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 董立懷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關于初中語文教法創新策略的相關研究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尋求教學突破的主動選擇。基于此,本文對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策略展開討論,促使初中語文教師樹立創新意識,并針對當前課堂教法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建議,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勃勃生機,促進課堂教學目標高質量達成。
探索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法創新的有效策略,可以促使教師重視對新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的學習,并聯合同科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求進行解讀。同時,在以新課標為基礎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指示,從而有助于全面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構成。最終,教師將立足新課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其要求,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奠定一定的基礎。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一般采用“講授式教學法”,使課堂教學形態呈現陳舊的特征。探索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法的創新策略,可以促使教師結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認真研讀語文閱讀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進而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當前課堂的教學組織方式和師生互動策略進行優化。這樣,教師將借助教法的創新為初中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帶給學生更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
制約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因素還有很多,如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凸顯、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學習差異得不到兼顧、學習能動性得不到釋放等,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積極地推進教法創新,可以有效解決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則促使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法,全面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生的學習差異得不到兼顧,則促使教師引入分層教學法,可以兼顧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從而有效補足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觀察以往的語文教學方式發現,部分教師弱化了對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約。而探索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法的創新策略,可以促使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正確指引下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并嘗試以創新為契機,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耳目一新的學習體驗,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終,教法創新將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而從目前的初中語文教法來看,存在課堂基礎知識講解被動化、課堂語文技能教授填鴨化等突出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學習能動性無法全面被激發。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立足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新課標的正確指引下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合作與探究學習,從而讓學生在開放式與協作式的學習活動中完成語文知識學習,有效釋放語文課堂教學潛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春》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合作小組。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涵蓋教學知識點、凸顯教學重難點的合作學習任務,如收集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簡介資料;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和結構層次。
思考和總結作者融入文章中的情感等核心內容。結合以上內容,教師可以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中積極發言,說說自己對作者朱自清的認識,分享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并共同總結閱讀方法和閱讀思路,一起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惑。
同時,教師要精準了解學生的合作學習進度以及合作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講解。如學生A在討論中對朱自清的生平了解不全面,教師則可以結合微課案例講述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突破學生的學習瓶頸,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思路引向縱深,繼而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天性愛玩,喜歡參與各式各樣的集體活動,能夠在集體活動中與同伴進行積極交流,克服各種困難。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該階段學生的基本認知特點,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活動教學法,充分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活動引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活動教學法達成語文教學的寓教于樂,從而轉變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對初中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觀滄?!穬热輹r,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樂府詩朗誦”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活動。在活動中,教師不妨按照學生自愿和互補原則,將學生合理劃分為不同的活動小組,引導學生對《觀滄?!愤M行深度學習,一起分享朗誦的方法、技巧和心得體會,做好詩歌朗誦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可以合理安排不同小組人員的登臺朗誦順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登臺朗誦樂府詩,并要求學生在朗誦過程中聲音洪亮、發音準確,還要結合樂府詩的特點融入自己的情感,讓不同小組、不同學生依次進行詩歌朗誦。同時,教師要對不同小組的表現進行記錄,并在評價的同時教授給學生朗誦方法,還可以為學生進行正確的朗誦示范,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以激發學生對樂府詩內容的學習熱情,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組織中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有效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而從當前語文教學組織情況來看,存在知識講解“大水漫灌”、技能教授精準性不高、針對性不強等突出問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兩極差異分化現象加劇,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個性化發展?;诖?,教師要立足當前教學現狀,并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合理引入分層教學法,有效兼顧學生在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不掉隊,促進學生穩步發展。
例如,在講解《次北固山下》一課時,教師可以合理運用互動交流、課堂觀察、綜合測試、詩歌朗誦等不同的教學方式,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并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差異化的分層任務,如設計關于《次北固山下》大意理解、文章結構分析的基礎層次任務;設計關于《次北固山下》詩歌朗誦、詩歌討論的實踐性學習任務;設計關于《次北固山下》主題群文閱讀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立足于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任務進行分層學習。教師則要動態了解學生的分層學習情況,并注重給予學生差異化和精準化的指導。如學生A 對詩歌大意了解不清晰,教師可以在指導中結合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自信心不足的情況,積極給予學生語言贊美,并引導學生強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繼而在強化分層指導中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策略,構建趣味化課堂,同時《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也提出要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全面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正確指引下,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學法,對當前的知識點講解策略、課堂教學組織流程、師生互動模式和具體教學形態等進行針對性改進,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具體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為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契機。
例如,在講解《陳太丘與友期》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幻燈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世說新語》著作講述、文章內容理解、誠信禮儀討論等;借助☆標注學習重點,借助△標注學習難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幻燈片就上述不同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在講解過程中引入微課視頻,呈現《陳太丘與友期》教學的真實場景,如呈現對話場景,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建立課堂互動,如借助電子白板來生成隨機數,并讓學生回答問題;構建線上學習空間,并提供關于《世說新語》著作講述資源,讓學生進行靈活化線上學習。
最后,教師可以運用線上直播的方式給予學生指導,真正借助信息技術來構建趣味課堂,激發助力的學生學習興趣,全面促進教學潛能的釋放。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一般按照固定的組織方式和組織流程進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得不到充分釋放,這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此,教師需要對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引入問題驅動教學法,轉變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助力初中語文教學高質量達成。
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可以立足教材內容構成設計凸顯教學重難點的問題,如你對安徒生和《安徒生童話》有哪些了解?《皇帝的新裝》講述了什么內容?童話中想象和夸張手法有什么藝術特點?
結合以上問題,讓學生在核心問題的指引下不斷強化對教材的深度理解。與此同時,教師要為學生預留思考問題和閱讀教材的時間,并進行課堂隨機提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問題解答困惑,教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強化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創新教法意識。
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關聯,強化語文學習最根本、最核心的目的是借助語言工具來強化日?;咏涣?。在此,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課程的語言屬性和基本特征,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入生活化教學法,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生活化場景中深化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優化其學習效果。
例如,在《天凈沙·秋思》一課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片為學生展示生活化的秋景。如秋天樹木沙沙作響、葉子發黃、秋雨蕭瑟等,讓學生感受秋天的場景,并將該場景與《天凈沙·秋思》中描述的秋景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深化對《天凈沙·秋思》內容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結合上述案例對《天凈沙·秋思》的意境、情感融入等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并在講解過程中繼續引入生活化案例,真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作業,如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感受秋天的美,真正在生活化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全面立足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將會是初中語文教師尋求課堂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探索的主要內容。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需要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進一步立足課堂教學現狀,推進教法應用的創新,并在后續的教學方法應用創新實踐中引入合作學習法,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入活動教學法,實現課堂教學寓教于樂;引入分層教學法,全面兼顧學生學習差異;引入信息化教學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問題驅動法,有效啟發學生學習思維;引入生活化教學法,全面降低理解難度,從而真正借助教法的創新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注入能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