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諾
摘要:隨著全球變暖問題的加重,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也正在由經濟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更加注重環境效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更要注重保護環境。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業發展方式正從粗放式模式要向低碳化方向轉變,而農業綠色技術創新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國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存在許多瓶頸,本文針對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做出了具體分析,并提出了促進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及建議。
關鍵字:全球變暖 環境效益 農業綠色技術創新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JJ201421;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項目編號:YC2021-S718;贛南師范大學校級招標項目,項目名稱:贛州市科技人才創新績效評價研究。
中國在2020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再次向全世界莊重承諾,力爭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作為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農業的減排。根據《通往農業碳中和》報告顯示,農業和林業活動以及土地利用的變化而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7%,如果考慮其他環節,則該比例會進一步上升。因此要實現減排,除了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上下功夫外,還需切實加快農業生產向低碳化轉型的步伐,通過綠色技術創新等科技手段使農業向低碳化發展,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是實現碳減排的關鍵因素,其技術創新的領域廣泛,涉及生態種植、農副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高產低碳作物的培育等眾多環節,遵循農業生態原理和自然規律,以提高水、肥、藥效率為重點,減肥增效,減少污染,在秸稈、畜禽糞便回收利用和農膜殘留防治等方面,進行綠色農業技術創新,掌握農業綠色發展的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攻克農業發展中高排放等問題,從而減少碳排放,消除或減輕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
我國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之一,龐大的人口壓力使農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為了保證糧食的充足,解決全國溫飽問題,農業逐漸采取粗放式的生產方式,在農業的生產種植中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和地膜,不斷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然而這樣的生產模式帶來了許多環境問題,例如在生產和使用化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對大氣造成一定污染,加劇全球變暖。除此之外,農業傳統農作物使用化肥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大眾對農作物需求也在向多樣化轉變,新興的農作物諸如花卉、蔬菜等逐漸也成了化肥增長的推手,擴大了農業污染的廣度,加深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程度。
目前,我國農業已逐步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排放”的生產模式,且由于缺乏對綠色農業的認識,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相對滯后,與農業綠色生產相關的設施較少,許多與綠色農業相關的基礎設備使用周期長、技術更新慢,農業綠色技術產業發展不成規模,對綠色農業技術創新重視程度不足。與此同時,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在農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然而,現階段由于農業設備技術落后,處理廢物、廢料、廢氣的能力較低,這些農業污染物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造成了環境嚴重污染問題。這極大地阻礙了農業低碳化的基礎,嚴重破壞了農村地區的生態平衡。
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積極進行農業綠色技術創新,這樣不僅僅保護了生態環境,帶來了環境效益,還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兩者兼得。
(一)農業從業者綠色發展理念認知落后
我國長期以來都采用粗放式的農業生產方式,長期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能源,農民已經逐漸形成一種固有的思維定式,此外農民受教育水平總體普遍較低,獲得綠色技術創新知識方式有限,對農業綠色發展缺乏深刻認識,而低碳農業技術投入成本很高,收益利潤時間長、風險高,農民沒有能力承擔損失,不愿意冒風險去改變嘗試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寧愿采用舊的農業設備,使用舊的技術,使得農業綠色技術使用量不足,因此農業綠色技術創新難以得到提高,要發展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低
目前,國家設置的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研發中心是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主體,研發主體較少,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成果大多并不能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很多科研人員只是為了發表論文、升級職稱或者完成任務才進行研發。而且大多數科研單位都還沒有完善的獎勵機制,市場上也沒有完整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研發成果很難應用到農業實際生產當中,導致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低,難以真正達到農業綠色節能減排的效果。
(三)綠色技術創新鼓勵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目前處于剛起步狀態,綠色技術創新鼓勵機制還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政策體系機制,從政府財稅支持來看,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低碳農業產業優惠稅率的決策,也沒有針對農業綠色科技創新的專項資金支持。從金融市場支持來看,對于企業進行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優惠利率,低息貸款等政策還沒有制定,農業綠色技術創新配套的金融市場尚未建立。這些制度體系的缺失,難以激發相關企業和工作者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限制了農業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
(四)農業綠色技術推廣難,品牌意識不強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輔助的農業綠色技術推廣制度,雙方合力制定宣傳規劃,配備專員進行信息咨詢服務和技術培訓服務,以達到落實農業綠色技術推廣。然而農戶群體比較龐大,技術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農戶進行指導,因此這種模式就導致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輻射范圍不廣,然而,傳統點對點的信息傳遞路徑的效率不高,很難實現信息的大面積傳遞。除此之外,農業綠色技術創新企業比較雜亂,缺少優質的、可以讓農業從業人員相信的農業綠色技術創新品牌,阻礙了農業綠色技術創新。
(一)加快農業低碳轉型,構建科技支撐體系
當下,我國農業粗放式經營方式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要想改變“高投入,高產出,高排放”的農業發展格局,就必須強化綠色技術創新,要針對農業領域的重難點問題,科學設置科技創新任務,重視綠色科技基礎研究,加大力度進行諸如節水、施肥、用藥、面源污染、耕地修復等重點突破例如減肥增效等。注重綠色技術集成與創新,加大數字技術的開發與更大范圍運用,構建完整的科技支撐體系,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激發政府和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農業的低碳轉型。
(二)強化農業綠色教育,培育農業專業化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農業要進行綠色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的發展,而目前農業綠色技術創新領域缺乏專業型人才,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創新成果更加偏向于實踐,更加需要科技和農業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農業綠色創新人才供不應求,因此,要大力培育農業創新專業化人才,強化農業綠色教育,將更多教育資源向綜合性農業類專業傾斜,同時也要完善人才體系和培訓體系,開展培訓需求分析,根據農業綠色市場人才需求,確定個性化培訓內容,加強培訓跟蹤監督,增強培訓效果,為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儲備科技人才。
(三)發揮品牌效應,提升農產品內在競爭力
品牌有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消費者購買得也會比較放心,優質的農業綠色科技創新品牌也會促進農業綠色創新發展。因此要努力構建農業綠色品牌鏈,推進農業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完善綠色產品流通體系,提高農產品認可度,促進綠色農業品牌發展。打造品牌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斷完善品牌發展機制,提高產品質量,增強農業綠色創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一批又一批品質優良、聲名遠播的農業綠色技術創新品牌的企業。
(四)注重產學研企聯合,提高農業創新轉化率
當前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環境的重視,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開始從事農業綠色技術方面的研發,然而許多綠色科技創新成果都未能轉化為實際農業產品,因此企業、高校和研發機構需要共同協力,尋找人才培養與農業發展的銜接點,以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為導向,優化綠色農業專業布局,建立健全的對接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以企業為載體,加快農業綠色技術轉化為真正農業生產力的速度,從而提高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
(五)加強推廣宣傳,提高農業綠色技術創新認知
農業的綠色技術創新發展離不開農民的廣泛參與,因此,需要建議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加強對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知識的宣傳和推廣,樹立綠色農業意識,提高農民對綠色技術創新的認知。同時由于農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有限,而一些農業綠色創新技術紛繁復雜,較難得到實際中的應用,就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方面的推廣,將農戶和各個平臺的宣傳相結合,增強推廣宣傳效果,提高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應用和轉化率,推動農業向低碳化轉型,激發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積極性。
(一)完善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法律法規
政府在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出臺與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相關政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技術體系。同時政府不僅僅是政策的制定者,還是政策落實過程中的管理者和監督者,需要關注政策的落實度,統籌安排,在推進農業低碳化發展中起到帶頭人的作用,引領農業向低碳化、清潔化、科技化發展。
(二)提高綠色金融對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支持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更需要資金的投入,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尚處于起始階段,綠色金融產品的種類較單一,無法滿足農業綠色技術創新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大對金融工具的創新,不斷拓展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將綠色金融與農業生產連接起來,讓綠色金融更好地服務于農業,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真正起到積極作用。
(三)增強綠色環保的主體意識
農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和金融機構,更需要多方共同協力重視農業環境問題,我們每個人都身處于大自然之中,都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環境,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民是農業的主要參與者,需要增強農民綠色環保的主體意識,讓農民學習綠色新知識新技術,將農業綠色技術方面的創新應用到生產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實現農業低碳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田云,尹忞昊.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業能源碳減排嗎?——基于回彈效應與空間溢出效應的檢驗[J].改革,2021(12):45-58.
[2]孫東旭,程松濤.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帶動低碳農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政策建議[J].科學管理研究,2021,39(04): 125-130.
[3]陳芳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探索[J].農業經濟,2022(05):17-19.
[4]劉忍妹,劉明顯.綠色金融的發展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基于農業技術創新視角[J].農業與技術,2022,42(15): 160-163.
[5]劉錦汝.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種子科技,2021, 39(01):121-122.
[6]陳芳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探索[J].農業經濟,2022(05):17-19.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李政