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強志

自改革開放以來,機械產業獲得了全面且快速的發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械制造業仍然存在較大不足。在技術層面上,許多企業對進口設備過度依賴;國內技術發展呈現緩慢、后勁不足的消極狀態;在管理層面上,當下許多機械制造企業采用的管理模式相對單一,在落實日常管理工作時仍以經驗管理為主,這極大制約了我國機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能。
東莞市川利制鞋機械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蔡賢能,是一位專注于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力求突破上述行業現狀的企業家。蔡賢能在最近的專訪中表示,打造集“先進專利技術”和“科學管理體制”為一體的運營模式,是未來眾多機械企業謀求更大發展可能的基本路徑,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強國夢的關鍵所在。
蔡賢能,高級機械工程師,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2016年,蔡賢能作為創始人成立東莞市川利制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利”),并擔任執行董事。蔡賢能堅持制鞋機械的基本研究方向持續發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創新,研發生產了成型生產線、真空加硫機、急速加硫機、急速冷凍定型機,NIR紅外線膠水烘干箱、油壓系列等制鞋設備,成為寶成集團大陸工廠、印尼、越南、孟加拉工廠、信星集團大陸工廠等多家知名制鞋企業的戰略合作廠商,帶領川利獲得機電工業十大創新品牌、協會副會長等諸多殊榮。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蔡賢能帶領團隊立足制鞋機械的各類痛點和不足積極探索,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在雙層黏底線、加硫機、冷凍機、輸送機等系列設備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研發了包含制鞋冷凍機的旋轉式塑膠制鞋盤結構、新型PCL旋轉式快速冷凍機、新型旋轉式真空加熱定型機、一種PLC新型旋轉式真空定型加硫機、新型全自動蒸汽鞋面軟化機、新型旋轉式NIR紅外線雙層貼底生產線、新型PLC同側進出料旋轉式快速冷凍機等在內的眾多專利技術。
“我們總覺得任何專利的申請都是自帶高難度的,但是在蔡賢能的領導下,他們的專利一個接一個,讓人應接不暇,甚至在業內企業仔細揣摩、認真研究專利時,對方就又推出了一項新型的專利”,在受訪中,一位業內前輩如此說道:“后來我們笑稱,蔡賢能就是專利制造機,申請專利于他而言就跟‘倒大米’一般簡單。”
對于同行的贊譽,蔡賢能直言,“倒大米”倒是有些夸張了,雖然川利團隊申請專利的速度較快,但每項專利背后承載的都是所有團隊人員的付出與努力。
“人們只看到我們成功的結果,卻不了解這背后的艱難”,蔡賢能回憶“新型PLC同側進出料旋轉式快速冷凍機”的研發過程時說:“在意識到傳統自然風干定型效率太低的那一刻,我們就想著通過機械設備的調整提升效率,針對‘一個人放物料,一個人取物料,交流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我們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機架、旋轉式傳輸帶、冷凍機組等諸多角度切入,持續展開調節,在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嘗試的循環后,我們終于解決了這一難題。在研究中,一旦我們對任何一個小細節存在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專利申請失敗,但還好我們堅持了下來,現在這一專利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寶成集團、信星集團、誠達鞋廠、通佳鞋廠等諸多國際知名企業。”
科班出身的蔡賢能在科研能力上無疑是優秀的,而他的管理能力也是“一絕”,蔡賢能對公司作出了巨大貢獻,負責企業內技術研發的同時,監管公司的重大經營。
在蔡賢能看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眾長以為己有”,才能實現企業的優化發展。自公司成立以來,蔡賢能持續踐行這樣的理念,一直以來,他秉持“統一團隊的價值觀,要事第一;統籌全局,確立方向,制定計劃;拆解計劃,分解工作,目標導向;制定規范和標準,賞罰分明,建立合適的KPI;報表系統,復盤系統,掌控進度,積累經驗”的指導方針不動搖,按照“不看背景,不看資歷,誰行誰上”的基本原則落實好關于員工的招聘、提拔等多項工作,蔡賢能此舉贏得了企業內所有員工的一致認可。員工們紛紛表示,“在川利我們能看到未來,我們也深刻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只要認真付出就必然有回報的舞臺,所以我們愿意根植川利,持續貢獻個人的力量”。
“想要切實提升企業的發展潛能,不但要讓員工感受到溫暖,更應該以毫無保留的姿態向他們分享關于科研的最新進展、個人的心得體會。”面對一群有熱情、有抱負的團隊員工,蔡賢能深感欣慰,在蔡賢能來看,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直言:哪怕是一項自己覺得再完美的技術,也許在其他員工看來仍然有所缺失。蔡賢能希望通過“全盤托出”,與大家產生更多思維碰撞,不斷調整設計,實現最優化的呈現,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將每一項專利技術的提高思路、應用技巧都細細說給員工聽,讓他們跟著企業共成長。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百忙之中,蔡賢能還抽出時間,積極在《工業》《機械工程》等專業期刊發表主題為PLC在制鞋機械上的應用、制鞋雙層自動貼底活化烘箱研究等學術研究成果,為川利員工、為行業提供更多創新思路與參考。
深耕行業多年,蔡賢能被譽為集“技術”和“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頂尖人才。蔡賢能表示自己能做的、要做的還有很多,未來他將繼續踐行入行初衷,持續打造更多更好的專利,助推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