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0
目前經濟大環境中,大學生面臨就業的難題。在高校擴招政策下,高等教育普及已成必然。隨著畢業生逐年增加,創業成了一條很好的賽道。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微觀上不但讓大學生了解市場各崗位的專業要求,而且完成了就業崗位的孵化,還提高了三年后的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在中觀上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在宏觀上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5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校需要做到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1],高校可以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任務。所有教師要有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同時面向全校學生,結合不同專業特點,跨專業的結合組隊創新,打破專業的限制,提高不同專業同學協同工作能力。指導實施意見中基本原則,要求高職院校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同時要求堅持協同推進,完善教育機制,開放合作,全員參與。《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與創業相互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揮,能夠促進專業核心能力的實訓,在兩方面能力整合的基礎上,探索出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有效融合發展的渠道。
專創融合的教學和課堂改革應該貫穿各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涉及課程各個模塊的內容設計、教師團隊多元化建設,以及教學實踐基地混合專業建設和使用的全過程,最后形成課程團隊,其教學方法主要以項目式教學為主、案例引導為輔。對《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進行創新創業的課堂革命類的教學改革,通過項目導入、實踐操作的引導、實踐效果的提升,以及大賽引導提升等方式,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動力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策劃與實踐并行的能力。
《短視頻營銷與推廣》是網絡營銷與直播電商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主要包含短視頻底層邏輯、短視頻運營前期準備、短視頻制作、短視頻運營與優化。課程設置在第三學期,也就是學習完基本的短視頻制作原理之后,核心課程短視頻制作完成之后。根據《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性質,可以很好地將專業核心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有效銜接,幫助學生從偏理論性的學習向偏實踐為主的專業核心課學習過渡。
目前,高職院校網絡營銷專業大多數的培養方案,基礎課程主要完成“理論+實踐”的框架搭建的教學,專業課程幫助學生完成專業技能的實際演練。而每一個短視頻作品如何營銷出去如何推廣運營優化,乃至如何變現,卻都沒有專門課程體系的匹配。基礎類課程在專業體系中的位置屬于前導課程,基礎課面向多專業很難做到個性化、專業化探索性教學,而《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作為銜接課程可以實現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搭橋作用,一方面讓基礎課知識可以有的放矢地應用,另一方面專業核心課知識能夠馬上實踐。《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作為專創融合、課堂革命的教改項目,按照要求進行教學改革與課堂革命,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配合線上教學線下實踐、分層次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積極推進創新創業與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設計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的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實訓循環模塊”,將創新創業教學目標潛移默化地貫通整個課程教學、互聯網實訓平臺等教學元素中。在完成營銷推廣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開展真實場景賬號起號任務。同時,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第三屆“匠心杯”創新創業大賽、學院短視頻制作推廣專業賽項為抓手,以參賽結果作為代表性評價方式之一,構建“結果導向教育”模式的考核方式,在強化實訓知識的同時,注重實操的學習,在學習期間就為本專業學生做好畢業應聘的資本。
為了把創新創業教育“四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與社會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大賽結合,在實踐中踐行。“四個結合”分段進行,上一個短視頻任務是下一個任務的基礎,即任務導出—任務講授—模擬實踐—市場檢驗。專創融合這個特色貫穿整個課堂設計,并在細節處“潤物細無聲”。這里意思是并不是為了創新創業而去創新創業,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以致用,富有極大熱情,水到渠成地主動創新創業。
《短視頻營銷與推廣》是一門核心專業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熟練使用短視頻制作工具,在大數據技術評判下,輸出優秀短視頻,通過內容吸引流量,合理應用營銷方法,實現短視頻商業變現的專業核心能力。因為在課程重構中,最終要有“市場檢驗”環節,所以應用大數據進行不斷地復盤優化,是本課程革命的重中之重。大數據技術貫穿各個工作領域,實現培養“會策劃、懂制作、能推廣、善運營”的短視頻營銷與推廣人員。本門課程設計目標是建設具備新技術新方法使用,符合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在線課程。
在課程的總體設計過程中,分別設置了四個工作領域:短視頻底層邏輯、短視頻運營前期準備、短視頻制作、短視頻運營與優化。其中領域三和領域四為實戰環節,也就是進行一輪二輪三輪轉換產品或者商家進行重復模擬,夯實專業能力和探索不同領域產品或實體店營銷和推廣的過程。課程設計以工作項目為依托[2](例如五菱繽果汽車),實行“工學結合”的改革方式,并把大數據評判貫通始終,數據主要融入以下項目:賬號團隊組建—賬號定位—賬號內容策劃—短視頻制作—短視頻推廣引流—短視頻數據分析與復盤優化—短視頻商業變現。課程設計以企業工作項目作為鏈條索引,推動“雙創”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其中工作領域一到二為創新創業項目的創意階段,主要為產品或實體店創設“金點子”,工作領域二到三的階段,為創業團隊形成和磨合的過程,而工作領域三到四的階段為學生賬號的孵化和作品變現的階段。
本門課程從短視頻的制作輸出到實戰運營整體流程,為導向設計綜合性運營項目,設計了4個工作領域,下設9 個工作項目。其中將大數據的應用融入4 個工作領域和1 個實戰環節。工作項目中分別在短視頻對標賬號權重分析、人員能力對標分析等9 環節應用了大數據技術。
首先,在每個支撐項目中,大數據應用涵蓋在項目組建,進行宣傳和推廣,吸引目標客戶,為社群營銷和垂直化營銷打下基礎,同時又對短視頻營銷與推廣基本技能的實戰訓練,這就強化了短視頻營銷與推廣中大數據應用的技能。這里以短視頻賬號的定位為例,在找對標賬號時候,項目要求學生首先模仿垂直類賬號排名前的起號視頻(初創期視頻)的拍攝方式和更新頻率;其次,可以把視頻制作分鏡表,同時分析賬號定位、目標客戶(或情感)、分析其翻轉頻次,分析其套路方案;再次要求學生在實訓中分析賬號IP的設計方法,并總結歸類;最后,小組匯報各個平臺賬號同類賽道的IP 的異同點。各個小組在了解全班關注的不同賬號IP 的類型特點中,思考自己從各個賬號借鑒的優點。
教學資源包括大數據分析下篩選的視頻案例、腳本案例、制作的微課、課件、大數據第三方平臺賬號、合作企業賬號等。利用直播電商產業學院優秀短視頻教學賬號作為案例分析,運用第三方短視頻大數據平臺,對賬號運營做深度分析教學。在實訓過程中,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企業短視頻官方賬號視頻篩選,培養學生在短視頻領域的實戰意識。例如,在實訓過程中,在短視頻內容策劃項目,教師在講授完基本理論和項目操作方法后,教師也可以使用合作產業學院的優秀作品進行上述內容的分析練習,在學生課外混合式學習的前提下,進行實訓訓練。教師根據賬號IP 的匹配度、用戶需求、營銷目的、帶貨產品的特色,設計出合理的內容設計方案,并能夠闡述其制定的原因,選擇商品的策略和詳細的策略方案。同時,把制作的短視頻上傳到市場平臺進行檢驗,并在大數據的指引下不斷地優化。
建設本門課程超星網絡課程平臺的課程網站,把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上傳到課程網站,以項目教學為提綱,以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大數據篩選時下熱門短視頻素材,學生通過模仿分析制作短視頻并上傳成品到網絡課程平臺。利用大數據實時的特點,結合大數據和企業方評價結果,教師梳理成易錯點,學生不斷優化短視頻各個模塊的作品,同時實現持續改進。例如,在項目5 短視頻創作階段,就采取混合教學的方式,學生在教師布置的資源下,首先自學基礎理論,通過小結測試,針對問題較多的項目,教師進行重點講授;其次,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自學,學生完成模仿作品;再次,針對小組作品,教師聯合企業專家,對作品打分和分組指導,教師在課堂展示多方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在多元化的評價下,小組進行優化。同時,小組再把二次優化的理念,應用到下一期視頻上,形成不斷優化的賬號。此次“工學結合”的項目使用主要采用混合式的教學方式,把學習任務前置,課中主要用來項目實操部分的指導,課后用來進行下一次作品的二次優化過程,由此循環往復,不斷做出爆款短視頻和賬號。
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理念和專業知識的雙融合,將創業知識合理、有序融入課程章節與知識[3]。
首先,在工作領域二模塊團隊建設與管理模塊,就注重創新團隊的培育,運用大數據分析對標優秀賬號的人員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工作領域三,利用大數據技術定位優秀賬號、策劃選題、思路、情節等內容,并不斷優化調整力求精準;最后,學生團隊經過1 ~4 輪不同賽道打磨和賬號矩陣的拓展,實現學生個人IP 賬號專屬人設孵化,同時為工作領域四短視頻運營做好準備。例如,在最后的工作領域三、四部分在已經打磨的賬號的基礎上,進行賬號矩陣的拓展,可以有兩種情景,第一種粉絲已經垂直化那么可以進行多賬號矩陣的運營,賬號之間互相導流,互相產品推廣。第二種還可以拓展切片賬號進行短視頻帶貨。
以泛娛樂類型賬號為例,那么就可以根據選品的不同,在孵化好的賬號下設置不同的門類,進行社群營銷,對粉絲進行消費習慣的劃分,引導粉絲的購買。然后通過小組同學的組內循環,在四輪不同商務合作的運營下,不斷地孵化賬號,最終起到選品下的創意作品的構建、創業團隊打造、創業項目孵化的作用,為大三就業時和商務企業談合作創造了基礎條件。
通過專創合作,針對短視頻課程體系中具有新技術特征的《短視頻營銷與推廣》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與課堂革命,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的理念貫穿整個課程體系,提高學生代運營商品和營銷推廣的工學任務。通過項目教學法和課程目標設置,對標培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針對行業能力要求對項目命題,通過項目完成,使學生掌握短視頻創設、營銷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推廣變現能力。項目實施過程,學生通過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通過項目對接實體行業實現未畢業先就業的小目標。通過項目式混合教學方式方法、新應用的使用,優化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結構、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完成項目后,能夠對接校內短視頻大賽、校內外創新創業大賽,省級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策劃書腳本的書寫,鍛煉了學生“金字塔”思維和互聯網文案的特殊行文方式,掌握了從全局思考項目的能力。學生的創業意識得到升華,賦能教育落地成功。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落地到了專業課課堂的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