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巖
在當今科技不斷發展變化、國際形勢日益復雜的時代,各種信息充斥在人們眼前。面臨如此浩瀚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正確、有價值的,哪些信息是錯誤、毫無意義的,需要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全球化時代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其中,思維品質的表現包括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理、批判與創新三個維度,并詳細闡述了各學段對應的目標(教育部2022:10)。
有鑒于此,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批判性思維能力成為教育者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羅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提出:“批判性思維是為了發展認知和良好決策而進行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維。”(轉引自歐陽林,2019:9)批判性思維包含兩個方面:品德和技能。品德指求真、開放、理性、公正、反思和發展等心智傾向;技能指包括分析、闡述、解釋、推理、綜合、評價、判斷在內的多種思維技能。這里的“批判”一詞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通過理性分析主動去質疑和開拓。《批判性思維》一書中也指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需要包括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思維素質和訓練學生認知技能(格雷戈里·巴沙姆、威廉·歐文、亨利·納爾多內,等2019:7)。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Richard Paul & Linda Elder)創辦了思辨研究中心,對批判性閱讀的教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人類的天性就是思考,但很多思考本身是片面、歪曲、以偏概全或愚昧無知的。這些劣質的思考對我們的經濟和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批判性思維指人類審視思考自己的思維,并意圖改善它。在批判性閱讀中,讀者積極主動進行閱讀,下意識地跟作者進行對話,掌握閱讀的主動權(Richard Paul&Linda Elder 2016a:1)。
《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包括思維品質在內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列出了思維品質三級培養目標,其中關于批判與創新的三級目標見下頁表1(教育部2022:10)。

表1:《課程標準》中關于批判與創新的三級目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解讀》也明確指出: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度和行為,不茫然接受一種觀點,也不武斷地拒絕一種思想,通過正確的途徑,求證事物的真假(梅德明、王薔2020:70)。
縱觀世界,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國外,國內相關研究較少。截至2022 年11 月28 日,在中國知網上以“批判性閱讀”作為關鍵詞進行精確檢索,搜索結果為826 篇,其中包括409 篇學術期刊論文,289 篇特色期刊論文,以及128 篇學位論文。其中,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情況見下頁表2:

表2: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情況
以“批判性閱讀”作為關鍵詞,分別以“初中英語”“高中英語”“大學英語”作為主題進行精確檢索,搜索結果見表3:

表3:不同主題論文發表情況
從表2 和表3 可以看出,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頒布后,雖然批判性思維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是關于初中英語的研究較少,而且批判性思維僅僅在研究中出現,距離真正全面走進初中英語課堂、使大多數甚至全體學生獲益還有很大的距離。大多數初中英語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還很模糊,甚至認為批判性思維就等同于一味否定,未掌握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理論,也不清楚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初中生年齡在12—15 歲,不僅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期,而且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時期。
以所在學校初中英語教學為例,嘗試探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供借鑒。
首先,講解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概念,使學生能根據思辨的十大標準即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相關性、深刻性、寬廣性、邏輯性、完整性、重要性、公正性分析論述的有效性;努力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所需的八大品質:誠實、謙虛、相信理性、堅韌不拔、公正、勇氣、同理心、獨立思考。其次,講授具體的思辨方法。例如:如何分析和辨別文本信息和觀點?如何進行歸納和演繹?如何分析命題的邏輯?如何搜集、評估信息?
以EIM 教材Book 1 Unit 6 Eat for Life 為例,探索通過設計相關活動,有效提問,利用英語課堂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1.教學內容
課文主題語境為“人與自我”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語篇類型為闡明事理類說明文(How to live a long and healthy life)。文章采用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闡述了何為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起其興趣。全文為“分—總”結構,共六段:第一、二段通過設問引出說明對象“如何能夠健康長壽”,引發讀者思考,并介紹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第三至五段說明日本沖繩地區及地中海飲食習慣,對比分析這兩種健康飲食的共同點;第六段總結長壽的秘訣是健康平衡飲食,學會釋放生活中的壓力,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2.學習目標
學生在學完課文后,應該能夠:
(1)發表演講,倡導大家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用英語講述健康膳食金字塔,并利用該金字塔指導自己保持均衡的飲食;
(3)理解說明文如何選取恰當的例子來支持作者的觀點;
(4)批判性閱讀和思考:我們能否照搬文章中的兩種飲食習慣?影響國家人均預期壽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平衡健康飲食和享受生活之間的關系?
(5)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
3.設計思路
(1)課前。
學生活動及目的:①課前觀看視頻:學生觀看地中海飲食視頻,了解課文背景知識。②課前演講:學生介紹自己的生活方式,討論哪些是健康的生活習慣、哪些是不健康的。③課前導入:學生填寫調查問卷,了解并評價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學習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些表達。
思維品質培養:構建本課話題與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讀前。
學生活動及目的:關注文章的標題、語篇類型和整體結構,引導學生樹立整體閱讀意識。
思維品質培養: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作出合理的推斷。
(3)讀中。
學生活動及目的:①快速閱讀,判斷文章的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②分部分聽讀課文,通過思維導圖和膳食金字塔,引導學生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復述課文內容,帶領他們梳理文章細節知識,歸納共同要素,利用圖形分析、重構文章主要內容,內化所學知識。
思維品質培養:培養學生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能力,并針對獲得的不同信息,重新歸納,建構新的概念。
(4)讀后。
學生活動及目的:①假如你是健康小衛士,請小組合作發表演說,倡導大家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復習所學,利用重構后的課文進行表達輸出;小組四人合作完成演說,容易達成目標。②討論:我們能否照搬文章中的兩種飲食習慣?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氣候、食物、飲食習慣不同,對于這些飲食習慣,應該取其精華,而不能簡單照搬。③由文章所選的例子入手,首先,文章列舉了什么例子,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其次,向學生展示地中海地區的國家,如希臘、西班牙的人均預期壽命,引導他們反思說明文例子的真實性;最后,思考不同國家的人均壽命不同的原因。針對從課文中獲得的多種信息,引導學生批判性思考,提出更多相關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
思維品質培養:①培養學生通過思考和搜索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形成自己的看法,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②針對各種觀點和思想的假設前提,提出合理的質疑,通過查閱資料辨析、判斷其價值,作出正確的評價。
(5)課后作業。
課后分層作業設計及目的:①制作海報,宣傳健康生活方式。②閱讀課后文章——卡爾曼特(Calment)的故事,找出其健康及不健康的習慣,并猜測卡爾曼特的年齡。③學生自行搜索卡爾曼特的信息,思考并探究:如何在享受生活和保持健康之間保持平衡?④批判性思考:你喜歡文章的結尾嗎?有沒有更好的說法?
思維品質培養: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卡爾曼特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卻存在不健康的習慣。如何在享受生活和保持健康之間保持平衡?把這個有爭議性的話題拋給學生,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信息輸出,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使其將已有信息通過演繹,處理新的問題;通過辨析,作出正確的評價,不盲從別人的觀點,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
擁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能積極地尋找假設、關鍵概念和思想、證明實例、暗示和結果,據此公正、精確地理解原文(Richard Paul & Linda Elder 2016b:19)。
批判性閱讀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paraphrasing),用易于理解的文字進行釋義。第二階段(explicating),詳細解釋論點。第一,用簡單的句子陳述要點;第二,換種說法,進一步闡釋該論點;第三,舉實例說明;第四,用隱喻、類比或借助圖片、圖表將論點與自己的以往經驗聯系起來。第三階段(analyzing),借助八類問題,分析作者推理的邏輯性。第四階段(evaluation),評估。根據思辨檢驗的十大標準評估閱讀材料的邏輯性。第五階段(role-playing),完全扮演作者的角色,以作者的口吻跟讀者進行交流。這也是檢驗文章理解的終極方式。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可以找一位讀者就閱讀內容進行提問,嘗試用作者的邏輯思考并進行回答(Richard Paul&Linda Elder 2016c:11-13)。這五個階段具體且操作性強,通過學習及模仿練習,學生可以掌握基本技能。課下學生借助教師設計的任務單,在閱讀課外材料時自主訓練批判性思維。
除了課堂教學和自主閱讀外,還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廣度。在這些方面,所在學校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例如:一年一度的外語節,匯聚了原版電影賞析、英語演講比賽及才藝展示、模擬聯合國三項活動,以及多樣的英語社團,如學生英語小記者站、SPBCN 拼詞比賽、主持人社團等;還有魅力中國之課本劇表演、閱讀比賽、手抄報、教師節卡片制作、配音秀、詩歌朗誦等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與人合作,訓練自身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旨在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智慧的思考者,事關個人的未來甚至民族的興衰。在我國意氣風發地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之際,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才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