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琦 中共伊春市委黨校

近年來,伊春市的民營經濟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國家、省里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的突破口,作為提升全市經濟總量的重要支撐。通過這些舉措,伊春市進一步增強了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使民營經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創稅之源,對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家櫛風沐雨、敢闖敢干,使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歷史貢獻不可磨滅,其地位作用毋庸置疑。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目前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不可撼動。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從北到南,從東北一直到廣東,先后考察了一大批民營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并且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并且要為民營企業解決客觀存在的一系列困難、矛盾、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反復強調過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堅定信心。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措施,實際上是要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存在的問題、困難、矛盾。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下一步為了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要做的工作很多,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舞臺。
全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明顯提高,對全市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截止到去年底,全市民營經濟總戶數發展到68,626戶,從業人員達到19.6萬人;全市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53.6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8.4%),比上年增長7.6%,實現稅收13.3億元(占全市稅收的67.5%),比上年增長6.6%。實現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到92戶;超億元的企業發展到19戶。目前伊春市民營企業主導產業主要是木材精深加工、北藥加工、森林食品、冶金建材等產業。如光明家具、友春家具、格潤藥業、葵花藥業、忠芝集團、興安酒業、豐林山特產、西鋼集團、翔宇集團。
伊春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可以從以下維度來考察:
一是民營企業素質顯著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全市上下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伊春經濟發展的主體思路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緊緊圍繞 “生態立市、產業興市”的發展戰略,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通過集中各方力量扶持各地特色骨干企業和優勢行業加快發展,全市民營企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家,企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企業規章制度和監督約束機制加快健全和完善;企業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取得ISO9000、GMP等各類認證的企業達到76戶,QS企業(食品安全認證)187戶,省級以上名牌產品達到32個;創建省級技術中心3家,近幾年來,開發出了藍莓組培育苗及豐產栽培等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其中高新技術產品45項。目前,全市科技型企業動態發展達到96戶,工業增加值26.5億元,研發資金達到1130萬元。

二是民營企業廣泛吸納社會就業,帶動群眾增收效果顯著。全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9.6萬人,占全市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6.3%,民營經濟已成為伊春市新增勞力、下崗職工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有力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帶動了第三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對緩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三是新上和技改項目投產將拉動經濟快速增長。近年來,通過加大對上爭取國家和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400余萬元;全市民營經濟新上和技改項目248個,新上項目83個,技改項目165個;項目總投資173.5億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96個,可實現產值275億元。通過抓好這些項目的建設和扶持,將在今后的經濟增長中得到充分顯現,使經濟總量及財源建設都有了較快的增長,進一步提高了伊春市民營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拉動了伊春市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四是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是推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也出臺了《伊春市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關于開展扶持全市重點民營企業和項目金融支持合作行動的意見》《伊春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關于創新開辦小企業聯保貸款的意見》《伊春市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實施細則》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結合伊春市實際,近期市委、市政府也將出臺《中共伊春市委市政府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18條)。針對伊春市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制定下發了《應對金融危機、扶持企業發展、促進社會就業的意見》《伊春市幫助企業保增長促發展政策措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保增長促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企業保增長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當前,制約伊春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也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雖然伊春市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市場主體有近7萬戶,多數企業是在家族式體制下由小到大成長起來的,在法人治理結構、產品結構、技術水平、經營者素質和員工隊伍素質等方面都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制約了企業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規模以上企業和500萬元以上企業分別只占總量的0.14%和0.22%,規模骨干企業非常低,整體發展有待提高。
二是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服務、人員培訓、法律保障、信用評價、管理咨詢、企業維權、企業輔導、融資擔保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建設尚不適應目前伊春市非公企業發展的需求,暫時沒有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服務機構。
三是產業結構單一,替代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優勢。伊春市是因林而興的城市,非公有制企業盡管在近年來進行了不斷調整,但是資源開發型產業比重大,上下游產業產品關聯度低;初級產品多,終端產品、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少,產品結構適應市場能力弱;新興產業、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密集型產業成長緩慢、數量不多;各縣區發展水平也不平衡,相對產業布局集聚度不高。
四是融資難仍是制約伊春市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題。一是伊春市沒有民營金融機構,擔保公司也只有一家,國有幾家商業金融機構受信貸權限的限制,對地方民營企業發展支持能力不足。二是伊春市多數民營企業仍處于發展成長時期,但在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不高,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尚不夠健全,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著力壯大民營經濟規模。環境是競爭力,政策是推動力,思路決定出路。伊春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很好,但是總體規模較小,發展民營經濟就要擴大規模和總量。一是要培植大企業集團。要加大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市的各項政策措施,力爭有更多的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隊伍。加快推進在建項目的建設步伐,鼓勵現有企業發展下游產業,壯大企業規模。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招商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形成產業集群,促進企業做強做優。二是扶持民營企業成長。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提出的關于鼓勵初創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能夠促進轉型升級、具備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充分利用伊春市的資源和區域優勢和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明顯、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實現民營企業和各種經濟成分合力推進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
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民營經濟是伊春市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是要促進民營企業的轉變。一是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們出臺了對外利用國外木材加工的企業,給予每立方米20元的財政補貼的文件,但這不是長遠之計。未來企業的發展關鍵是要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圍繞“有資源導向為主的傳統產業體系向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的思路做大做強,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抵御風險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是企業自身長期生存的必然選擇。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伊春市民營企業數量較多,但是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科技投入力度和自主創新能力十分有限。下一步我們要協調科技、財政等部門繼續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進各集團企業和骨干企業的科技創新建設步伐組織制定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創新規劃,支持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與國內各大專院校科研等部門開展產學研合作。
加快建設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平臺。平臺和載體建設是引導廣大民營企業發展和集群集聚發展的基礎。一是完善服務體系。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培育和發展一批核心服務機構,構建完善信息服務、融資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管理咨詢等能夠滿足民營企業發展需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的重點是根據需要完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優化中小企業信息網,打造擔保融資服務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和管理咨詢服務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商會的作用。實踐證明;強有力的協會商會,既可實現行業自律,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又可推動行業資源共享,實現產業組團發展。鼓勵組建協會商會,規范協會商會運行,對機構健全運轉良好,在行業自律、招商引資、服務企業等方面,業績突出的商會協會,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獎勵。
切實為民營企業創造寬松發展環境。開展下基層為民營企業服務活動,各級政府、市直各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能深入基層開展對口服務,傾聽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改進和落實定期走訪、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現場辦公制、聯審聯批等工作制度和方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對民營企業開展一企一策解決問題。根據全市民營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申請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組成七個協調服務組,幫助全市民營企業切實解決制約生產和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入基層,調查研究,對非公有制企業一企一策解決問題,并長期堅持,全力推進,切實收到成效。
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結合伊春市實際情況,應做好以下兩點:一是目前伊春市已全面停止木材生產主伐任務。停伐是林區幾十年來生產經營方式的重大變革,伊春森林經營進入了新的拐點時代。伊春市要下功夫研究生態保護問題,同時要大力發展生態主導型替代產業,調整伊春市產業結構,推進經濟加快發展。建議省里加大對伊春市的扶持力度,支持伊春市企業上項目,使伊春市盡快走出經濟轉型的“陣痛”。二是建議積極發展適應小微企業需要的多層次現代金融體系和民間資本市場,逐步消除融資“瓶頸”。規范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在合理布局和適度競爭原則下,制定并完善鼓勵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制定有針對性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