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君
小兒肺炎是一種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嚴重危害患兒健康,冬春季節多發,傳染力極強,可引起諸多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1]。臨床對該病患兒常采用抗菌藥物治療,而所用治療方案較多,其療效和安全性也有所差異?;境R幹委熕幜ψ饔镁徛?抗菌藥物序貫治療藥效快,對改善患兒癥狀有積極作用[2]。對此,本研究以本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采用抗菌藥物序貫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經細菌學檢查、病毒學檢查確診的60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6.01±1.32)歲;病程4~13 d,平均病程(8.54±1.54)d。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6.54±1.21)歲;病程5~13 d,平均病程(9.01±1.32)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精神正常;②無藥物過敏史;③積極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②治療依從性不佳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阿奇霉素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68)口服治療,10 mg/(kg·d),1次/d,連續用藥3~5 d。
1.3.2 觀察組 采用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注射用乳糖酸紅霉素(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679)序貫治療。紅霉素靜脈滴注,120 mg/(kg·d),分2次用藥,連續用藥3~5 d?;純和藷岷蠼邮馨⑵婷顾匦蜇灟煼ㄟM行治療,其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兒咳嗽、氣促等癥狀體征消失,經X線檢查未發現肺部炎癥;有效:患兒咳嗽、氣促等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經X線檢查肺炎征象吸收良好;無效:無上述變化,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臨床癥狀體征包括咳嗽、氣促、發熱、肺部啰音及X線陰影。③實驗室指標:包括PCT、CRP水平和白細胞總數。④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肝功能異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咳嗽、氣促、發熱、肺部啰音、X線陰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咳嗽消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發熱消退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308.43±2.105.65±1.214.54±1.217.01±2.10 24.43±11.658.43±2.21觀察組30 5.10±1.54a 4.01±0.98a 3.21±0.87a 4.32±1.65a18.80±9.65a 6.76±1.54a t 7.0045.7694.8885.5172.0383.396 P 0.0000.0000.0000.0000.0460.001
2.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觀察組CRP、PC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白細胞總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CRP(mg/L)PCT(pg/ml)白細胞總數(×109/L)對照組3018.35±9.330.13±0.013.43±0.54觀察組30 1.99±0.42a 0.06±0.01a3.12±0.76 t 9.59527.1111.821 P 0.0000.0000.074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與對照組的1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小兒肺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疾病,其往往由于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等感染引起,臨床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直接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嚴重威脅兒童的身心健康[4],一旦確診小兒肺炎需要盡早進行治療[5]。
小兒肺炎治療中應用抗生素序貫療法能取得一定效果。序貫治療指在臨床抗菌治療中選用半衰期更長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劑的藥物,經靜脈注射用藥,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緩解后改為口服[6]。一般是同一級抗生素不同藥物之間的轉換,以保證炎癥部位較高的血藥濃度[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阿奇霉素、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用于治療小兒肺炎效果可靠。藥物被人體吸收后能夠與核糖體完成可逆性結合,抑制轉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抑制蛋白質合成[8-10]??股匦蜇灟煼ㄖ械男蜇灢扇“胨テ陂L、吸收良好,有足夠高的生物利用度(≥90%)的藥物,通過靜脈滴注病情控制后再轉為口服給藥,從而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并維持較長時間[11-13],特別是紅霉素能夠彌補阿奇霉素在血液中濃度較低的缺陷,維持較高的血清濃度,有效控制病情[14,15]。觀察組咳嗽、氣促、發熱、肺部啰音、X線陰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阿奇霉素治療基礎上加用紅霉素獲得較高的抗菌活性,保持較高的血清濃度,有效控制臨床癥狀,有助于患者盡早出院。觀察組CRP、PC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白細胞總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紅霉素序貫治療作用于尚未確定的各種細菌感染,達到控制炎癥發展的作用[1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與對照組的1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盡管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未顯著低于對照組,但有一定改善,這與本研究樣本容量較少有一定關系,后續若增加樣本用量,以研究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序貫治療有助于提升小兒肺炎治療效果,縮短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降鈣素原、CRP水平,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