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
*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658)的研究成果。
摘 要:“雙減”政策出臺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設計個性化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教學手段。設計語文個性化作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基于“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原則;二是立足語文學科特點及實際學情,突出個性特點;三是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優勢,設計靈活多樣、形式多樣的個性化作業;四是充分利 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業;五是鼓勵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173-03
個性化作業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選擇為基礎,設計具有個人風格和個性色彩的作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作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基于此背景下,研究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途徑及效果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一、“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原則
“雙減”政策中明確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作業質量,尊重學生個性。“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要在保持原有學習質量和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堅持“五育”并舉,立足學生實際,為學生全面發展助力。基于以上背景及研究發現: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語文個性化作業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基礎性原則
作業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鞏固過程,也是教師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遵循基礎性原則,設計具有基礎性的作業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基礎性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設計一些拓展型作業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開放性原則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其主要功能在于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拓展新知識。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情來選擇不同類型的作業形式。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作業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綜合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深入探究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主體性原則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作業方式,導致作業質量不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也不強。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利用不同形式的作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型作業、探究型作業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研究。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從不同角度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來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因此,作業設計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個性化差異。作業設計要做到布置有層次、有彈性。根據教學目標及內容的不同層次來布置作業任務。教學目標為低階目標時,可以布置基礎型與掌握型作業:基礎型作業側重于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型作業側重于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與運用。教學目標為高階目標時,可以布置拓展型作業:拓展型作業是將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目標為終極目標時,可以布置實踐性與創造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要求學生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創造性作業要求學生設計出富有創意的作品,通過創新設計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合理設計語文個性化作業
(一)立足語文學科特點及實際學情,突出個性特點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仍需要不斷培養。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個性化作業。
例如,在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個性化作業:①情感表達:請你寫一篇短文,描述你對祖國的感情。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可以包括你對祖國的認知、你所感受到的祖國之美等。②創意繪畫:如果你對繪畫感興趣,你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可以是祖國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或者你心中理想的祖國景象。③對比分析:比較《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表達的情感和你自己的感受,看看有哪些共鳴,又有哪些不同。可以通過表格、圖表等形式進行呈現。
此外,針對《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同樣可以設計個性化作業:①感悟寫作:請寫一篇關于你的母親的感悟文章,表達你對母親的感恩、理解和思念之情。可以回憶母親對你的關愛,也可以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和敬意。②行動表達:你可以幫助母親做一件事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情。可以是做一桌美味的飯菜,或是完成一次家務勞動。③家庭訪談:與家人溝通,了解他們對母親的看法和記憶。可以通過訪談的方式收集家庭中不同成員對母親的回憶,可以通過文字、錄音等方式呈現。
通過這樣的個性化作業設計,學生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同時能夠培養其表達和創意能力。這種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表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二)發揮語文學科優勢,設計靈活多樣、形式多樣的個性化作業
語文作業設計不能過于機械,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個性化作業。同時,語文作業的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中有所收獲,體現分層教學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詩詞抄下來,并要求全班學生進行背誦。但對那些對詩詞內容不感興趣,且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則是很大的負擔。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因人而異地設計個性化作業。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作業:①根據本單元的主題,選擇一首詩歌,在教材中查找相關資料,以詩歌的形式寫出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感悟;②以“春”為主題,在網絡上搜索關于春天的詩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一首詩;③將自己所選的詩歌和詩中提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詩句等在班內交流并進行展示;④將自己寫的詩及欣賞到的詩意畫或照片等作為班級美篇進行展示。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注意不同層次學生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作業,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總之,語文作業設計應根據不同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需要進行,以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軟件被廣泛應用,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設計作業,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魯迅的寫作手法,筆者在課堂上利用微課為學生講解了“百草園”的特點。還播放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片段,讓學生體會魯迅對童年生活的喜愛和懷念。同時,筆者還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其他作家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描寫視頻,在這節課上,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看到魯迅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童年生活的樂趣,了解了作者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喜愛的情感。課后,筆者還利用軟件為學生布置了相關的個性化作業: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作品閱讀,體會魯迅童年生活的樂趣。接著,筆者利用電腦將這些材料呈現在屏幕上,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內容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魯迅是一個熱愛大自然、喜愛動植物的人;有的學生說魯迅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刻苦的人;還有的學生說魯迅是一個關心他人、善良而又勇敢的人。這些都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可見,多媒體技術在本次教學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魯迅的作品風格。多媒體技術在語文作業設計中具有很大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掌握知識。
三、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評價標準
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面向全體學生,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作業設計中,根據不同類型作業的特點和要求,讓學生從完成作業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在作業布置上,教師要發揮好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評價主體要多元,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評價。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將同一類型作業設計成多個系列,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對作業的整體設計、完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等方面的評價。
其一,作業是否體現基礎性。這就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主要看作業設計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有無出現“一課多練”“一張試卷多個題”的現象。要做到基礎知識的基礎性,必須回歸課本。同時,要關注作業設計是否有層次,有梯度,是不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對作業的評價也要做到少而精,不能把作業做成重復的機械訓練,更不能布置給家長和學生批改后的重復題。
其二,作業是否體現綜合性。這是指作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綜合性特征。主要看作業是否能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不是把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對作業的評價,既要關注作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是否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和語文學科價值。
其三,作業是否體現實踐性。這主要看作業內容是否體現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內容;作業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年齡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關注作業設計是否體現了課內課外相結合,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對布置的作業,應盡量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要關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實際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其四,作業是否體現創造性。這主要看作業是否體現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實際應用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關注作業設計是否能夠鼓勵學生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知識技能,獲得成功體驗;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 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效果評價
教師也可以采取教師、家長、同學、同伴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評價。
一是作業批改與反饋。通過教師批閱作業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如教師利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批改,并在班級中進行展示交流,以引起學生對作業錯誤的重視。教師可以采取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做錯的地方進行評價,并讓學生了解自己做錯的地方在哪里,及時更正錯誤;教師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法、談話法等方式收集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對作業進行評估。
二是學生互評作業。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有利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也可以通過互評的方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還可以通過不同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是作業展示與評價。語文學科除了知識,還有語言文字運用、思維能力、審美情趣等,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手抄報、小書法展示等方式來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
五、結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和實際需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同時,在完成語文作業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積極表達、認真傾聽。這樣不僅能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還能培養其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關注和引導。
參考文獻
[1]張勤.“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2(22).
[2]張利.“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布置的現狀與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2022(17).
[3]田朝霞.“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項目式課外作業布置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2.
[4]崔敏.“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有效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