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軍, 馮語茜, 任 華
南充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37000
科技服務業是指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經驗、信息等要素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主要包括科學研究、專業技術服務、技術推廣、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訓、技術咨詢、技術孵化、技術市場、知識產權服務、科技評估和科技鑒證等活動[1]。我國科技服務業的概念最早來源于1992年出臺的《關于加速發展科技咨詢、科技信息和技術服務業意見》,其中將科技咨詢業、科技信息業和技術服務業統稱為科技服務業。該意見指出,大力發展我國的科技服務業,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也是科技界面向經濟、進入市場的一條重要途徑??萍冀绫仨氃鰪妼Πl展科技服務業重要意義的認識,采取切實措施,盡快把我國的科技服務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2]。
目前,我國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總體實力、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機制都還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外,我國科技服務業的服務功能還不完備,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急需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滿足,研究機構成果轉化率不高,兩者脫節阻礙創新驅動發展。所以,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重要意義。
在南充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科創強市的背景下,筆者通過整理全市2019年以來科技服務業統計、匯報資料,結合相關科技平臺統計數據系統調查南充市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狀況,揭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提高南充市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進而推動全市的科技創新工作。
近年來,隨著南充市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發展,通過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南充市科技管理部門逐漸認識到了科技服務業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南充市科技服務業平臺不斷完善,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新型科技服務組織和服務業態不斷涌現,服務質量和能力穩步提升,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據2022年南充市科技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南充市立足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服務,著力加強重點實驗室培育和發展。據南充市科技局高新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市擁有省(部)和市級重點實驗室達到39個(其中省級3個),同時以南充市技術轉移中心和四川省技術轉移中心南充分中心為重點,加快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全面推進技術合同交易。此外,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強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訓輔導、技術咨詢、科技成果評估、科技鑒證和創業孵化服務,促進企業“升規入統 ”。
據統計,2021年南充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850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戶,國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空間)15家。該市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服務,通過舉辦創新挑戰賽(南充)和嘉英薈·南充雙創大賽,以省級科技金融結合特色試點市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務組織和服務模式,全市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南充市近年來全力推動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取得不少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南充市科技服務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專業化程度不夠高,執業人員資質較低,自身服務水平和能力不夠,缺乏龍頭骨干企業。部分科技服務機構沒有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運行機制,服務效率和質量低下,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南充市科技服務業專項經費在市級科技計劃專項資金中的占比較低,未有效起到資金引領和促進發展的作用??h(市、區)缺少針對促進科技服務機構長效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及銀行信貸等社會資本對科技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夠。
南充市科技服務業沒有形成分工明確、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科技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適應市場需求的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機制,缺乏有效的信息、資源、利益等共享機制,創新要素流動受阻。
據2022年南充市科技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四川省共有1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其中成都10個、綿陽2個、德陽1個、攀枝花1個、雅安1個,南充還沒有,僅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全省有130個)。全省共有1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成都10個、綿陽4個、瀘州1個、自貢1個,南充也還沒有,僅有三環電子和中科九微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省305個)。全省共有4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都21個、綿陽7個、內江3個、瀘州2個,南充只有嘉陵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1家。
南充擁有11所高等院校、85所科研機構、6家三級甲等醫院、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9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8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每年自然科學研究序列科研成果4 000項以上,但是這些成果沒有得到充分轉化。(相關數據來源于2022年南充市科技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報告統計數據)
南充市的科技創新資源主要集中在市轄三區,其他縣(市)差距明顯。例如全市共有105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三區69戶,占全市總數的51.2%,閬中、儀隴、蓬安均只有4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萍夹椭行∑髽I全市共850戶,其中三區434戶,占全市總數的51.1%。全市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共有9家,儀隴、營山、閬中沒有。 (相關數據來源于2022年南充市科技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報告統計數據)
南充市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筆者根據南充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從體制、機制、創新平臺、服務體系、人才等方面提出以下發展策略。
圍繞四川省現代服務業規劃布局,聚焦南充科技事業和產業發展實際,大力支持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科技信息資源共享開發、科技文獻信息檢索、知識產權、科技金融、行業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開發、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提升科技服務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強科技服務型企業培育,支持科技服務機構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加快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加快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
地方科技管理部門應按照專業化、集約化、信息化以及社區化的建設和運營標準,集中優勢協調各方資源,克服困難,按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鏈條孵化模式,加快推進科技孵化平臺建設。同時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整體規劃,差異化布局,統籌推進全市孵化園、眾創空間建設,加快建設南充雙創中心、南充高新區科創中心、南充航空港科創中心和嘉陵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強化管理運營規劃布局,切實發揮好孵化功能。切實加強南充市孵化器載體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專業的技術支持平臺和綜合公共服務平臺,針對融資難的中小微科技企業搭建專業的金融和保險服務平臺。支持南充高新孵化園、南充雙創中心等爭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高坪航空港科創中心和其他有條件的縣(市、區)爭創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南充高新區創建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加強農業星創天地建設,支持縣(市、區)孵化平臺做大做強、做出特色。
積極融入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1+4+N”體系,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南充分中心,優化提升南充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南充市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水平,積極創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招引建設,支持駐市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建設技術轉移機構。加強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提高技術轉移專業服務能力,爭創國、省技術轉移中心人才培養基地、高端人才引進示范基地。加強技術要素市場配置,暢通科技成果供求信息,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
充分發揮科技管理部門在產業支撐、技術創新以及技術支撐環節中的重要溝通作用,全面整合政策服務、技術服務、業務咨詢、科技文獻信息咨詢等各類服務資源,為南充市中小微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通過組建小微企業聯盟、產學研服務聯盟、產業創新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服務機構,全力打造產學研合作、高端人才培訓、政策輔導與服務、項目管理與咨詢、投融資服務、情報信息、財稅、資質認證、成果轉移轉化市場等各類專業的服務平臺,縮短市場需求和基礎研究之間的差距,提升重大研究成果創新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運用效率,形成具有南充特色的科技服務創新服務體系。此外,還應最大限度發掘科技服務潛力,進一步促進科技服務業務模塊化,形成可以高效共享的優質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依托物聯網技術創新市場化手段,大幅度提升科技服務對接配置效率,降低科技服務供求雙方匹配成本,使科技服務企業面對突發事件的響應機制更加便捷高效。
結合南充實際,研究制定全市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完善促進科技信息服務業長效發展的專項政策,充分保障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空間。強化對研發服務能力提升和機構能力建設的支持,打造良好的科技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廣使用科技創新券、“天府科創貸”,降低科技服務、科技融資成本,確保科技政策落地落實。
加強科技服務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領軍人才、科技菁英、苗子工程等科技人才計劃,全方位、多層次培育科技服務人才,形成梯次配備的科技服務人才隊伍。實施“果州萬人計劃”,助力“嘉陵江英才工程”,引進一批高端科技服務人才,加強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管理和服務,提升南充市科技服務整體水平。設立科技服務人才創新專項,對科技人才的創新項目予以積極支持。
南充市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較發達地區還有很大的差距,起步晚、規模小,政府、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各方應攜起手來,聚力推動南充市科技服務業的創新發展,著眼于市場,優化科技服務業發展模式,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為南充市的創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