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煜 張東霖 廣東煙草佛山市有限責任公司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向全黨提出要求,“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人才隊伍中最富創新活力的生力軍。進一步緊密圍繞黨的青年工作大局,在把握好新時代青年工作的規律特點的基礎上,形成系列貼近青年需求、彰顯青年特色、具備豐富內涵的青年工作品牌,進一步創新青年工作載體、對青年工作進行系統的規劃、整合青年工作的優勢資源和力量,是當前企業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的必然要求。
品牌建設包含了品牌的核心理念、建設主體、建設目標、行動方案以及實現愿景等內容,但要進一步推動青年工作開展與中心業務工作的融合,仍需要因地制宜、因崗制宜、精準施策,努力在服務大局中找準青年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堅持項目化工作思路,形成品牌化工作格局,力求以有效的品牌建設提高青年工作質量[1]。如圖1 所示。
堅持與時俱進,加強理論學習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青年群體更要有知識不足、本領不足、能力不足的緊迫感,在自覺加強學習、加強實踐中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學習氛圍,做到與時俱進,堅持以知促行。深入打造學習型青年組織品牌,主要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準確把握品牌創建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在學習型組織的創建過程中,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切實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努力營造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氛圍,建立健全務實管用的學習制度和長效機制,改進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方式,豐富學習載體,提高學習實效,使全體青年的知識素養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要使學習型品牌建設的青年受眾提高認識,以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通過提升學習的深度、廣度和時效性,提高學習能力和水平,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的要求,不斷探索新問題、新領域、新知識,幫助青年員工在面對各種問題和困難時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和路徑。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重點學習內容。一方面,青年員工要秉持學不可以已的學習態度,先學一步,深學一層,著力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靜下心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弄通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學習計劃,按部就班把理論根基打牢,嚴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現象,把黨章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著作選讀》等內容作為學習重點,認認真真讀原著、原原本本學原文,做到全面把握、融會貫通。另一方面,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學習好業務知識、崗位技能和實踐經驗,將工作需要和專業背景、興趣特長結合起來,掌握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理論方法、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形成適應工作需要的理論根基和知識結構。既要立足本職和中心工作,重點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常識、創新管理等知識技能,增強執政行政和創新服務的本領,也要在生產經營的企業內圍繞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經濟、金融貿易等知識技能。并要善于學習借鑒其他部門單位和學習總結本單位的好做法好經驗,緊密聯系自身實際,有機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豐富和拓展本單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履行社會責任是國有企業天然的職責所在。作為國有企業中的青年員工,履行落實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服好務也是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途徑。打造服務型青年工作品牌,要重視從業內和業外兩條線分別著手。一是業內工作方面,要結合業務工作崗位特點,以群眾利益為核心,以解決群眾問題為落腳點,以轉變服務群眾方式為抓手,強化服務質量,優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形象,對群眾申請辦理的事項,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不半途而廢,不虎頭蛇尾,認真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通過為自己“壓擔子”“做加法”“多守候”,實現人民群眾“少跑路”“少費事”“少費時”,從而有效縮短與群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要積極開展“開門納諫”活動,廣泛征求基層和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真正做到將服務品牌和意識滲透于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二是業外工作方面,要做到以點滴愛心傳遞溫暖力量,生動詮釋共產黨員的情懷、責任和擔當,通過黨群服務驛站、精準扶貧、駐點直聯、無償獻血、濟困救災等形式,發揮國有企業青年骨干員工在志愿服務中履行社會使命的表率作用,將自愿認領和安排推送相結合,根據青年員工的工作崗位和自身特長,結合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等活動,建立起一套有特色、可操作、可推廣、可復制的“為群眾辦實事”運行機制,真正把服務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去,贏得群眾的認可,在提供服務時就要格外傾注心力,緊扣群眾所需所盼,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辦實事、解難題。
新時代的青年生逢偉大時代,更要敢于迎難而上,不忘來時路、不負好春光,在實踐中錘煉勇于擔當、善于擔當、樂于擔當的政治品格,以實際行動踐行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的誓言,努力在新時代實現新擔當、創造新作為。一要營造一腔熱情敢闖敢干敢擔當的氛圍感。青年員工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干事創業,青年干部的優勢就在于“激情充沛”。打造擔當型青年工作品牌,要將“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要求貫徹始終,充分發揮青年突擊隊在急難險重工作中勇于奉獻、敢于擔當的精神,始終把不斷在干事中長本事,在歷練中變老練,充分發揚兢兢業業的釘釘子精神作為青年成長的“硬標準”“硬道理”。二要營造不進則退掌握本領善擔當的緊迫感。要讓青年承擔起擔子,沒有真功夫、真把式,趕鴨子上架只會弄巧成拙,打造擔當型青年工作品牌,仍需要以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長真才,在干中學、學中干,增長出擔當的智慧、才干和辦法。因此,配套的品牌建設方案,要聚焦培養賦能型、實踐型、應用型青年人才,使青年人才在專業訓練、實踐鍛煉中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成為攬得了“瓷器活”的“金剛鉆”。三是要營造主動作為、敢于擔當的責任感。青年工作品牌建設是最關鍵的一步,不是靠敲鑼打鼓喊口號就能實現,而是需要發揮青年工作在其中的主觀能動性,促使青年人才立足本職崗位,潛心鉆研知識技能,注重向基層學習,練就干事創業的鐵肩膀,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將主動作為的責任感釋放出來,做到放心不下把急事抓緊,庖丁解牛把難事抓實,時不我待把愁事抓好,在“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之下做全力以赴的行動派。
做好青年工作品牌的創建工作,關鍵在于有一支好的團青干部隊伍,也即團支部和青年工作委員會,是企業開展團青隊伍建設的兩個重要抓手,既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關鍵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廣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的號召,也要真正把一批熱愛共青團事業、思想過硬、具有奉獻精神和開拓精神、有一定組織領導能力和群眾基礎,能夠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員吸收選拔到團青干部隊伍,激發團干部隊伍建設“新活力”,為青年工作品牌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使各項工作更好地服務團青員工,自覺當好黨組織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把牢團青員工隊伍“方向盤”。
開展青年工作品牌建設,不能僅靠制定方案、印發通知、制作臺賬等書面落實,更需要具體的品牌建設陣地與活動載體,真正做到將青年發動起來、聯絡起來、凝聚起來。要因時因勢結合活動載體建立青年工作陣地,例如打造“青年驛站”,將青年黨員志愿服務工作的品牌建設植入黨建陣地調動青年黨員學習、實踐和服務的積極性;開設“閱讀書屋”,定期開展各類理論學習和閱讀活動,找準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的最佳結合點;積極探索“黨建+互聯網”新模式,突出分層分類,用好網絡學習、學習強國等平臺,結合開展“學習之星”的評比活動,形成行之有效的“手機黨校”“線上課堂”,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學習氛圍[2]。要打造“創新空間”,為各類工作課題攻關提供交流研討和技術輔導平臺,充分發揮青年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助力創新項目的成功孵化,不斷為青年創新開展各項課題任務充電賦能。也可以關注青年員工業余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娛樂方面,開設體育運動、音樂曲藝、圍爐夜話等主題的交流活動,吸引不同愛好領域的青年前來,在交流、展示、互動中提高青年全方位的能力素養,為青年活動注入青春活力。
青年工作的品牌建設,需要有啟動實施,更需要落地和驗收。不論是前述的學習型、服務型、擔當型還是其他自選品牌切入,其通過驗收的標準,均需要重點關注品牌建設是否賦予了充分的價值,實現了品牌建設的目標。不同品牌建設的切入點個性評價標準是各異的,但均需要實現的共性創建效果則包括,要在強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領上取得成效、在組織青年建功大局上取得突破、在推動青年全面發展上取得進步。真正做到擦亮青年底色、厚植青年理想、磨礪青年本色、盡顯青年風采,引導青年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擔當作為中彰顯青春價值。
青年工作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止于創建方案的落地實施,品牌打造的保質保量需要同步落實,方能形成百花齊放的青年工作品牌創建工作新格局。筆者圍繞青年工作品牌創建質量的提高淺談以下幾點思路。
青年工作品牌建設不只是包裝出一句響亮口號,不只是在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向著品牌建設的方向戴帽穿靴,而只有真正與中心工作相融合才能更具生命力,做到因地制宜、因崗制宜、精準施策,找準與中心工作相契合的切入點,例如企業中常常設置的辦公室、工會、后勤中心、團委以及青年工作委員會等部門、組織或崗位,其中心工作職責即為服務、協調、高效、中樞等為主要功能性定位,即可以服務型品牌建設為品牌切入點;對于生產車間、業務部門等,則可以擔當型組織青年組織品牌為結合點,鼓勵青年干部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中經風雨、見世面、快成長,在各重點項目中精準發力,激發出青年隊伍的強大活力和創效激情,真正實現以品牌創建為契機,以實現青年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為創建目標,著力拓展融合青年工作的內涵和外延,構建融合發展的品牌引領體系,營造出青年工作與中心工作高質量融合的濃厚氛圍,真正實現青年工作的品牌理念渲染,為中心工作的提質增效擦出火花、點燃火苗。
品牌創建考核評比,是做強做優青年工作品牌的“指揮棒”。可以通過“比一比”“曬一曬”“評一評”,將青年工作品牌建設的要求與優秀團員、優秀團干、優秀團組織等方面的評先爭優相結合,用考核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切實提高團組織和青年工作委員會等參與青年工作品牌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作用于青年工作品牌創建工作的高質量與全覆蓋[3]。還可以充分運用觀摩、評議、研判等多種方式,在基層團組織開展互督互查互評、互看互學互比,引導基層主動審視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對癥下藥。考核的同時也要注重跟蹤問效,注重全過程考核,強化結果和過程一起考、一起管,既要“期末考”,也要“單元考”。要注重真材實料,摒棄論資排輩、論功行賞、形式包裝等不正之風,注重發掘效率確有提升、凝聚力確有增強、先鋒模范作用確有發揮、青年骨干擔當作為確有表現等品牌創建工作實績,有效推動青年工作品牌成果的轉化運用和復制推廣,真正使青年員工對品牌理念做到入腦入心入行,使品牌創建成為青年工作的一系列生動實踐。
由于青年員工往往分散于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地理物理距離,年齡跨度、年齡脫節等因素,導致團青員工感受不到組織的關懷,團組織、青年組織對青年帶動作用不夠、先進性體現不明顯、吸引力凝聚力不夠。為有效發揮青年組織的引領發展作用、提升品牌創建效應,可以推動青年工作資源配置由相對封閉向善借外力轉變,以跨地域、跨行業、跨行政級別的聯合型、功能型青年工作共建、實現責任共擔、資源共享、經費共籌、事務共商,對青年工作品牌進行提檔升級。并可以通過適時組織青年開展談話談心交流活動,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與他們共同研討市場對策、找尋發展契機,帶領青年創新破局。在生活方面,公司黨團組織應指導各級機構因地制宜,創新活動載體,廣泛開展聯誼、親子、益智、公益、座談等各類活動,切實滿足青年的個性化需求,增強青年團隊合作精神;主動搭橋牽線,帶領青年與區域企事業單位的黨團組織開展聯建共建,進一步拓寬交流平臺,幫助青年員工擴大朋友圈,豐富社交面,融合青年工作資源。
青年工作品牌的創立是個長期性工作,也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本文依次從實際出發,從學習型、服務型和擔當型等子品牌角度為青年工作品牌建設的切入提供參考角度和思路,并從品牌創建的人員組織、陣地載體和內涵外延等角度探索了品牌創建的實踐路徑,提出可考量、可復制、可遷移的有效舉措,進一步謀劃將青年工作的品牌建設成效轉化為長效機制的思路、成熟的青年工作模式,將激勵青年發揮榜樣示范帶頭作用,勇于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敢于在各自的崗位實踐中擔苦、擔難、擔險、擔重,助力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