼此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其過程能夠將原系統界限打破,形成新的相互協調、良性循環的過程,達到“1+1>2”的效果,耦合后整個系統更為合理,功能更強[14]。區域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作用是一種動態耦合,這種相互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耦合度來表示,其計算步驟如下。

式中:U 為系統的有序度,即通過分別計算物流業與經濟業系統內各個序參量的貢獻大小來評價系統的有序貢獻值;U1表示陜西省物流業系統的有序貢獻值,U2表示陜西省經濟子系統的有序度貢獻值;n 為子系統中指標要素的個數。C 為耦合度,C 值越大則表示兩個系統的相關性越強,反之則越小。
協調是指系統演變過程內部各要素各種質的差異部分,在統一整體時其相互和諧一致的屬性[14],引入協調度模型測度物流與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狀況,耦合協調度是各子系統耦合度及子系統之間協調作用下,通過自組織演化達到協調一致、高效有序的狀態[14],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 為耦合協調系數;D 為耦合協調度;通過D 值的大小可以確定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程度。α,β 為待定系數,且α+β=1,結合現有文獻的研究,認為陜西省物流系統與經濟系統重要程度相等,所以取值為α=β=0.5,結合現有學者的研究,將耦合協調度劃分等級如表1 所示:

表1 耦合協調度劃分標準
2.1 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指標體系構建。通過梳理相關學者的研究,并結合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并考慮到原始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數據的完整性,選取陜西省物流指標與經濟指標如表2 所示。數據來源于《陜西省統計年鑒》、《中國物流年鑒》以及陜西省年度社會經濟發展公報。

表2 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評價指標
經濟總量指標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總體狀況,用當地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投資增長率以及進出口總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三個產業增加值來反映陜西省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GDP 總量和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映了社會的生產價值總額與消費總額情況,固定投資增長率越高反映了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越大,進出口總額、企業利潤總額、三個產業增加值是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衡量指標,數據值越高反映區域經濟發展形勢越好。經濟效益指標反映了地區經濟發展的效率,用財政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第三產業貢獻率來反映陜西省經濟發展的效益狀況,追求經濟發展效益最大化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效率值越高則反映區域經濟發展越協調。
現代化、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用鐵路里程數、公路里程數、民用載貨汽車、郵政營業網點指標來反映陜西省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情況。鐵路與公路里程數反映了區域道路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里程數越高則道路發展情況越好。民用載貨汽車數量的增高能夠提升物流的貨運量,郵政營業網點個數越多反映了物流業空間發展情況越好。用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以及郵電業務總量反映出了區域物流的發展規模,貨運量以及周轉量是區域物流業發展規模的直接表現,一般總量值越大規模越大。物流業發展潛力是區域物流不斷發展的重要指標,通過物流就業人數、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高校畢業人數以及移動電話用戶數來反映區域物流的發展潛力,物流業發展潛力的大小是衡量區域物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發展潛力越大則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2.2 數據標準化與確定指標權重。通過極差法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從而消除數據量綱、減少量級。熵權法計算指標權重可以避免主觀人為因素對指標權重確定的干擾,能夠保證評價過程與結果客觀性。根據公式(1)至公式(3),計算得出陜西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指標權重值如表3 所示。

表3 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評價指標權重
2.3 計算有序度。計算得到的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業的有序度如表4 所示。
由表4 顯示,2005—2020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業的有序度均不斷上升。物流業的有序度方面,2010 年物流業有序度值僅為0.054 5,但2020年上升到0.930 0,上升幅度較大。經濟有序度方面,2005 年的0.083 7 增加到到2020 年的0.896 4,這與陜西省近年來經濟發展成就相近。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完善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交通業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經濟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物流業的繁榮。

表4 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有序度值
2.4 耦合度計算和協調度分析。運用耦合度模型相關公式計算陜西省經濟與物流業耦合協調度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度與協調度計算結果
由表5 可知,2005—2020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間的耦合度結果接近1,這個結果說明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耦合關系較好。根據耦合協調度的評價等級把2005—2020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程度劃分成了以下三個階段:首先是2005、2006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為2 級和3 級分別屬于嚴重失調和中度失調。表明期間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協調關系,物流業對經濟促進作用較低。主要原因有這兩年陜西省交通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且運輸成本較高。2005 年和2006 年陜西省物流業指標中公路里程、物流業固定投資和移動電話數與2007 年有較大差距,而2007 年開始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間的耦合協調等級轉變為輕度失調。其次是2007—2012 年,這6 年間陜西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由失調狀態逐漸趨于勉強協調狀態。得益于這幾年陜西省加大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運輸道路里程、固定資產投入、貨運量以及載貨汽車數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因此在此階段,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逐步趨于勉強協調狀態。最后是2013—2020 年,這8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協調度由勉強協調逐步向優質協調轉換,并最終在2019 年達到優質協調狀態。表明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相互促進作用比較強。這幾年陜西省經濟發展不斷增速,全省GDP 達到26 181.86 億元,財政收入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前幾年有了大幅提高,分別達到2 257.31 億元和37 868 元。與此同時,陜西物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物流信息化也在逐步推進。因此在該階段,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達到耦合協調階段,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程度逐步提高。
綜上,2005—2020 年陜西省物流業綜合發展水平與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呈螺旋上升趨勢,物流業與經濟之間存在較高的耦合度,耦合協調度逐步增長。陜西省2005—2020 年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有序度及耦合協調度趨勢圖如圖1 所示。

圖1
3.1 結論
(1)陜西省2005—2020 年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呈現交叉螺旋式結構特征。2005—2019 年,陜西省經濟綜合水平高于物流綜合水平。物流業與經濟耦合特征并沒有體現,其協調性處于失調狀態,主要是因為在此階段陜西省物流基礎設施與經濟沒有建立協同意識,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于經濟發展。2010 年陜西省物流有序度曾短暫超越經濟有序度,但是從2011 年至2019 年,陜西省經濟有序度再次超過區域物流有序度,并且差距逐步擴大。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陜西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與轉型升級。2020 年陜西省物流有序度逐漸超過經濟有序度,這一年陜西省不斷推進物流產業結構調整,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不斷增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物流信息化也在逐步推進。疫情下人們對網購需求的增加也推動了陜西省物流業的發展。
(2)陜西省2005—2020 年物流—經濟耦合協調度不斷增長,協調等級不斷提升。2005、2006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為2 級和3 級分別屬于嚴重失調和中度失調。表明期間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協調關系,物流產業與經濟協調發展意識薄弱。2007—2012 年,這6 年間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由失調狀態逐漸趨于勉強協調狀態,物流—經濟耦合協調度逐步提高。2013—2020 年,這8 年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協調度由勉強協調逐步向優質協調轉換。陜西省經濟發展逐步表現出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大力推動服務產業發展。
3.2 建 議
一是要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陜西省物流運輸網絡,建立經濟與物流業協同發展意識。2005、2006年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屬于嚴重失調和中度失調。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協調關系,2007 年開始陜西省物流業指標中公路里程、物流業固定投資和移動電話數較前兩年有了大幅提升,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所以從2007 年開始,陜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由失調狀態逐漸趨于勉強協調狀態。因此陜西省應該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物流業與經濟協同發展。二是要根據高質量發展要求,增強物流產業與經濟產業的契合程度。加快推進物流業與經濟業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促進物流產業升級改造,提升物流服務水平。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發揮智力資本對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推動物流產業與經濟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