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寧
摘? 要:
作業是重要并且有效的教育活動。素養立意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將語言表達的訓練、文化元素的浸潤、思維品質的進階以及學習策略的遷移作為關注點,促使作業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化,實現作業建構生活意義、增進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能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素養立意;作業設計
*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的實踐研究”(批準號:C/2022/02/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業是重要并且有效的教育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1]。素養立意下,基于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小學英語作業,不僅可以發揮作業鞏固知識與技能的功能,而且有助于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具體的作業設計,應將語言表達的訓練、文化元素的浸潤、思維品質的進階以及學習策略的遷移作為關注點,促使作業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化。
一、語言表達的訓練
語言表達是交流溝通的關鍵要素,也是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作業中關注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在特定的主題中,經過感知、理解、提取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最終實現語言輸出和觀點表達。作業設計中,應凸顯語言表達的真實性、體驗性,讓學生在語言表達時,經歷從“學新知”到“學做事”的過程,體現作業的育人理念。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我們設計了兩項指向語言表達訓練的作業:
作業1:利用Story Map閱讀策略,從name、
characters、settings、events、ending等方面,獲取相關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有邏輯地復述或轉述這個故事。
Story Map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常用策略,通常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把主要信息串成概念圖,從而引導學生掌握主要人物、情節、背景、矛盾和解決措施等內容,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2]運用這一閱讀策略,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理清故事的結構、發展的順序,不斷增強獲取、加工、總結語言信息的能力。Story Map結構化的內容,可以有效降低學生語言輸出的難度,提升其復述或轉述故事的邏輯性和流暢度,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不斷發展。
作業2:你覺得故事中的國王、小孩、騙子都是什么樣的人?請分別選擇word bank里的詞語(略),用紅筆表示好的品格,綠筆表示不好的品格,黑筆表示中性品格。你對哪個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說出你的理由。
基于在作業1中運用的Story Map閱讀策略,學生只有真正理解故事內容,深入體會故事內涵,才能準確地進行語言輸出,完成作業2。作業2從不同的視角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情境,鼓勵其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對故事中的人物品格作出合理的闡釋,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完成這兩項作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層層遞進的作業任務中獲得提升。完成作業是分享、交流的過程,也是感知做人、做事道理的過程。學生在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同時,賦予了表達內容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二、文化元素的浸潤
核心素養立意的作業設計離不開對文化意識的關注。文化意識即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作業的內容形式有機創新結合,或可達到“1+1>2”的育人效果。[3]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也要嘗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作業中,讓學生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并主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從而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為例,其作業設計如下:
讀一讀《論語》,你能發現古人有很多關于實現夢想的智慧哦!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片段,請選擇它們相應的英文表達,并說一說讀完之后的感受。
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2.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3. 吾日三省吾身。(? )
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A. We should reflect(反思)on our words and action three time a day.
B. We should be modest(謙遜的)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C. We need to keep learning and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D. We need to set a goal(目標),be kind and acquire(習得)different skills.
作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形成創新型英語文化教學內容,豐富了作業內容。[4]《論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它教會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在“Our dreams”單元主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完成這一作業,沉浸式感悟《論語》中的智慧,加深對單元主題和文化意識的理解,同時進一步明確:夢想只是起點,漫長的追夢之旅需要有清晰的目標,以及為實現夢想而自我反省、虛心學習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再以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為例,其作業設計如下:
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和中國新四大發明分別是什么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作業1:觀察圖1中的幾幅圖片,尋找關鍵信息,將圖和單詞連線。
作業2:自主閱讀,圈出關鍵詞,在橫線上寫出答案。
It saves time and money. It is also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環境). It is ????.
If you take it, you will save much time. It is fast, safe and convenient(方便的). It is ????.
It is on your mobile phone. You can use it to pay for(付錢) things. You dont need to carry cash. It is simple(簡單的) to use. It is ????.
Many people like it. Because it is cheap and convenient. The deliveryman(快遞員) bring goods(貨品) to your house. It is ????.
作業3:和同伴說一說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發明是什么(可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也可以是中國新四大發明)。
文化知識的獲得和跨文化意識的建構是英語學科育人的重要基礎。[5]這里作業圍繞單元主題“Then and now”,深度聚焦Culture time板塊,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教材中對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介紹,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智慧,感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偉大;通過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元素,拓展“中國新四大發明”語篇內容的閱讀,助力學生在無形中強化對本土文化的情感認同,彰顯民族自豪感。作業3也鍛煉了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能力,幫助其樹立文化自信,實現對文化的理解及傳承。
三、思維品質的進階
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素養立意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要做到在語言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思維發展中推進學生的語言學習。教師要具備補白意識,認識到教材是一個預留著“彈性空間”且需要個性化挖掘的載體。[6]在設計作業時,應關注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應在作業內容中體現思維的遞進性和深刻性,彰顯“思維屬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育人功效。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為例。其作業設計如下:
我們班有32名學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
興趣愛好。讓我們根據下頁圖2所示的提示,
compass
gunpowder
paper making
printing
Hobbies
Number151016?
完成下面的練習吧。
students like drawing. Ten students like ????.
What do half(一半) of the students like doing? They like ????.
Twelve students both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Ten students both like drawing and dancing. Three students only like dancing.
How many students like dancing?
.
Which is the most(最) popular hobby?
.
通過對Story time板塊的學習,學生對“愛好”這一主題經歷了理解、記憶、掌握的加工和內化過程。作業用圖表顯示不同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重在關注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作業題目的難度由淺入深,學生對圖表信息的處理,經歷了理解、分析和應用的思維過程,體現思維進階。學生只有領會圖表信息傳遞的深層意蘊,找準信息之間的關聯,對其進行歸納、推理、判斷等,并結合數學等跨學科的知識,才能完成梯度練習。此類作業加深和拓寬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彰顯了“運用創新思維和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發展的價值。
四、學習策略的遷移
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素養立意的小學英語作業,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教師應著眼于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挖掘,關注學習策略的運用和遷移,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長遠支持。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A healthy diet為例,其作業設計如下:
Outley在和Pound談論他美味的午餐(如圖3所示),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吃了什么吧。你覺得Outley的午餐健康嗎?營養均衡嗎?還有什么建議嗎?
Pound: Hey, Outley. You look so happy today.
Outley: Yeah. I had a nice lunch today.
Pound: What did you have for lunch?
Outley: I had some tomatoes. My favourite vegetable is tomato. My mom is good at cooking it.
Pound: Did you have any shrimps?
Outley: No, I didt. But I had some fish.
Pound: Did you have any other meat?
Outley: Yes. I had some sausages. I also had an egg and a banana. Thats all.
學習能力包含學生應掌握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包含學生應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關注對單元主題“A healthy diet”的理解與運用,讓學生通過語篇閱讀建立與生活、自我經驗的聯系,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掌握“讀圖”技巧,學會對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在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分析及評價他人的飲食習慣,能給不健康的飲食提出合理的建議,培養關注身邊人的飲食健康的意識和態度,在真實情境中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再以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為例,其作業設計如下:
根據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任選其中一個小標題,結合圖4提示,嘗試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完成思維導圖,并用所給句型完成復述。
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這一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從what、why、how三方面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條理、有邏輯地概括,并在三步學習策略的指
導下,明晰學習要求,在完成作業時不斷感悟、探索,利用思維導圖可視化特征,將碎片的知識結構化。學生在此作業中學會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還可以遷移到新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由“學會”走向“會學”,成為一種終身受用的本領。
高質量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明確作業的育人功能,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作業,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4.
[2] 季銀.Story map閱讀教學法的實踐初探[J].新課程(下),2019(2):79.
[3][4] 陳鴻,閔敏.“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文化意識培養路徑探析[J].新課程導學,2022(28):8790,8790.
[5] 陳悠然.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以PEP《英語》五(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0(27):5457.
[6] 郭美陽.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文本解讀“三去”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