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慶華,葉巧群
(1.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桂林 541004;2.桂林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10)
在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隨著人們交往在時空上的不斷擴大,帶來了多元價值觀的交融及意識形態的多元化,給大學生造成了許多困惑和問題,而這些難點、熱點問題直接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是大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梢姡瑸榱颂岣摺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切入,結合教材內容,構建問題式專題教學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
目前,學術界對于大學生問題式專題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學者曲宏歌、姜淑蘭認為,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教學的探索基礎上構建“導學+專題+問題”創新教學模式,應注意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團隊的打造,以及立體式學習平臺的搭建[1]。學者姜喜詠則認為,專題教學是解決教與學的脫節、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教學與科研統一等問題的最好選擇,其實踐過程呈現出開放性、研究型、立體化、問題導向等基本特征[2]。學者張彧分析問題式專題教學的必要性,認為問題式專題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學內容學科性的需求,為此,問題式專題教學應考慮全體學生,注意問題的針對性[3]。總之,以上學者關于大學生問題式專題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的教學改革研究,對探索問題式專題教學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但對于如何把醫學生的問題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卻很少涉及。而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因受到疾病譜日趨復雜多變、自身學業日益繁重及未來就業前景的不確定性等多重壓力的影響,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更多難點、熱點問題需要解決和關注。而構建問題式專題教學,將更貼近醫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學也更有針對性和吸引力,更能提高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現實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強調“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4]。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這是唯物主義區別于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依照唯物主義理論,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也應相應地發生改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應該圍繞時代主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功能。如在革命年代,毛澤東曾說過:“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盵5]這說明,理論聯系實際,有問題意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學者陳秉公把近30年來學者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論述歸納為“十論”,包括意識形態論、價值主導論、人學目的論、人的社會化論、掌握群眾論等[6]。學者立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現實存在問題為導向,通過實踐來實現其內在價值和外在功能。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式專題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內在要求。
教材體系是教學體系的依據,教學體系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2018年10月,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創新教材呈現方式和話語體系,實現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轉化、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教學體系向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轉化[7]。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編寫適用不同類型高校的教材,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8]。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改革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要求把準新時代的脈搏,以關注學生的問題為導向,教材的編寫和處理成為課程改革創新的關鍵。教育部不斷強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系統教學與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9]421,強調轉化過程中要以國家、社會、個人的現實問題為導向,把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創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學內容以便更貼近現實和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
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為切入點,設計“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專題教學,更能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努力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注人、幫助人”的目標要求[9]422。教師在設計教學專題前,應進行關于醫學生熱點問題的調查。調研結果表明:大一年級的醫學生更多關注自身的問題;大二、大三年級的醫學生逐漸關注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大四、大五年級的醫學生更關注相關的法律問題。據此,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以下三大專題教學。
“醫學生自我成長”專題,以大一新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為導向,設計以促進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為目標的專題教學。醫學院校在加強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要結合行業實際進一步加強其職業精神的培養,努力提高醫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因此,該專題還設計3個分專題,即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醫德醫風建設及醫患關系的道德準則學習。
針對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不斷的現狀,構建醫學生“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問題式專題教學是對現實訴求的呼應?!搬t學人文執業技能”是國際上對醫務人員除掌握醫學專業知識以外必備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現為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職業服務態度、善于與人溝通、較強醫療工作管理及心理適應能力、醫療團隊合作精神、風險危機化解能力等。目前,我國現行醫生培養體制大多專注對醫學生醫學知識與技術的培養,而對專業知識之外的醫學人文執業能力培養普遍不夠重視。問題式專題教學目標就是為了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推進醫學人文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以達到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目的。該專題分為4個分專題,即醫德與職業化、核心溝通技能、病史采集和解釋問題的人文性技巧、病情告知的技能。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包括體驗式、參與式、講座式等教學方法,通過理論講解、小組討論、經驗分享、案例分析、角色體驗、錄像回放點評、SOAP教學、視頻教學及溝通技能實訓等多種形式進行互動教學。
醫學生是我國未來臨床醫療工作、醫學科研和醫學教學的主力軍,是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守護神”,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因此,有必要對醫學生進行嚴格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教育的培養。教師以現實的醫療事故涉及的法律問題為切入點,構建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醫療衛生法治”專題教學,對于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讓醫學生快速適應法治社會和未來職業要求具有重大意義。該專題分為3個分專題,即醫學生醫療風險職業意識培養、醫療保險法律倫理、醫學生職業安全衛生法律基礎與實踐。專題教學以醫療案例為導向,運用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式。專題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將組織醫學生到法院旁聽、進行模擬法庭和醫療事故調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學習,讓醫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搬t療衛生法治”專題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醫療衛生法治”專題設計
“醫療衛生法治”專題教學時數為10學時。本專題詳細講述醫療機構管理法律制度、醫藥衛生技術人員管理法律制度、醫患法律關系、醫療損害賠償訴訟、醫學發展中的法律問題、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法律制度。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培養醫學生的法治思維,樹立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醫的能力,同時要求醫學生掌握“衛生法學”的基本理論、熟悉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法律制度,在行醫過程中做到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醫學院校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問題式專題教學立足于醫學生的問題,凝練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與醫學生專業相吻合的教學專題內容,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系統化凝練專題教學內容,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高水平的精英教學團隊。
專題教學是在打通原有教材章節的基礎上,以某個問題為主題,系統化整合教材,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在整合過程中,要注意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即每個專題設計是一個大的理論性問題,下面由多個小問題組成,原則上應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邏輯上的層層剖析,培養醫學生的學習探索精神,讓醫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入腦入心。專題教學內容的提煉應加強集體備課,如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集體備課,參與者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外,還應邀請臨床專業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師、教學督導專家,以及學生共同參加,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專業教育的整合創新,達到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同行同向的目標。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問題式專題設計中,教師應針對醫學生的特點與專業特色,在凝練“醫學生自我成長”專題時,融入醫德醫風教育,使專題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問題式專題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在“互聯網+”的時代,應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專題教學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圍繞主題先進行預習,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和觀看學習視頻,提高學習效率;課后,師生利用網上教學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問答交流,以及研究探討等。線上平臺是實際課堂教學的延伸,使專題教學內容和深度得到有效拓展。如在“醫療衛生法治”專題教學中,教師提前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相關案例,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與展示,教師適當進行引導、總結與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時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是思政課教師的必備素養[10]。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除了專職教師外,還可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和行業的精英模范給醫學生上課,甚至可以設置特聘教授制度。多元主體參與的講授模式讓醫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教師團隊的學科結構更科學,教師資源也得到更充分的整合與利用。如在講授“如何培養醫學生的道德觀”分專題時,可以邀請參加過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務人員給醫學生講課,用親身經歷把偉大的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無疑是打造“精彩一課”的極佳模式。
總之,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問題式專題教學,除了上述措施外,還需要構建相應的保障體系,如建立多元主體教學評價體系、完善專題教學的平臺建設與制度保障等,以保證專題教學的順利和有效地開展。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問題式專題教學設計,以醫學生關注的問題為導向,包括其自身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未來就業與專業相關的問題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注意教學內容緊扣醫學生訴求,提高醫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醫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如在“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專題教學中,關于如何運用人文技能采集病史、解釋病情的教學設計中,為激發醫學生的興趣,課前,教師讓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找相關資料。課上,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與討論。課后,學生再進行深度的研討,從而實現教學體系向學生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轉化。
問題式專題教學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重要途徑,突破了傳統的按教材章節順序進行教學的方式。教師按課程內容和內在邏輯關系重組和整合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遵循醫學生成長規律和教學規律,根據不同階段醫學生所關注問題的側重點而設計不同主題,突出主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醫學生的問題式專題教學就是根據醫學專業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結合教學理論內容進行專題設計。如“醫療衛生法治”專題教學,就是結合當前醫療衛生事故頻發、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進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第六章相關法律知識的講授。這樣的專題設計具有現實性和時代性,既增強了理論知識講授對醫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了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醫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教師在進行問題式專題教學活動過程中,既要研究醫學生,又要研究教材,還需了解最新醫學專業學科前沿成果。教師首先要調查研究授課對象的特點,以及他們所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其次,需要對教學內容及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凝練和深化教學內容;最后,需要吸收最新學科前沿研究成果。這些均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中,實現科研促進教學的目的。相應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對教學所需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同時與醫學生交流研討也會促進教師科研,最終達到教研相長。
總之,通過對醫學院校的醫學生進行調研,收集醫學生成長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并結合醫學生作為未來醫務工作者需要的職業道德素質和人文執業技能,進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問題式專題教學探索與實踐,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創新嘗試,也是醫學生的現實需求,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