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崳琪 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延安供電公司
2020年以來,受疫情、經濟新常態和國際復雜形勢影響,開展夜間經濟分析有助于政府調整和制定夜間經濟相關政策,對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從燈光照明相關研究出發:劉晨曦等利用相關性分析、多元回歸分析、大數據等統計方法,研究影響各省夜間經濟發展的因素,構建預測模型,有效預測夜間經濟發展水平。
從大數據這一時代背景來看,為了進一步改善自身的發展狀況,電力企業應當先充分了解與掌握積極開展電力營銷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其所能夠帶來的積極作用,提高自身對其的重視程度和關注度。事實上,積極開展電力營銷信息化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意義,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電力企業在日常運營時產生的成本耗費,推動相關經濟結構的改善與優化,還能夠積極推動電力企業進行更深一層的轉型和升級,使企業能夠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積極開展網絡化營銷,就能夠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進而為電力企業所能夠得到的經濟效益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其綜合實力,幫助其在市場當中占據更高的地位。
關于經濟發展格局的研究,一方面,從城市經濟空間景觀演變的角度分析了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以城市群為研究對象,將光元素總數作為該地區的經濟總量,將光強度作為經濟發展水平評估的指標,使用該地區經濟重心變化的加權標準橢圓度量,使用重力模型和社交網絡分析方法計算城市群的中心,并對周圍城市產生最大影響。大多數國家研究人員以與本文所述相同的方式分析區域經濟的空間化,例如標準橢圓差、重力模型、變異系數、社交網絡分析等。最大的差異在于所研究區域之間的差異,這可能包括研究293個地方一級市和4個直接隸屬于中央或省級的市,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還可以使用DMSPOLS光數據在空間上可視化單個省級地區的省級GDP動態表達和分析;區域也可以小到分區,研究三個主要中心城市對周圍地區的驅動效應。它還涉及研究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雖然可以分析城市經濟的空間化夜間照明數據,以確定總體經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但通過將人均GDP數據與夜間照明數據疊加,采用雙變量局部莫蘭指數來確定中國各縣和地區的經濟空間結構,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依然存在,研究發現,中國東部和西部的經濟增長存在巨大差異,東部地區是國民經濟的增長極,西部地區的經濟落后,但并未因國家政策而成為經濟崩潰區。同時,地方政府在推行有利政策時,應考慮到省界的影響,避免忽視省界縣,避免經濟產出明顯低于其他縣。隨后,研究人員利用經濟重心和標準橢圓差分析,將研究區域從縣一級擴展到市一級,以確定中國經濟重心正在逐漸向東南移動,這表明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內陸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全球衛星觀測夜視數據已成為經濟領域應用最廣泛的地理空間數據產品之一。夜間照明數據首次用于研究地區的森林火災監測、地震破壞強度評估、空氣污染物排放評估和沖突損害評估等方面。指出亮度數據是觀察人類活動的良好數據來源,通過將夜間照明數據正式引入經濟領域,相關數據可以成為經濟活動指標的替代品,并證實了夜間照明亮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密切關系,指出夜間照明亮度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指標然后,夜景照明數據被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地區、空間和城市經濟領域,指出夜景照明數據相對于傳統經濟數據而言是一種網格地理空間數據,它突破了行政界限,能夠在地理空間維度上反映經濟活動的動態變化。亨德森等人指出,夜景照明的亮度是該地區內人口數量和燈人均亮度的相乘,并根據這些數據調查了國內經濟活動的分布情況。以1992-2010年夜視資料為當地經濟活動的代理變量,研究臺風災害在地理上的經濟影響,為評估自然災害等重大事件的發生及其影響提供新的途徑。近年來,夜景照明數據在確定和測量城市、城市中心、城市邊界和城市蔓延的經濟增長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類服務于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優化調度等業務的應用系統推陳出新。此類信息系統不僅要求業務流程貼合管理需要,對支撐其運行的數據來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據統一來源,全面涵蓋設備、水情、大壩、地災等相關數據主題。目前,水電生產領域中,生產管理系統、水調自動化系統、大壩監測系統、安全管控系統、地災監測系統、設備狀態監測與預警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機組狀態監測系統等存在海量的結構化數據和實時數據,為應急指揮中心系統、智慧經營分析系統、全息展示平臺等智慧電廠業務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基礎的數據來源。因此,為實現設備運行監測數據和生產管理數據的完備性采集,需建立一套完備的數據采集系統,匯集生產管理、機組在線監測、大壩監測、水情水調、地災預警等各類型數據。以數據應用為導向,建設統一的數據管理規范,為數據共享和挖掘應用奠定基礎。
水電企業對數據的匯聚需求涵蓋時序數據、結構化數據等不同類型數據。傳統的數據存儲架構面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和擴展需求,存在支持數據類型單一、擴展性差、數據處理效率低下等問題,無法滿足全類型數據高速增長的存儲要求,也難以滿足未來海量數據的彈性擴展需求。因此,針對數據存儲資源的可擴展需求,平臺需要提供與之對應的資源擴展與釋放功能,并能根據負載情況對計算和存儲資源自動分配和管理,實現彈性存儲,在存儲動態擴展的同時保持數據的分布均衡,在計算資源動態擴展的同時保證計算的負載均衡。因此在數據存儲層面,需要充分考慮采用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分布式數據庫等存儲技術,來實現數據的彈性存儲,以應對海量數據的增量存儲需求。
為構建科學有效的夜間經濟活力評價體系,本文以時效性、準確性、全面性為活躍指標設計原則,遵循國家、市政府對上海夜間經濟發展的相關要求與規劃,研究開發定量、動態、科學的夜間經濟活力評價體系。根據研究發現,夜間經濟繁榮程度與夜間活動的活躍程度以及持續時間關系密切,夜間活動方式主要包括夜食、夜購、夜娛、夜宿等,這些業態的活躍情況呈現實時、覆蓋面廣、群體復雜等特性,通過常規的監測方法難以實現準確的監測,然而用電是夜間活動的重要元素,因此,本文以電力數據對夜間經濟活力進行監測分析。
基于電力大數據的夜間經濟評價方法,考慮夜間經濟活力分析的實際需求,建立夜間經濟活力評價體系,評價流程如圖1所示。夜間經濟活力分析流程如下:1.指標框架設計階段:設計夜間經濟分析的體系框架,明確開展夜間經濟分析的指標維度。2.指標構造階段:開展各指標公式設計,描述各指標的含義與價值。3.評分規則設計:通過采用合適的數學方法,開展指標分布情況分析,設計科學的評分規則。4.指標權重設計:采用專家打分法、熵權法、主客觀賦權法等方式,科學確定各指標權重;5.指數得分計算:根據各指標設定的權重,獲得夜間經濟指數得分。
圖1 夜間經濟活力分析流程
全面梳理可反映上海市夜間經濟發展的電力指標,總結梳理的指標包括:夜間用電量占比指標、夜間高峰用電時長占比指標、夜間用電占比發展趨勢指標、夜間高峰用電時長占比發展趨勢指標、夜間復產率指標等。
在夜間經濟活力分析體系中,各指標對夜間經濟活力的影響程度不同,部分指標的波動對夜間經濟的整體影響較大,因此必須設計合適的權重算法,才能準確掌握夜間經濟活躍情況。本文選取主客觀綜合賦權法獲得最終權重系數,其中主觀權重法采用專家打分方式,客觀權重法選擇熵權法進行計算,其基本思路是根據指標的變異性來確定客觀權重。
研究的數據來源主要有三個:1.某國營電力公司商業部門夜間用電量數據。2.M公司的線上線下消費數據。M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涵蓋餐飲、外賣、生鮮零售、酒店旅游、電影、休閑娛樂等200多個品類,業務覆蓋全國2800個縣區市。本研究主要利用M公司線上和線下夜間消費的每筆訂單產生的地點、時間、消費金額、支付渠道、消費者評分、商戶數量、商戶營業時間等數據作為研究樣本。3.WIND(萬得)數據庫的夜間燈光數據和地方經濟發展指標數據(如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WIND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領先的金融數據、信息和軟件服務企業,提供國內最完整、準確的大型財經數據倉庫,其數據來源具有嚴謹性和準確性。上述三種數據首先匯總成月度數據,然后結合區縣、設區市和省級消費類別的月度數據和年度社會人口統計學數據,最終整合成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包含浙江省90個區縣和11個地級市的多源時間序列數據集。
基于各指標得分情況,可以求得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間,夜間經濟發展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反映居民夜間消費開始明顯復蘇。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2月夜間經濟下滑嚴重。2月至2月間,隨著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上海市出臺促進夜間消費等相關舉措,“五五購物節”的帶動效益持續放大,在24小時營業區、購物不眠夜、深夜集市等創新活動刺激下,夜間經濟呈現突增現象。6月夜間經濟逐步恢復平穩,基本維持至2020年3月同等水平,7月至30月夜間經濟活力繼續維持上升態勢。2020年3月至6月夜間經濟發展最好的是住宿業,6月至10月,夜間經濟發展最好的是餐飲業。文化藝術業夜間經濟發展情況不斷變化,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3月至3月,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餐飲業和住宿業指數存在明顯的大幅下降趨勢,文化藝術業指數穩中有升。2020年3月至5月,在上海市促進夜間經濟的相關舉措下,各行業指數值呈現大幅上升趨勢。2020年6月至7月文化藝術業指數呈現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在于6月至7月期間各類活動火爆,文化藝術業白天的用電增幅遠高于夜間。2020年8月,上海疫情基本得到完全控制,住宿業和餐飲業指數均呈現大幅上升趨勢,餐飲業活躍情況依舊領先于住宿業。同時,文化藝術業8月夜間經濟指數穩中有升,基本與7月持平。2020年9至10月,各行業指數均呈現上升趨勢。
1.夜間業態豐富性:從夜間經濟的供給數量和供給質量來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豐富夜間消費業態,是增加夜間文化旅游產品供給的必然要求。本文用夜食、夜購、夜娛、夜宿和夜健的設施規模作為二級指標。
2.夜間消費便利性:反映地區內與夜間消費相關的商業設施的便利化程度。該項指標的主要測度為便利店數量和夜間22:00后營業的商戶總量。選取22:00作為時間節點,主要是因為通常以22:00作為進入深夜的時間點。
3.夜間消費活躍性:從消費總量規模、消費人群特征、消費時空分布、消費結構和線上線下消費構成等多維度來衡量,本文用總體活躍性、區域活躍性、時間活躍性、人群活躍性、消費業態活躍性和線下消費活躍度作為二級指標。
4.夜間消費評價:衡量消費者對夜間消費的滿意度水平,本文用夜間經營商戶顧客評分來衡量。
5.夜間商業環境成熟度:反映總體商業發展環境和行業競爭情況。該指標主要用夜間商戶規模、中小商戶規模和品質商戶規模來衡量。
“電眼”看商圈,秀國慶商圈吸引力,商圈作為城市文化、經濟的縮影,已逐步成為拉動內需消費的重要載體。發展夜間經濟離不開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應制定夜間經濟行業發展規范,建立夜間經濟協調機制;另一方面,做好空間規劃和布局,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牌影響力的夜間經濟聚集點,較大程度地發揮出夜間經濟擴內需、穩就業的作用。同時,要強化夜間經濟監管。夜間經濟涉及城市更新、產業規劃、基礎設施配套、社會治理等方面,政府部門應在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產業規劃、基礎設施配套、夜間公共服務供給、城市和社區治理、行業管理等方面發揮相應作用。具體來看,首先,注重掌握城市商圈用戶用電行為特征,提升夜間經濟集中的街區、商圈、社區,以及影劇院、藝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區域的交通、照明、社會治理、夜間公共服務。其次,注重文化引領,做好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的綜合利用和健康引導。最后,注重新場景營造,根據城市特色,打造屬于市民的夜間經濟空間,使社區和街區成為美好夜間的載體。同時,將時尚文化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營造夜間經濟消費新場景。
經濟屬性強調夜間發生的經濟活動,主要以休閑性、服務性消費為主體,包括夜間購物、餐飲、旅游、娛樂、學習、健康等行業的生產或消費行為,社會屬性強調在夜間城市這個公共空間內發生的各種日常活動和社交行為,如做游戲等。有學者認為夜間經濟是指夜娛樂和社交有關的一系列活動和體驗,將一些非經濟活動納入夜間經濟范疇,強調夜間經濟的社會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