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奕 胡 倩
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授業解惑的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和獨立人格,增強其創新和創造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能力,還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全面發展(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2020)。“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大一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和核心通識課程,是大學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一環,在人才培養、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在經濟、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與持續深化,英語作為認識世界和國際交流的一種重要工具,在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形勢下做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英語教師的難題和挑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應努力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深入挖掘英語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英語教學,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何蓮珍2020)。
“大學英語”是全國高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特點是課時多、參與面廣、時間跨度大,一直是學生在本科期間學習第二語言的重要途徑。英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和工具,英語學習的初衷是掌握交流語言工具、認識世界和傳播中西方文化。長期以來,大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培養和英語相關文化知識的傳授,思政教育較為欠缺。隨著我國步入新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要求逐漸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也應與時俱進,拓展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郝佳婧2020)。除了要完成英語技能的訓練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外,還要關注學生愛國情懷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從英語教學向英語教育轉變。在“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上,教育部吳巖司長強調,高等外語教育要全面融合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先進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使其成長為高素質國際化人才。
在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信息渠道多樣化的今天,學生很容易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不同的信息資料,也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信息所誤導。特別是國外部分媒體歪曲事實的報道,更是不斷沖擊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培養基地,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一方面傳播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與發展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宣揚我國豐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形成文化自信,自覺抵制文化糟粕。
“學習強國”平臺具有權威性、時政性、鮮活性、綜合性和專業性等特點。“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是“學習強國”的標語。“學習強國”共有17 個板塊,180 多個一級欄目(唐月亮2019),目前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強國通、百靈、學習、電視、電臺外,還進一步推出了一些二級欄目,涉及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軍事、影視等領域,匯聚眾多權威報刊資訊,如《中國青年報》《英語世界》等,提供各種免費閱讀資料。另外,“學習強國”專門設置了推薦欄,提供最新、最全的資訊,實時報道黨的二十大的相關信息和報告,有助于了解中國的未來發展和世界的變革。“學習強國”還設置了“在家上學”“同上一堂課”等在線學習欄目,內容涵蓋學前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郭立、程衛軍2020)。“學習強國”推出很多精品慕課,或來自國內知名學府,或出自國際著名高校,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真實感受到高品質課程,還能通過《英語世界》、最新英語播報等頻道了解最新的時事動態、科技進展。“學習強國”在努力打造最完整的核心數據庫,最豐富的文化資源庫,最創新的學習生態系統,全方位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劉漢俊2019)。
根據《指南》立德樹人的要求,在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需要有意識地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在信息時代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現代文化的創新成果繼承下來、傳播出去,是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因此需要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平臺,將課程思政作為立德樹人的手段長期、多維度地加以探索和實踐。
“學習強國”是一個交流、互動的融媒體平臺,涵蓋多方面的優質內容,是一個種類齊全、理論性強、整合度高的素材寶庫,不僅能豐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還能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各類教材,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等,其主要作用是傳播新知識、新思想,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為了改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思政教育,教師應在做好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同時,結合課程內容,深挖課程相關思政元素,傳播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習強國”中豐富的文化、學習資源可與大學英語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教師應深度發掘其結合點,實現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高度統一,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2 單元的主題“價值觀”為例,本單元教學核心是要引導學生向善,多支持并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任課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在“學習強國”平臺搜索相關內容,如梅德明教師的演講、致敬志愿者的話題討論和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微視頻)展播等,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善”。任課教師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安排各組討論的話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下盡其所能地收集相關資料,利用找到的視頻或圖片制成PPT 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并運用英語對此話題進行匯報。在學生匯報結束后,任課教師進行點評并拓展相關知識,如借助“學習強國”國際頻道的“中英文漫畫:儒家經典三百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古代圣賢對“仁善”的看法,如《孟子·離婁下》中“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The man of true virtue is all loving,and the man of genuine propriety is respectful to all.”“Lilou”,Part II,The Works of Mencius);《荀子·修身》中“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Seeing moral deeds,one should reverentially self-identify it.Seeing immoral deeds,one should be watchful over and reflect on himself.”“Self-cultivation” from Xunzi)。這樣,學生在了解我國古代哲學魅力的同時,學習地道的經典讀本的英語翻譯。任課教師還介紹公益組織和公益活動,給學生推薦優秀的公益紀錄片,并要求他們完成英文觀后感作業,從而加深其對本課主題的認識。
此外,任課教師指定“學習強國”中的“頭條英文播報”“雙語金句”“中英雙語賞析中國古詩詞”等作為課外補充閱讀材料,在課堂上通過單詞聽寫、金句翻譯、原文閱讀理解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傳播正能量,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汲取西方文化的精華,引導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走正確的路。
《指南》鼓勵大學英語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線上線下自主學習途徑和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促使他們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學習強國”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文化資源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可能性。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推送“學習強國”中的英語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推送“21 世紀報”學習強國號和“學習強國”中百通社推出的12 期“雙語課堂”,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相結合,在學生群體中創造性地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釋與傳播工作。2021 年7月10 號,“21 世紀報”學習強國號上線,每天更新英語學習、21 世紀杯、TESOL 中國和育人先鋒等欄目,給學生提供了充滿中國智慧的精神食糧。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突出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明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目標和要求。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學英語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清楚“三培養”,即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要堅持“三傳播”,即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和傳播真理;要做到“三塑造”,即塑造新時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的新青年。例如,所在學院某位教師牽頭,諸多師生參與的“雙語思政課堂”,從微信公眾號慢慢成長壯大,直至成為被“學習強國”平臺認可并推薦的“深耕課堂”。任課教師通過增加“雙語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推薦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深耕課堂”中的紅色黨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雙語熱詞和金句,八十年校慶獻禮特輯等,幫助他們不僅在英語學習上取得進步,而且更進一步了解黨的革命和發展史,最新的國家大政方針,思想上能緊隨國家步伐,成長為一名政治過硬、高素質的大學生。
此外,任課教師還推送“學習強國”中“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頻道和“頭條英文播報”,指定學生每天閱讀一篇最新的英文時事報道,使碎片閱讀成為有效學習、淺閱讀變為深度學習。通過日積月累的自主學習,把英語學習變成一種常態,既能鍛煉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概括閱讀能力,又能激發其自主學生能力,還能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政教育。
“學習強國”中不僅有豐富的學習資料,而且有豐富的文化傳承。“學習強國”中“國際”頻道的“學習世界”欄目推出了Amazing China 專題視頻,用英語配音、雙語字幕講解中國各地風景名勝、地理知識等,鳥瞰美麗中國,讓學生既能云游祖國秀麗山川名勝,又能“漲”知識、學英語、練聽力。“學習強國”中“傳播中國”頻道下設“傳播資訊”“影像中國”“圖文中國”等欄目,實時展示各大新聞媒體對對外交流活動的報道,展現中國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文化節慶、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呈現豐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英語世界”強國頻道還涵蓋英語演講、歌曲、詩歌等內容,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窗,開闊其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同時讓其在真實語境中理解文化、社會意義和中國國情表述。“學習強國”電視節目專題經常播放“詩詞大會”“地理大會”等優秀的節目,向學生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讓他們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通過“學習強國”中的英語學習,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對國家的認同同步提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既增強了文化自信,又完成了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及家國情懷、文化自信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學習強國”平臺與大學英語課程內容有機融合,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初步探索。大學英語教師利用“學習強國”眾多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強化社會主義價值觀,增強其文化素質,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在“學習強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深挖大學英語思政元素,不斷完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深度和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