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雙
鐵路行車系統具有較廣的時空分布,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出現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增加了行車組織工作的難度。突發事件具有差異化的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需采取不同的行車組織策略與方案。如果不能夠及時調整行車組織方案,則會出現行車堵塞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要深入分析突發事件的主要類型及影響因素,明確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行車組織策略,切實保證鐵路運輸效率和安全。鐵路承擔著運輸物資能源的重要責任,關系到區域經濟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鐵路行車組織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電務、工務、車輛、機務等相關部門,需綜合運用信號、通信、供電、線路等一系列設備,以便經濟、快速、安全地運輸人與物。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則要更改鐵路行車組織策略與行車組織計劃。鐵路行車安全具有較多的影響因素,涵蓋人、機、環境、管理等諸多類型。一旦發生各類突發情況,則會直接影響到鐵路正常安全行車。因此,要結合突發事件的類型與成因,及時調整和更改行車組織策略,促使鐵路運輸安全得到保證。
1.1 突發事件的主要類型。鐵路突發事件往往突然發生,且具有較大的規模,直接影響鐵路運輸生產過程,容易損壞設備設施,產生直接經濟損失。通常情況下,依據客貨流波動程度、持續時間、能力降低程度等標準,可從三個方面劃分鐵路行車突發事件的類型:第一,一般突發事件。此類突發事件往往不會造成過大程度的車流波動與運輸能力損失,只有相對較短的持續時間,通過適當調整鐵路運行圖,即可避免突發事件影響到鐵路運輸秩序[1]。第二,嚴重突發事件。此類事件具有較長的持續時間,容易造成較大的損失,難以通過調整運行圖有效消除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但對客流波動程度一般只有較小的影響。第三,惡性突發事件。此類事件往往具有較長的持續時間,容易造成較大的鐵路能力損失與客流波動,如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公共安全事件等。針對惡性突發事件,需重大調整行車組織策略,變更行車組織計劃,以便應對此類事件的不利影響。
1.2 引起因素。鐵路行車具有錯綜復雜的影響因素,涵蓋內外部因素、自然與人為因素等,每一類因素皆會導致鐵路突發事件的產生。第一,人的因素。鐵路系統內部人員如果出現錯誤判斷、錯誤行為,可能會觸發突發事件,如操作失誤、維修失誤等。第二,設備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設備因素,此類因素往往會直接引起突發事件,如設備故障等。第三,自然因素。如果自然環境發生異常變化,將會產生鐵路突發事件,包括泥石流、暴雨等。自然因素屬于間接原因的范疇,消除難度相對較大。第四,制度管理因素。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流程,或管理力度不足,將容易產生突發事件[2]。
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具有差異化的持續時間,往往會對鐵路行車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為有效應對行車突發事件,需深入了解各類突發事件的特點與影響。
2.1 一般突發事件。在鐵路行車過程中,一般突發事件具有最大的發生概率,但對鐵路行車往往只會產生較小的影響,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如果鐵路部門在制定日班計劃與運行圖時,將可能出現的一般突發事件納入考慮范圍,且制定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則可高效處理與應對一般突發事件。和其他類型的突發事件相比,一般突發事件具有較小的涉及范圍、較短的維持時間以及較少的經濟損失。鐵路部門只需密切監控突發事件的發生狀況,適當調整列車運行圖,即可快速解決。
2.2 嚴重突發事件。此類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往往較大,且由于事件突然發生,即便之前制定了預防措施,也難以對突發事件完全有效地應對。嚴重突發事件具有較大的整體危害、較廣的涉及范圍以及相對較長的維持時間,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在途列車的正常運行可能難以維持,在某一站點停留,進而影響到鐵路系統的整體運行。針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要及時執行應急預案,對列車運行徑路進行調整,綜合采取多機牽引、迂回運輸等一系列方式,促使列車的正常安全運行得到保證[3]。
2.3 惡性突發事件。和其他類型的突發事件相比,惡性突發事件具有相對較小的發生概率,但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不但鐵路正常運行難以維持,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與惡劣的社會影響。一旦發生惡性突發事件,需對列車運行計劃進行調整,隨之可能中斷鐵路運輸。惡性突發事件具有較廣的涉及范圍與較長的持續時間,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列車運行,解決難度較大,甚至還要協調、利用其他主體的力量,對原來的運輸方案進行變更。不可預見性是惡性突發事件的重要特征,難以提前預知和防范[4]。雖然此類突發事件只有較低的發生概率,但危害極大,因此,鐵路部門要對惡性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進行完善,妥善、及時、科學地處理惡性突發事件。
一旦出現突發事件,鐵路部門需依據突發事件的類型及成因,及時執行對應的安全應急預案,冷靜、理智、科學地處理和應對,采取針對性的行車組織策略。
3.1 一般突發事件的組織策略。現階段,主要依據運輸方案、編組計劃以及列車運行圖等組織鐵路運輸活動,一般突發事件往往不會在過大程度上影響到鐵路運輸,鐵路部門可結合事件類型與發生情況,對開行方案進行科學制定。通常情況下,要參照階段內區間與車站的通過能力、作業站的作業能力制定開行方案,依據實際通過能力對列車運行圖進行優化,促使列車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分配。要緊密結合運輸方案執行鐵路行車計劃,靈活設計鐵路行車組織方案,增強鐵路行車計劃的可行性。同時,要協調統一鐵路的運行計劃與開行方案,以便更為妥善地安排鐵路行車。盡可能地周全安排鐵路運行計劃,仔細檢查列車編組計劃、本務機車運用、裝卸點作業能力等計劃內容,重點標準列車檢修需要。通過科學編制列車運行計劃,能夠更好地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同時,要依據列車運行計劃,對乘務員的出發時間、出發地點、出發車次等細節內容進行明確。列車乘務計劃與運行計劃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通過科學安排乘務計劃,能保障列車的正常運行[5]。此外,列車乘務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要增強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制定完善的預防措施,有效處理一般突發事件。
3.2 嚴重突發事件的組織策略。嚴重突發事件具有相對較大的處理難度,會對鐵路行車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對此,要高度重視嚴重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深入分析與總結各類嚴重突發事件的產生原因,適當調整行車組織原則和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嚴重突發事件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鐵路行車過程中,一旦出現嚴重突發事件,既要對鐵路列車運行計劃進行調整,又要及時、合理地調整列車開行方案。在具體實踐中,需注意這些方面的內容:將線路能力充分利用起來,依托迂回進路對堵塞的車流進行疏通。可對車體技術檢查時間、車體停留時間進行壓縮,若缺乏充足的車體,則利用套用車體對運輸組織進行調整。在組織行車時,盡量依據列車運行圖開展,促使其對運輸組織的影響得到降低。在這一過程中,盡量不要對管內列車與主要分界口的列車運輸造成影響。同時,要對中間站的通過能力與技術站的作業能力進行提高,科學調配與使用機車資源。盡量按照原路徑安排高等級或長途列車,盡量避免出現晚點情況。對低等級列車跨越線路的數量進行減少,向其他路徑迂回。嚴格管理迂回至其他路徑的列車,允許提前到站,但禁止提前發車。在調度過程中,要綜合分析各種策略,將設備實際條件、對旅客造成的影響以及技術風險等作為主要分析指標,合理安排優先權,靈活處理特殊情況。在必要情況下,可適當停運運貨列車,允許高級列車越行低等級列車,但要保持在3列以內。此外,要將列車司機的技術能力、線路條件等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允許適當調整運行速度,對某個區間的運行時間進行縮短,促使列車的晚點時間得到彌補[6]。
3.3 惡性突發事件的組織策略。發生惡性突發事件后,需將旅客疏散與救援作為行車組織的主要目標。要在應急管理部門的統籌指揮下有序開展行車組織,遵循救援優先、物資其次的原則進行列車分級。在計算通過能力時,需將救援列車的線路能力充分納入考慮范圍,保證能夠有序、快速地疏散旅客。為避免游客產生恐慌等不良情緒,要將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提供給大型站點的旅客,如提供便捷的退票服務,有序疏導滯留群眾,合理預測旅客的下一步動向,及時調整開行方案,對相應車次進行增加。在必要情況下,可選擇利用其他路徑進行繞行。盡量對長編組列車數量進行增加,促使旅客的疏散速度得到加快。總之,惡性突發事件具有極大的影響,需第一時間應對和處置,盡快對滯留群眾進行疏散,恢復正常運行秩序,促使旅客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得到有效降低。
綜上所述,受人為、設備、自然、制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鐵路行車過程中容易出現突發事件。突發事件難以提前預測,且具有不同的類型,無法完全依據提前制定的計劃方案進行應對。如果不能夠及時調整行車組織計劃,則會影響到鐵路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嚴重的損失。對此,要進一步完善鐵路行車突發事件處理機制,依據各類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與影響程度,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組織策略,最大程度地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盡快恢復列車運行秩序。
引用出處
[1]董偉光.突發事件下的鐵路行車組織分析[J].運輸經理世界,2022(16):125-127.
[2]崔峻菠.鐵路運輸管理中行車組織質量提升策略[J].中國儲運,2021(6):109-110.
[3]劉明端,尚麟宇,馮康.高速鐵路行車組織地震預警處置策略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21(7):99-104.
[4]周子朝,童凌鴻,趙軍.我國城際鐵路運營組織策略分析[J].綜合運輸,2021(12):9-15.
[5]滕飛.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調整策略研究[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22(11):75-79.
[6]王明建,孫鐵晨.鐵路行車組織的安全控制芻議[J].交通科技與管理,2021(25):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