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面向任務的裝備保障體系多Agent建模與評估方法

2023-02-11 12:29:40李峻森方依寧張云安白光晗陶俊勇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3年1期
關鍵詞:模型

李峻森, 方依寧, 張云安, 白光晗, 陶俊勇

(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73)

0 引 言

裝備保障體系是由不同任務分系統按照裝備保障規律和保障原則綜合集成的有機整體[1],有著復雜度高、結構種類多、涌現性突出、各主體間交互關系復雜等特點[2]。在現代戰爭中,作戰形態逐漸向著陸、海、空、天、電磁五位一體聯合化作戰空間多域多維、作戰要素高度聯動的方向變化,因此裝備體系也要適應戰場態勢,動態支撐戰場任務。然而,裝備體系對抗需要高效的保障作為后盾,要讓裝備體系發揮最大的效能,就需要建立與作戰任務相適應、與動態戰場環境相協調的裝備保障體系。1991年,以美軍為首的聯盟軍隊在僅42天時間內通過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襲活動,摧毀了伊軍重要保障基地,抑制了伊軍空中力量,奪取制空權,最終取得戰爭勝利[3-5]。由此可見,傳統的保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戰爭對裝備保障體系提出的精確化、一體化、集中化的要求[6]。因此,在研究面向作戰的裝備保障體系時,需要考慮如何在連續作戰任務的限定時間內、限定空間中、限定資源儲備條件下,盡量減少保障時間、合理分配保障資源等問題。

當前,有關裝備保障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復雜網絡理論方法和基于多Agent方法兩種思路。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方法進行裝備保障體系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 集中對裝備保障體系的組成、特征、構建規則等方面進行理論闡述的定性研究:趙東波等[7]從樹立觀念、建立裝備指揮信息系統、編配合成多能保障力量、構建軍地一體的裝備保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裝備保障體系的基本特征,構建了一體化裝備保障體系;祝傳生[8]分析了基于信息系統的戰時裝備保障的特點與基本要求,構建了基于信息系統的戰時戰術級裝備保障體系。② 探究如何建立更為直觀、簡化的數學模型,以對裝備保障體系問題進行描述:張勇等[9]基于復雜網絡理論,從無標度、小世界和層次性等方面具體分析了裝備保障網絡的統計特征,構建了裝備保障體系的網絡模型,通過實驗驗證了裝備保障網絡具有與一般復雜網絡相似的拓撲特性;邢彪等[10-11]分析了基于復雜網絡理論開展裝備保障體系建模研究的可行性,構建了軍級裝備保障體系結構的復雜網絡模型,以及模型的核心節點。③ 基于網絡科學基礎理論對保障體系可靠性、抗毀性進行研究:李勇[12]以復雜網絡理論為指導,建立了物流保障網絡級聯失效抗毀性模型,分析了典型容量分布下的戰術保障網絡的級聯失效抗毀性。

基于Agent技術對裝備保障體系研究的有:① 從保障功能角度出發提出Agent實體模型,分析整體結構后運用Agent方法建立裝備保障體系模型:Kizim等[13]提出了一種基于多Agent技術的維修組織問題解決方案,提出多Agent環境下基于系統動力學模型的Agent仿真裝置實現方法,描述了Agent的結構、基本子系統和交互機制;Du等[14]提出了基于Agent的裝備保障體系仿真框架,設計了其內部的通信機制;Li等[15]基于Agent方法對裝備保障系統進行仿真建模,提出了雙向動態粗鏈表樹的發布訂閱算法;Zhao等[16]提出了面向對象Agent的結構,討論了各Agent間的通信問題;Xing等[17]建立了裝備保障模型,通過Agent仿真方法分析了裝備保障的流程;尹麗麗等[18]基于多Agent仿真構建了仿真軟件原型系統,給出了分布式建模與仿真的體系結構。② 基于已有的裝備保障體系模型,提出保障的評估指標,進而研究了裝備保障體系的保障效能等:劉偉等[19]基于裝備保障體系模型從“效果、效益、效率”構建了戰時裝備保障系統效能評估指標,建立了評估模型。

從基于復雜網絡理論方法來看,已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基于網絡理論的方法單純對保障體系的拓撲結構進行分析,沒有考慮其組成部分的屬性對體系的影響;二是建立的模型考慮的要素過于單一,無法體現保障體系的涌現性、自適應性以及各個實體間交互的自主意識等特點;三是大部分研究把裝備保障體系與裝備體系分開了,忽視了實際作戰中裝備體系對保障的影響。從基于多Agent技術方法來看,已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已有的裝備保障體系研究對體系模型的構建過于龐大,模型沒有具體詳細的層次邏輯,整體性較強、復雜程度較大;二是已有模型對作戰中時間、地理位置等戰場環境要素的考慮較少,不夠充分貼近現實。

本文針對裝備保障體系提出了一種面向作戰任務的、考慮保障任務中時間和空間約束的裝備保障體系模型。第1節應用多Agent技術從結構層次和流程兩個方面對裝備保障體系建模;第2節基于構建的模型,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構建裝備保障體系驗證指標,從人員、設施、資源供應3個角度建立了裝備保障體系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第3節進行示例仿真試驗,驗證了裝備保障體系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對裝備保障體系效能進行評估,得出裝備保障體系總效能。

1 裝備保障體系建模

考慮到裝備保障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多維系統,需要體現涌現性等特點,本節基于多Agent建模方法從層次結構和流程關系兩個方面對裝備保障體系進行模型構建。

1.1 多Agent建模技術介紹

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是屬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可以在一定環境下獨立自主地運行。Agent是一類有簡單智慧的、能夠感知周圍環境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自身行為的計算實體,Agent之間、智能體與環節之間都可以進行相互作用。多Agent系統是由多個可執行網絡計算的Agent組成的集合,每一個Agent個體都是一個物理的或抽象的實體,可以作用于環境和自身,可以對環境的改變做出反應,還可以與其他的Agent個體進行通信、交互等。圖1為Agent實體的基本結構[20-22]。

圖1 Agent結構圖Fig.1 Agent structure diagram

1.2 基于多Agent的裝備保障體系流程建模

在對裝備保障體系流程進行建模的過程中,需考慮裝備保障任務是在聯合作戰中實時生成的,對任務要求的保障及時、高效。

面向任務的保障活動是由保障任務需求生成、保障任務分配、保障任務執行3個階段構成的,如圖2所示。本文分別從任務保障層、基地保障層和裝備保障層3個層級對裝備保障體系結構關系進行描述。

圖2 保障流程層次結構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support process hierarchy

1.2.1 任務保障層模型

任務保障層級是裝備保障體系流程的基礎,在這一層級中需要輸入作戰任務、作戰目標、作戰規模等約束性條件。

(1) 作戰裝備

作戰裝備是裝備保障任務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任務的主體對象。作戰裝備涉及到的屬性有:裝備損毀程度、裝備重要度、裝備主要功能等;模型的毀傷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種類型;裝備重要度分為重要和非重要兩類;裝備功能有作戰類和運輸類兩種。

(2) 人員

裝備保障體系流程模型中的人員是作戰和保障任務的實際作業實體。保障任務層的人員可分為作戰人員和保障任務決策人員,其中保障任務決策人員的功能是結合實時裝備數據生成裝備保障具體任務。

任務保障層模型包括作戰力量模塊、作戰任務模塊和保障任務模塊。作戰力量模塊由作戰人員和作戰裝備構成,通過戰場環境、作戰目標的配置,生成作戰任務;作戰任務模塊包含具體的任務屬性,如裝備部署、打擊路線等;保障任務模塊中的主要Agent模型是保障任務決策人員,根據實時作戰情形,決策人員按照裝備的自身特點生成裝備保障需求和情景,制定裝備保障計劃,并將計劃以保障指令的形式發送到各保障基地。

1.2.2 基地保障層模型

基地保障層級是裝備保障體系流程中的橋梁,此層級將為裝備接收以及保障作業開展提供空間支持。

(1) 保障輔助場所和基礎設施

裝備保障任務涉及到建筑物、移動設施、檢測工具等,上述Agent模型在構建時,需考慮其抗毀性能:損傷部分占整體百分比超過一定閾值時,則認定功能喪失。

(2) 人員

基地保障層級的人員類型為指揮管理人員和校驗人員,其中指揮管理人員負責引導裝備就位,校驗人員負責對保障基地的空間合理性進行驗證,保證不同作戰裝備在有效時間內進入適合的保障基地。

基地保障層級模型包括空間校驗模塊、保障基地自我檢修模塊和裝備保障決策模塊等。其中,空間校驗模塊是保障基地層級開展工作的必要流程,該模塊需要整合基地自身位置信息、資源儲備量、人員能力水平,以及等待保障裝備的戰損數據,最終確定保障基地自身是否滿足空間要求;基地自我檢修模塊在空間校驗流程之后開展工作,包括探測設備、修復設備等Agent模型;裝備保障決策模塊主要由保障決策人員Agent構成,決策人員通過分析裝備數據綜合判斷裝備是否可保障。

1.2.3 裝備保障層模型

裝備保障層級是保障任務流程的核心,是裝備保障任務實施的單元,在該層級的建模中需要對參與保障的各類Agent建模。

(1) 保障單元及設備

在進行保障任務中對實際操作的空間,如保障維修庫、保障資源備件庫等Agent進行建模,此類建筑物均有一定抗毀性。保障設備一般包括通用設備和專業設備兩類,建模時考慮通用設備的存量較少。

(2) 人員

裝備保障層級的人員類別主要是保障操作人員、保障類型決策人員以及校驗人員。操作人員主要對裝備進行維修或維護作業,屬性有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等級,保障類型決策人員對裝備保障任務進行分類,校驗人員分析保障總時間,判斷是否滿足時間約束。

裝備保障層級模型中包含保障類型決策模塊、保障實施模塊、空間校驗模塊等。保障類型決策模塊是在需要保障的作戰裝備進入保障單元后,由保障類型決策人員 Agent 結合裝備資源消耗和損傷情形,把裝備歸類為維修和維護兩類,根據當前資源使用量和人員閑置量來安排保障工作,保障實施模塊的保障操作人員根據分配好的任務對裝備進行維修、維護,最終由時間校驗模塊的校驗人員綜合考慮裝備自進入保障基地到保障結束消耗的總時間,判定保障任務是否滿足時間要求。

通過上述模型構建,將復雜多維的裝備保障體系流程轉化為Agent模型,圖3為裝備保障體系流程示意圖。

圖3 裝備保障體系流程模型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equipment support system of systems process model

2 裝備保障體系流程評價

從博弈雙方的角度來看,建立一個怎樣的保障體系,或者如何改進當前的保障體系,才能更大限度地保證勝利是研究人員始終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就需要設計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有效的裝備保障體系評估模型,對裝備保障體系進行評估,分析其薄弱環節,研究重點制約作戰效能發揮的因素。

圖4為裝備保障體系驗證評估流程:本節先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保障體系模型進行有效性和可行性驗證。其次,結合效能評估從人員、設施、資源3個方面提出保障體系效能評估指標,對裝備保障體系進行效能評估。

圖4 裝備保障體系驗證評估流程Fig.4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low of equipment support system of systems

2.1 裝備保障體系的時間連續性評價

時間連續性校驗由裝備保障層級時間校驗模塊中的校驗人員Agent完成。裝備保障任務由若干個基本保障任務串聯或并聯組成[23](本文認為每個單獨的基本保障任務的保障時間是相互獨立的)。

在串聯任務中,保障任務的保障時間為

(1)

式中:Tui為不同類型基本保障任務時間;n為基本保障任務總數。

在并聯基本保障任務中,保障時間為

TAB=max(T1,T2,…,Tn)=maxTi,i=1,2,…,n

(2)

式中:Ti為不同保障任務的工作時間。

在面向作戰任務的裝備保障任務中,保障具體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任務:裝備產生保障需求,選擇保障基地階段ech,裝備預進入保障基地階段epre,基地自我檢修階段brep,裝備進入基地到達保障工位階段ein,保障類型決策階段ecou,裝備等待保障階段ewt,裝備保障作業階段emat。如圖5所示為裝備保障體系保障作業模型。

圖5 保障作業模型Fig.5 Model of support operation

該模型由串、并聯兩種任務混合構成,通過網絡計劃圖的總工期方法,計算上述模型的保障時間[24-25]如下:

TA=max(max (ESech+Tech+Tepre,ESech+Tech+Tbrep)+
Tein,Tech+Tepre+Tecou)+Tewt+Temat

(3)

式中:TA為保障總時長;ESech表示第1個工序開始時間為0;ESi表示第i個工序最早開始時間;EFi表示第i個工序最早結束時間;Ti為完成第i個工序所需時長,單位均為min。

2.2 裝備保障體系的空間合理性評價

在進行空間合理性校驗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地理位置最優、保障能力滿足以及資源儲備充足等。

(1) 地理位置

裝備完成作戰任務后,需要在燃油剩余一定百分比之前返回保障基地,因此要在保證裝備剩余油量為Qe的情形下選擇合適基地。其中,令裝備在滿載和空載下百公里油耗分別為max(cpg)和min(cpg),則裝備在剩余油量為Qe時的最大行程為

(4)

(2) 保障能力

本文是面向任務的裝備保障體系,在保障中涉及到的裝備種類較多,保障體系中的單一保障基地無法滿足所有作戰裝備的保障任務,因此在對保障基地空間校驗時應考慮是否滿足保障需求這一要素。

其中,保障任務中的資源儲備量是關鍵,空間合理性校驗中合適的保障基地應該儲備適量甚至超量的資源備件,才具備保障裝備的能力。以燃油這一資源為例,若設保障基地儲備量為Qb、裝備保障需求量為Qs、完成下一次作戰任務消耗量Qt需滿足以下關系:

∑Qsi+∑Qti≤∑Qbi

(5)

式中:Qxi為i類資源的x儲備量。

2.3 裝備保障體系評價指標

裝備保障體系評價指標是對裝備保障系統的動態度量,在面向任務的保障任務中,裝備保障體系可否在要求時間內有效完成任務很重要。

參考文獻[26-32]后,本文從保障時間連續性和空間合理性兩個方面對裝備保障體系進行有效性驗證,然后從人員、基礎設施、資源備件等3個方面出發,構建了如圖6所示的裝備保障體系的評估指標。

圖6 裝備保障評價指標結構Fig.6 Evaluation index structure of equipment support

其中一些重要指標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 人員評價指標B1

人員評價指標針對決策人員和作業人員兩個對象進行保障時間評價。決策人員根據技術等級分為1、2、3級,各自平均決策工作時長分別為50%T、75%T、T。作業人員根據工作熟練等級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種,平均保障時間則為T、75%T和50%T。其中,T表示標準平均決策(作業)時間,如下所示:

(6)

式中:TPi為第i個決策(作業)任務規定時間;N為要求決策(作業)總任務數。由式(6)可設計不同人員工作時間,最終平均決策時間C1和平均作業時間C2(本文采用相同表示方式)如下所示:

(7)

式中:Tri為第i個決策(作業)實際任務耗時;S為成功完成決策(作業)任務數。

任務完成率為人員評價指標的核心內容,如下所示:

(8)

式中:Tc為已完成的保障任務數量;T為待保障的任務總數量。

(2) 基礎設施評價指標B2

基礎設施有地面和建筑物兩類,根據設施的重要程度將其分為一般和重要兩類,其完好率分別為D和2D,其中D為標準平均完好率:

(9)

式中:d為要求完備的最少設施數;dN為所有存在設施數。將上述不同完好率代入裝備保障體系模型中,得到平均完好率:

(10)

式中:ds為成功抵抗打擊的設施數。基礎設施的平均修復時間C5為

(11)

式中:tri為第i個設施修復時長;dr為成功修復設施數。

(3) 資源備件供應評價指標B3

裝備保障體系中的資源備件供應Agent類型有消耗類和運輸類(作業類)兩種,消耗類Agent有儲備量和儲備種類兩個屬性,儲備種類有油料資源、氣體資源、維修(維護)備件等,儲備量則會影響保障任務的效率。資源滿足率如下所示:

(12)

式中:Cu為完成保障任務消耗資源量;CN為資源供應總量。而作業資源占空比是影響保障時間的關鍵因素,如下所示:

(13)

式中:Ou為正在進行作業的操作資源數;ON為操作資源總數。

3 面向任務的裝備保障仿真示例

機場等保障基地在作戰中為作戰飛機提供維修、維護保障,為作戰部隊提供資源補充,是裝備保障體系的承擔者。同時,作戰飛機在執行任務前要完成加油、檢修、充氧等維護保障作業,在任務結束后還需要進行損傷檢查、能源補充、創傷修復等保障作業。以機場等典型保障基地作為仿真案例,能夠切實驗證本文建立的裝備保障體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第3.1節以戰時機場的保障任務作為實例,主要介紹仿真案例的保障場景以及合理假設內容;第3.2節基于Anylogic仿真機場保障流程的仿真結果,驗證了該裝備保障體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基于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對裝備保障體系流程完成了效能評估。

3.1 示例介紹

圖7為示例的戰機保障空間示意圖,示例中描述了聯合作戰下包含作戰裝備、目標、保障基地以及其中保障設施、資源等實體的保障活動,作戰任務中裝備狀態發生變化隨即產生保障需求,即作戰裝備進入基地開始保障。

在本文示例仿真中,給出以下假設:

(1) 在時間連續性評價中,各保障任務隨機性最大的為保障作業任務,本例假設保障作業任務前的各項任務保障時間為一定值。

(2) 在空間合理性評價中,將燃油量作為資源類型代表進行仿真,即假設保障過程中只有燃油這一資源消耗。

圖7 戰機保障空間示意圖Fig.7 Space schematic diagram of fighter support

在上述假設條件下,開展如圖8所示的戰機示例的保障仿真實驗。戰機保障按照既定的模型開始仿真,分別從任務層、基地層和保障層進行剖析,每層的任務模塊在不同時間段開始作業。

圖8 戰機示例保障流程圖Fig.8 Flow chart of fighter example support

3.2 仿真過程和結果

在基于Anylogic仿真平臺中,通過建立裝備保障體系模型各要素實體,實現裝備保障任務的仿真。其中,實體Agent的類型如表1所示,然后基于表2所示的5種任務類型開展仿真實驗,每次作戰任務派出10架類型相同的戰機執行。

表1 戰機保障仿真參數

表2 作戰任務表

示例中的各類Agent模型都與圖7示意圖中描述的場景相對應,表1中的各類參數均可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進行優化調整。

在保障任務開始前,對戰機的狀態進行如圖9所示的狀態建模。同時,保障活動從裝備維修(備件更換)和裝備維護(燃油等資源補充)兩方面展開,進行如圖10所示的流程建模。當作戰飛機進入保障基地后,根據不同需求對戰機展開保障活動,當戰機進入維修倉后,在指定區域接受保障服務。

在完成上述仿真過程后,首先對仿真得到的資源消耗數據等信息進行分析,驗證模型空間的合理性;然后對保障時間等數據進行分析,驗證模型時間的連續性;最后對各評價指標數據統計分析,完成對裝備保障體系效能的評估。

圖9 戰機狀態圖Fig.9 Aircraft status diagram

圖10 戰機保障仿真流程圖Fig.10 Flow chart of fighter support simulation

3.2.1 空間合理性檢驗

本例是基于Anylogic平臺的仿真試驗,將仿真試驗記錄的保障過程所消耗的燃油量作為需求值,與模擬不同時刻保障基地燃油儲備量進行對比,以進行空間合理性驗證。

圖11所示為6次保障任務中各保障基地燃油累計消耗量,圖12所示為6次作戰任務中需求燃料值與各保障基地儲備量間的關系。

圖11 各任務燃油累計消耗量Fig.11 Cumulative fuel consumption of each task

圖12 基于燃料的空間合理性檢驗圖Fig.12 Fuel based spatial rationality test chart

圖11中累計油耗量是在指定的基地進行保障仿真試驗時記錄的實驗數據,將該數據作為實際保障任務中的保障燃油需求量,對我方領域內的保障基地進行空間合理性校驗,即在每一次作戰任務后、保障任務前通過對比下一次作戰任務以及本次保障任務的燃油需求量來進行校驗。

從試驗中可以得出:

(1) 在前5次作戰任務序列中,保障基地儲備量Qb、裝備保障需求量Qs、完成下一次作戰任務消耗量Qt滿足式(4),因此符合空間合理性校驗。

(2) 在任務序列6中,基地1的燃油儲備量Qb1=226.145 L,戰機保障需求量Qs1=10 L,下一次作戰任務消耗量Qt6=381.927 L,不滿足式(5)的條件,則不選擇基地1。

3.2.2 時間連續性校驗

本例為作戰保障任務的仿真試驗,因實際作戰任務具有多樣性,相鄰任務的時間間隔不確定性較大,因此仿真將模擬60架次戰機保障過程,將其保障時間平均值作為任務間隔時間。模擬的戰機保障時間分布圖如圖13所示。

圖13 戰機保障時間分布圖Fig.13 Fighter support time distribution

從圖13可以看出,參與仿真試驗的60架次戰機的平均保障時間處在87.817 25~91.48 min內,為保證試驗的有效性,將該區間右側設置為相鄰作戰任務約束時間Tint=91.48 min。表3所示為6次作戰序列下各基地保障時間TS與約束時間Tint的對比關系。

表3 面向任務的保障時間與約束時間對比

由表3可知,在本文提出的保障流程下,各保障基地的保障時間的近75%可達到約束時間要求,整體保障水平呈現較為平穩的趨勢。

本例中通過仿真6次不同任務序列下的戰機保障過程,得到了保障時間、資源消耗量等數據,在完成保障任務的同時,又對保障過程進行空間合理性與時間連續性校驗,更加貼近實際戰況,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

3.2.3 裝備保障體系效能評估

根據仿真方案,在進行6次不同任務仿真試驗后,得到每一個指標的計算數據。其中,人員效能B1中的任務完成率C3指標是用第3.2.2節中保障任務完成率的75%來計算的;對于基礎設施效能B2中的平均完好率C4指標,由于在仿真中是對機場跑道損毀面積進行試驗,因此該指標在本例中的計算為跑道完好面積與跑道總面積的比值[33-37]。其他指標均由仿真試驗實時記錄,如表4~表8所示。

表4 保障決策時間仿真結果

表5 保障作業時間仿真結果

表6 跑道平均完好面積占比仿真結果

表7 基礎設施成功修復時間仿真結果

表8 設備占用數仿真結果

續表8

在得出每個指標值后,要對其進行無量綱處理,此處通過構建4個評分標準對不同指標得分情況進行無量綱處理,如表9所示。

本文中采用AHP方法對裝備保障體系進行效能評估,該方法利用一定標度來客觀量化人的主觀評價結果。

按照AHP方法的步驟,首先對指標層構建兩兩比較矩陣;其次利用計算機對矩陣進行處理,得到該矩陣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如表10和表11所示;最后對該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如表12所示,為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取值。

表9 無量綱處理標準

表10 B1~Ci判斷矩陣及權重結果

表11 A~Bi判斷矩陣及權重結果

表12 一致性指標RI取值

將表10中的特征向量作為權重,通過冪指數法計算得出,B1的人員效能為0.706。根據專家評判方法得到B2基礎設施效能中C4和C5的權重分別為0.7和0.3。在B3資源備件供應效能中,C6和C7的權重分別為0.2和0.8。同理,根據冪指數法計算得出B2基礎設施效能和B3資源備件供應效能分別為0.593和0.472。

同理,將表11中的特征向量作為權重,通過冪指數法對A裝備保障體系效能進行計算,計算結果為0.619。

4 結束語

本文基于多Agent建模方法對裝備保障體系建模,通過仿真試驗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多Agent方法分別從結構和流程兩個角度,從Agent實體結構和不同Agent間交互關系兩個方面構建裝備保障體系模型;其次從時間連續性、空間合理性、效能評估3個方面出發,提出了裝備保障體系的評價指標,其中在效能評估方面又從人員、設施、資源3個角度提出了評價指標框架;最后通過一個示例分析驗證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模擬了不同作戰任務下的戰機保障過程,對比基地資源儲備量和任務資源需求量,篩選有效的保障基地。對比戰機保障時間與任務約束時間,篩選出有效保障的戰機,還原了作戰場景,最后對該裝備保障體系進行效能評估。

下一步工作將對保障體系效能進行評估優化,深入探究裝備保障體系的特點,優化裝備保障體系,提高戰時裝備保障效率,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猜你喜歡
模型
一半模型
一種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務本地化模型
適用于BDS-3 PPP的隨機模型
提煉模型 突破難點
函數模型及應用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達及分布
函數模型及應用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一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精品999在线|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老司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1024精品|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com|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免费播放毛片| 久久黄色视频影|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999在线视频| 精品91在线|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本91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系列|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欧美成人aⅴ|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18免费| 91娇喘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婷五月综合|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不卡网| 色婷婷成人网|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后式a一视频|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VA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