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滕飛
山西省運城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所 山西省運城市 044000
汽車是現代社會交通的載體,極大地減少了人們交往在運輸途中的距離和時間,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養量逐漸增加,同時交通事故數量也伴隨著逐年上升。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受人員、車輛安全技術性能、道路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涉及車輛安全技術性能方面主要有轉向性能、制動性能、傳動性能、行駛性能、照明和信號性能等方面,其中因制動性能不良導致的交通事故占很大的比例。鑒于交通事故有些涉案汽車在路面留下單邊制動拖印,當事人對涉案汽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提出質疑,認為涉案汽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不良。為此,有必要探究交通事故涉案汽車單邊制動拖印能否說明汽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不良。
2.1 汽車制動時,車輪主要受到制動器制動力、地面制動力、附著力,如圖1 所示。

圖1
2.1.1 制動器制動力
制動器制動力是指在輪胎周緣克服制動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以Fu表示,其大小為

式中:r 為車輪半徑,Tu為制動器摩擦力矩。
由上式可知,制動器制動力由制動器結構參數決定,它與制動器的形式、結構尺寸、制動器摩擦副的摩擦因素、車輪半徑、制動踏板力、制動主缸壓力有關。
2.1.2 地面制動力
地面制動力是使汽車制動而減速行駛的外力,以Fx表示,但是地面制動力取決于兩個摩擦副的摩擦力,一個是制動器內制動摩擦片與制動鼓(盤)間的摩擦力,另一個是輪胎與地面見的摩擦力(即附著力)。

式中:r 為車輪半徑,Tu為制動器摩擦力矩。
2.1.3 附著力
附著力是指地面對輪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極限值,以Fφ表示,其大小為Fφ=Fz×φ,式中Fz為車輪載荷,φ為輪胎與路面之間附著系數。
由上式可知附著力由車輪載荷、輪胎與路面之間的附著系數決定。
制動拖印是指車輛制動時輪胎在道路上滑移留下的印痕。制動拖印的形成同時具備三個基本要素,造痕客體、承痕客體和作用力。造痕客體指的是車輛輪胎,承痕客體指的是路面,作用力指的是地面制動力。
當車輛在制動過程中,制動器的制動力超過附著力時,車輪將出現抱死情況產生滑移狀態,此時,地面往往會顯現出制動拖印。因此,汽車制動拖印主要取決于制動器制動力與地面附著力之間的關系,其中制動器制動力為評價汽車制動系統的性能指標之一 。
從汽車制動時車輪的受力情況分析可知,影響制動拖印因素除車輪半徑外,主要受制動器的形式、結構尺寸、制動器摩擦副的摩擦因素、制動踏板力、制動主缸壓力、車輪載荷、輪胎與路面之間的附著系數的影響。
汽車單邊制動拖印是指汽車制動時,車輛只有一側出現制動拖印。
從汽車制動拖印的形成及影響因素分析可知:
汽車制動時,當左右兩側車輪載荷、輪胎與路面之間的附著系數相等(即左右兩側附著力相等),左右兩側車輪制動器制動力不等(即行車制動性能不良),制動器制動力大于附著力的一側出現制動拖印。
汽車制動時,當車輪載荷相等,左右兩側車輪載荷不等(即左右兩側附著力不等),左右兩側車輪制動器制動力相等(即行車制動性能良好),制動器制動力大于附著力的一側出現制動拖印。
汽車制動時,當左右兩側車輪制動器制動力相等(即行車制動性能良好),左右兩側車輪載荷相等、輪胎與路面之間的附著系數不等(即左右兩側附著力不等),制動器制動力大于附著力的一側出現制動拖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規定了汽車、汽車列車在規定的初速下急踩制動踏板時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及制動穩定性要求應符合下表要求(如圖2 所示),且制動協調時間對液壓制動的汽車小于等于0.35s,對氣壓制動的汽車應小于等于0.60s,對汽車列車、鉸接客車和鉸接式無軌電車應小于等于0.80s。

圖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T642-2020《道路交通事故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鑒定》規定了道路交通事故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鑒定的方法,按車輛的損壞程度不同可分為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鑒定和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鑒定和零部件性能檢驗鑒定等。具有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鑒定以動態檢驗為主,靜態檢驗為輔,檢驗鑒定判定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T18344-2017《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
6.1 典型案例一
6.1.1 案情簡介
2021 年11 月16 日16 時20 分 許,XX駕駛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以下簡稱受檢車輛)由東向西行駛至鄭氏化工芮城總代理門前路段時,與前方左轉彎行駛的XX 駕駛的正三輪摩托車相撞,致XX 受傷,兩車不同程度損壞的交通事故。
鑒于事故現場路面只留下一條左后車輪制動拖印,當事人對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提出了質疑,現要求對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進行鑒定。
6.1.2 事故現場圖、事故現場照片及事發路段視頻監控資料檢驗所見主要內容
①事發路段路面瀝青普通,干燥狀態。
②事故現場路面留下一條受檢車輛左后車輪制動拖印。
③事發時,受檢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駕駛員為了躲避前方左轉彎的正三輪摩托車時采取了緊急制動并向左打方向的避險措施。
6.1.3 受檢車輛基本檢驗主要內容
①受檢車輛車輛識別代碼為xxxxxxx xxxxxxxxxx。
②受檢車輛車廂右后部輕微受損凹陷。
③受檢車輛各車輪輪胎氣壓及花紋深度正常、規格一致。
④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裝備了前制動盤后制動鼓、真空助力、無ABS 液壓行車制動裝置。
6.1.4 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檢驗過程
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靜態檢驗:①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外觀檢查:受檢車輛制動踏板、真空助力器、液壓油壺及液位、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及制動管路正常、連接牢固。②受檢車輛制動踏板自由行程檢查:正常。③受檢車輛真空助力器測試:發動機不啟動,連續用力踩制動踏板數次后并踩住制動踏板保持不動,啟動發動機,制動踏板有輕微下沉感。④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密封性檢查:發動機啟動,腳踩制動踏板并保持踏板力為700N 時,制動踏板無下沉感。⑤拆解受檢車輛各制動器檢查:受檢車輛前部各制動盤及摩擦片表面無缺損、凹槽及油污,摩擦片厚度正常;受檢車輛后部制動鼓及摩擦片表面無缺損、凹槽及油污,制動鼓與摩擦片間隙正常,摩擦片厚度正常。
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動態檢驗:使用便攜式制動性能測試儀進行空載路試,車速行駛到50.6km/h 時,變速器置于空擋,急踩制動踏板使車輛停置,MFDD 為6.32m/s2,制動協調時間為0.250s,同時車輛未超出試車道(如圖3 所示)。

圖3
6.1.5 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
經檢驗,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正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對制動系統(行車制動)的要求。
6.2 典型案例二
6.2.1 案情簡介
2021 年5 月20 日08 時37 分許,XX 駕駛XX 號牌小型面包車(以下簡稱受檢車輛)沿埝裴線由西向東行駛時,與前方橫過道路的行人XX 相撞,形成交通事故。
鑒于事故現場路面只留下一條右后車輪制動拖印,當事人對XX 號牌小型面包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提出了質疑,現要求對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進行鑒定。
6.2.2 事故現場圖、事故現場照片及事發路段視頻監控資料檢驗所見主要內容
①事發路段路面瀝青鋪裝,干燥,局部潮濕。
②事故現場路面留下一條受檢車輛右后車輪制動拖印,且留有制動拖印的路面潮濕。
6.2.3 受檢車輛基本檢驗主要內容
①受檢車輛車輛識別代碼為xxxxxxxxx xxxxxxxx。
②受檢車輛車廂右前翼子板凹陷,前擋風玻璃右下角呈面積為10cm×10cm 的破損。
③受檢車輛各車輪輪胎氣壓及花紋深度正常、規格一致。
④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裝備了前制動盤后制動鼓、真空助力、無ABS 液壓行車制動裝置。
6.2.4 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檢驗過程
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靜態檢驗:①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外觀檢查:受檢車輛制動踏板、真空助力器、液壓油壺及液位、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及制動管路正常、連接牢固。②受檢車輛制動踏板自由行程檢查:正常。③受檢車輛真空助力器測試:發動機不啟動,連續用力踩制動踏板數次后并踩住制動踏板保持不動,啟動發動機,制動踏板有輕微下沉感。④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密封性檢查:發動機啟動,腳踩制動踏板并保持踏板力為700N 時,制動踏板無下沉感。⑤拆解受檢車輛各制動器檢查:受檢車輛前部各制動盤及摩擦片表面無缺損、凹槽及油污,摩擦片厚度正常;受檢車輛后部制動鼓及摩擦片表面無缺損、凹槽及油污,制動鼓與摩擦片間隙正常,摩擦片厚度正常。
受檢車輛行車制動系統動態檢驗:使用便攜式制動性能測試儀進行空載路試,車速行駛到50.9km/h 時,變速器置于空擋,急踩制動踏板使車輛停置,MFDD 為7.41m/s2,制動協調時間為0.150s,同時車輛未超出試車道(如圖4 所示)。

圖4
6.2.5 受檢汽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
經檢驗,XX 號牌小型面包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性能正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對制動系統(行車制動)的要求。
典型案例一單邊制動拖印分析:XX 號牌輕型廂式貨車駕駛員緊急制動并向左打方向時,車輛由于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從而使車輪載荷右移,造成左側車輪受到的附著力偏小,在左右側制動器制動力同等的情況下,左側車輪較容易出現抱死滑移狀態(制動拖印)。
典型案例二單邊制動拖印分析:XX 號牌小型面包車駕駛員在緊急制動時,右側車輪路面附著系數小(路面潮濕),造成右側車輪受到的附著力偏小,在左右側制動器制動力同等的情況下,右側車輪較容易出現抱死滑移狀態(制動拖印)。
交通事故汽車單邊制動拖印,并不能百分百說明汽車的制動系統(行車制動)不良,需要結合汽車當時的運動狀態、路面狀況、輪胎技術狀況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