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總編輯 毛加喜
已經過去的2022年,時間的刻痕格外地深。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22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國際環境“風高浪激”,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中國人民頂住了“三重壓力”和諸多風險超預期的沖擊,穩定了經濟社會大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出堅實步伐。這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二十大重申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是人民性,重申了黨治國理政堅持人民至上的邏輯;進一步明確了中國道路成功的答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一年,黨和政府傾聽人民的呼聲,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要把敬意獻給勤勞堅韌、共克時艱的中國人民。正是在田間、流水線、商鋪、物流、手術室、實驗室、講臺……堅守的每個人,正是服從大局,為應對公共風險不吝付出的每一個人,讓中國前行的步伐依然堅實。歷史應該記住2022年我們的經歷,我們的奮斗和付出,以及疫情三年我們相互扶持,共同護衛著國家的安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2023年經濟工作仍要承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進一步做好“兩個統籌”,提振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此大政方針之下,財政治理和監督理論研究、傳播工作者守住職業的尊嚴和專業的光榮,必須對財政如何服務大局,財政工作如何在“兩個統籌”“既要又要”之間作出科學精準的權衡提供誠實的發現和有價值的理論指引。
理論轉化成物質的力量,需要理論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拒絕閉門造車,緊密聯系實際,真正融入人間煙火,把握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揭示真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財政治理和監督,是守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守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更需要理論研究和傳播工作者發現真相、說出真話,更需要作出基于實踐、服務于實踐的經世濟民的文章。三年疫情給財政帶來了怎樣的改變、累積了什么樣的風險,底數要摸清;經濟是基礎,財政是國家治理的支柱,這是基本規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在超預期沖擊之時,也要守住經濟財政可持續的底線,財政如何服務于“拼經濟”,需要系統深入研究;財政資源在“兩個統籌”之間的騰挪,輕重緩急的考量和杜絕資源錯配的應對之策,需要科學精準;財政如何助力“三穩”,需要真知灼見;財政監督如何形成國家和社會合力,“長牙”、發威,其機制、體制和實務操作要確保有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在財政治理和監督中,如何共享人類制度文明的成果,吸取他國財政資源配置、財政治理的經驗教訓,需要廣闊的國際視野……財政治理和監督理論及實踐,有諸多亟需得到回答的課題。答案要從人間煙火之中,要從豐富而又復雜的實踐中去獲得。
我們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祝福每一個家庭幸福安康,抖落時代的塵埃,我們定會迎來春暖花開,迎來更加興旺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