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瑩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教育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國學經典誦讀對提高高職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2017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應“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2]。正確認識國學經典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厘清國學經典誦讀存在的主要問題,全面創新融合國學經典誦讀,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高職教育在育人過程中,要注重促進學生個人成長,培養學生首先成人,不斷增強其文化底蘊,培養其文化創新意識,提升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于文化基礎相對不高的高職大學生而言顯得格外重要。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源泉,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國學經典誦讀在培養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重要意義。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非常注重人文知識傳授和道德品質培養,國學經典教育鼓勵學習者堅持不懈地習得人文知識,把學習人文知識當作一種崇高追求,努力造就品德高尚的人。在這方面,比較有影響的如孔子強調人要“博學于文”,王充認為“人之不學,猶谷未成粟,米未成飯也。”總之,國學經典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知識內涵極其豐富、道理極其深刻,高職大學生誦讀并用心悉心理解國學經典,可以進一步豐富文化知識內涵、拓寬文化知識廣度、筑牢文化知識基礎、提升文化知識水平,進而增加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知識素養。
國學經典的核心和特點是強調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著重點在聚焦于人的人文道德素質培養[3],國學經典注重人之修養提升、關注人之道德培養的教育主導理念,理所當然應該納入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知識體系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體系,成為高職大學生人文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能充分體現其道德修養培養的理念,始終把大學生學會做人、能夠成人的思想品德修養教育放在最根本的位置,在當今高職院校國學經典誦讀與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契合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學經典中,《禮記· 大學》云“德者,本也。”同時,強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論語》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大學》中提出的“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這種將修身置于治理家國之先的理念,也可看出國學經典對學習者包括高職大學生個人道德修養的高度追求,有效助力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之人才培養理念。
國學經典誦讀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型品質,例如自信心、意志力、探索力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國學經典十分注重人的自信心培養,其作用在先明其義,然后探究“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極力倡導“天生我材必有用”,誠如孟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4],鼓勵自信,激勵人們成人成才。國學經典格外注重培養人的意志力,鼓勵人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激勵人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堅持不懈,勇往前行,不斷培養創新的意志力。敢于探索、敢于實踐是創新的重要品質,國學經典特別注重培養人的探索力,如朱熹提倡讀書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強調“讀書六法”,主張讀書不僅要紙上求文理,還要“切己體察”,讀書不能一味在紙上尋求義理,需要注重聯系自身來推尋探究,勇于探索。《禮記· 中庸》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就是要鼓勵人們廣泛獲取各種知識,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認真分析仔細考察探究,對所學加以區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并堅定地將真理付諸實踐。國學經典強調實踐的教育主張,能有效促進國學經典誦讀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品質培養兩者之間的高度銜接與相互融合,從而不斷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品質養成,不斷促進大學生自身創新精神培養和創新能力提升。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學經典誦讀仍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薄弱環節,在國學經典誦讀中依然存在著某種缺失,影響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有效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學生個人層面,尚未對國學經典誦讀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什么是國學,為什么要學國學,如何學好國學。”這“三問”理解不深、認識不明、回答不清,尤其是對“為什么要學國學”認識有偏差,存在著認識不清和不同程度的疑惑。受傳統單一實踐技能培養觀念的影響,國學經典這一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往往被作為旁類,對其知識傳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認識不夠,對其重要的價值觀念較為淡薄,遠未認識到國學經典的深刻價值和重要影響,大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知普遍性還需加強。
在國學經典知識的系統性安排方面,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將國學經典列入相關的專業培養計劃,或者僅列入了少數專業如文秘類、史學類專業培養計劃,國學經典知識較為零散,教材建設與教學要求不相適應,弱化了其他專業教育對國學經典誦讀的學習需求,國學經典教育覆蓋面明顯不足,缺乏科學系統性安排。在已開展的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些高職院校也還存在著教學過于簡單,過于強調古漢語釋義、篇章結構、文學價值等知識點的傳授和灌輸,缺少對國學經典文化意蘊深入挖掘的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
從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實踐情況來看,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著教學師資嚴重不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等現象。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一些高職院校幾乎沒有專門的國學師資;一些教師盡管在對國學經典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缺乏對國學課程設置的整體謀劃,在教學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使得內容安排不盡科學,講課吸引力也還不夠;還有一些老師自身對于國學經典內容就缺乏深入的理解,知識掌握不夠,立意不深,講解不透,甚至采取應付的態度,講課效果不佳,這些都影響了國學經典誦讀的課堂質量和實施效果,使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缺乏應有的吸引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充分發揮國學經典誦讀在高職院校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院校人才高質量培育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應結合人才培養要求和辦學目標,大膽融合創新。
要將國學經典誦讀有效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做到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有機融合,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防止片面強調培養學生技能而忽視學生人文知識、思想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為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第一,國學經典誦讀要注重與思政類課程的教學相融合,側重點是要在思想政治類課程中有機融入國學經典知識,體現國學經典誦讀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第二,國學經典誦讀要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融合,國學經典誦讀的教育目標要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做到將國學經典誦讀融入專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充分體現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融合;第三,國學經典誦讀要與大學生相關活動相融合,在大學生相關活動中有機融入國學經典誦讀知識,通過積極舉辦以國學經典知識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創設國學經典文化環境,注重體現國學經典誦讀與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及相關活動相融合;第四,國學經典誦讀要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瞄準“互聯網+”時代高職大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興趣點,積極營造具有現代氣息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學習環境氛圍。
國學經典課程體系建設對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十分重要,但當前國學經典課程體系建設存在著諸多如目標不夠科學、內容不夠完善、形式較為單一、體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國學經典的系統性較強,必須著力做好系統性建設。課程體系究竟要怎么建?目標、內容、形式、保障是一個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抓手,對于國學經典課程體系建設來說,要按照自身課程體系特點抓實抓好。
一是確立科學的課程教學目標,國學經典課程教學目標要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相融合,以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二是選擇科學的課程教學內容。在國學經典教育內容和教材的編排上,高職院校應認真進行國學經典課程教育內容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到教育內容選擇科學、知識結構合理、教材建設規范、教材銜接有效、教材延續有序,努力做到教學內容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機契合,保持其國學經典知識體系的系統性、邏輯性、完整性,為國學經典誦讀的教育實踐提供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教材;三是采取靈活的課程教學形式,結合國學經典誦讀課程教學特點,大膽改革課程教學形式,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達到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最佳效果;四是提供有力的課程教學保障,要把國學經典誦讀納入教學計劃,做好培養計劃,建立相應課程考評機制,為其提供可靠的教學保障。
國學經典誦讀,師資隊伍建設是可靠的保證,必須建設一支素質高、數量足的教學師資隊伍。為此,在教學師資建設方面,一是要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國學經典誦讀教師要不斷增強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努力提高政治理論素養,自覺引導高職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文化觀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要注重增強專業師資數量。要加強國學經典誦讀師資培養,相關高校要增加國學經典師資招生數量和培養規模,切實擔負起培養國學經典教學師資的神圣使命,努力為國學經典誦讀提供充足的師資來源;三是要持續加強現有國學經典誦讀師資培訓與提高,高職院校要把國學經典誦讀教師納入師資培訓規劃,定期或不定期對國學經典誦讀教師進行校本培訓和校外專門研修,不斷提高國學教師水平和能力;四是要努力創新師資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以更加精湛的語言表達藝術、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加具有現代信息技術元素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要與時俱進,深入研究和探討“微時代”背景下的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方式,正確充分運用“微時代”傳播的瞬時性和高效性帶來的便利,采取高職院校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不斷適應高職院校大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要求,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