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張弘
[摘要]闡述無障礙設計理念對街道家具的影響,結合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特殊使用需求,對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現狀進行了問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城市; 街道家具; 無障礙
[中國分類號]TU984.12?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日益被社會關注。他們受自身生理條件約束,城市出行方式只能以步行為主。然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步行空間的營造不夠重視,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無障礙街道家具問題。益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街道家具品質并不高,無障礙街道家具問題頻頻,既影響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特殊使用需求,也有礙城市公共環境的良性發展。
1街道家具與無障礙設計
1.1街道家具概念釋義
“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一詞源自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在我國通常被稱為“公共環境設施”“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等[1]。街道家具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目前國內外分類標準各異。我國按照街道家具的作用一般可分為“基礎配置”及“選配”兩大類型。從使用功能上大體可分為滿足交通需要類、信息類、市政衛生類、公共休閑服務類、燈光照明類、藝術景觀類等六大類[2]。在我國當前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中,街道家具作為城市公共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既能彰顯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也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更能體現一座城市的溫度。
1.2無障礙設計的意義
無障礙設計是身有殘疾的美國建筑家羅納德梅斯(Ronald L.Mace)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不管殘障與否,不管殘障的狀態與程度如何,任何人均能便捷使用的產品與環境設計。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納克(Victor Papanek)在其出版發行的《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一書中提出:“設計應該為廣大人民服務,設計不僅應為健康人服務,同時還必須考慮為殘疾人服務。” [3]較之無障礙設計,城市公共環境無障礙設施范圍更大更廣,街道家具的無障礙研究急需重視。其初衷是運用無障礙設計理念,消除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心理上的自卑感、違和感,方便他們日常必要出行、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享受無障礙人文關懷帶來的社會溫暖。
2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現狀分析
益陽市隸屬湖南省北部,人杰地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益陽的竹文化、黑茶文化等,都給街道家具留下了難得的設計語匯。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殘疾人29萬多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50多萬人。隨著城市人口結構的不斷老齡化,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需求面越來越廣,無障礙街道家具已成為益陽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益陽市作為國家級衛生城市,2022年4月正式啟動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借此契機,街道家具由點及線,由線帶面確實實現了華美蛻變。但項目組成員在益陽市主城區實地調研后,發現無障礙街道家具存在問題較多,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
2.1整體規劃性、協調性不夠
眾所周知,我國街道家具的規劃設計一般受限于交通、市政、環保、郵政、電信等職能部門,非設計師個人意愿能定奪。目前益陽市赫山區、高新區街道家具建設現狀尚可,且整體水平明顯優于資陽區。但街道家具整體配置時,因經濟利益趨使各主管部門我行我素,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使用功能不同,造型各異的街道家具各行其是,自由配置,缺乏整體規劃,零零星星的無障礙街道家具更是模糊了城市整體形象。如資陽區五一路批發市場路口處配置的交通標志桿、交通信號燈桿等各種交通桿類與電信箱體、垃圾箱等街道家具,由于主管部門整體規劃問題,各類街道家具“見縫插針”地配置在人行道旁或道路交叉口,既妨礙了步行使用空間又影響視覺效果;無障礙街道家具由于配置批次、生產廠家不同,形式各異、色彩多樣,致使無障礙街道家具在部門內尚協調、統一,整體上卻散亂、無序。尤其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特殊使用需求缺乏整體考慮,致使斷斷續續的無障礙使用空間極不順暢。
2.2無障礙設計意識不足
無障礙街道家具存在的意義是滿足所有人尤其是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戶外活動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其核心是無障礙化。經調研,雖然赫山區主城區按規定在益陽大道、龍洲路等主干道沿線新增設了一定數量的便民服務亭、公交車侯車亭和無障礙標識牌等街道家具,但這些設施與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生理特征、生活習慣與行為需求有較大差距。以益陽大道沿線公交車侯車亭為例,其設計造型采用單面懸挑遮陽蓬的不銹鋼立柱掛公交車線路牌,但線路牌設置高度、文字大小、字體色彩明顯不符合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使用需求;且在規定的公交車侯車亭范圍內缺少提示盲道、盲文站牌;雖設有侯車座凳,但座凳造型、選材、座面尺寸難以滿足他們的特殊使用需求,避雨、防滑等安全隱患較大;又如會龍山休閑公園,在休閑步道中間休閑涼亭、休閑座椅等停留空間極少,能讓坐輪椅者與別人駐足交流的空間微乎其微;垃圾桶高度不夠,低位飲水器更是罕見,細部處理上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缺乏關愛,他們無法平等享受舒適、和諧和便捷的城市公共環境。
2.3施工、管理意識不到位
在城市化進程中,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重數量輕質量,忽視了施工與管理。精細化施工與管理是無障礙街道家具的靈魂,是城市景觀形象的重要尺度。在既有的傳統無障礙街道家具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員意識不到位,存在施工粗糙、組合隨意、被占用、被毀壞甚至常年失修等問題,缺乏人性化、責任感、舒適感、認同感。如佳寧娜廣場作為益陽重要的市民休閑廣場,其無障礙街道家具在材料肌理把握、造型要素提取方面可圈可點,但有的殘破不全,有的被垃圾車擠占,致使僅有的無障礙街道家具“障礙”重重。
3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現狀的思考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與出行習慣不斷變化,益陽市主城區傳統無障礙街道家具使用上呈現出較多不適應。為此,就現階段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建設現狀,結合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特殊使用需求進行了分析探討。
3.1注重無障礙街道家具整體協調
無障礙街道家具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與周邊場地環境有機順應,更應該考慮整體協調感。一則應該在無障礙街道家具自身、無障礙街道家具與街道家具之間、無障礙街道家具與城市公共環境之間,本著“比例與尺度、對比與協調、節奏與韻律、多樣統一” 等主要設計法則,結合無障礙設計理念,創造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的形式美、秩序美、人性美、協調美。二則應該加強各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力求不同功能無障礙街道家具在設計元素、造型風格、色彩搭配等方面,與周邊其它環境設施相協調。
3.2提高無障礙街道家具設計意識
20世紀初,工業化街道家具設計擺脫了從屬地位,專業設計人員應時而生。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發展較緩慢。目前缺乏專業設計人員,一般在住建部門的決策下,城市規劃師做具體設計方案,無障礙街道家具基本難以企及。無障礙街道家具的設計往往只能在城市規劃、景觀、建筑都實施后,交通、市政、環保、郵政、電信等多個主管部門再進行“將就”配置,難于精心的設計與人性化性考慮[4]。或者設計師雖關注單體設計,彼此間合理與否,基本敷衍了事;設計師難于將心比心的從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使用角度出發,設計出滿足他們需求的無障礙街道家具;或者直接采用工廠車間“流水線”產品,千人一面,無法依據地段環境、特殊人群“量體裁衣”。加上機動車、垃圾車、共享電動車的亂停亂靠,使本已狹窄的益陽城市公共環境擁擠不堪,步行空間極不順暢,極大的影響了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戶外活動、社會交往和幸福指數。
3.3嚴格無障礙街道家具施工、管理
由于施工單位規范意識,施工人員難以保證全員持證上崗。或者“依樣畫葫蘆”,或者“粗制濫造”。加之益陽城市地域差異、發展水平、服務意識等問題,既沒有合理使用本地竹材等特色材料;也沒有深入思考科技進步給無障礙街道家具帶來的革新,從而促進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社交活動空間的改觀。如隨著互聯網普及、大數據使用以及新能源推廣,公用電話亭、報刊亭、郵筒等傳統街道家具逐步淡出人們的服務范圍。經調研在益陽城市公共環境中此類街道家具數量仍較多而略顯尷尬;同時,許多附有多元化信息、便捷化服務、人性化使用方式與造型的無障礙街道家具逐步融入人們新生活,但這些設施極少配置,如低位飲水器、低位智能垃圾桶、盲人過街聲響提示裝置、無障礙升降機、殘疾人專用停車位等,這些都給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以啟發。
俗話說“三分規劃,七分管理”,足見科學管理的重要性。為此,針對現有無障礙街道家具,一方面各主管部門應積極配合益陽市殘聯,制定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確保無障礙街道家具安全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可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益陽主城區無障礙街道家具現狀,明確配置類型,劃定責任主體,進行網格化精準管理,建管并舉,夯實無障礙街道家具管理工作。
4結束語
街道家具可謂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它承載著市民文化活動、充盈著市民生活需求、裝扮著城市環境景觀、傳遞著城市綜合實力、彰顯著城市細節品味等多方面的信息。益陽城市無障礙街道家具雖有許多不足,但只要遵循無障礙設計理念和人性化設計手段,洞悉信息化、智能化等發展趨勢,朝著"全方位無障礙"目標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定會以和諧的無障礙城市全新形象呈現在市民面前。
參考文獻
[1]馮信群.公共環境設施設計[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6:2-3.
[2]維克多.帕帕奈克.為真實的世界設計[M].周博,譯.北京: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
[3]張秋梅.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街道家具[J].城市問題,2009 (11) : 41-43.
[4]宮世琪.基于人體工程學的寒地城市街道家具設計研究[D].沈陽: 東北林業大學,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